文革结束后,大陆全面拨乱反正,对台政策也发生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以具有那个时代历史开创意义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取代了过去内战色彩浓厚的“解放台湾”。大陆对台政策的这一轮调整,直接推动了1987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做出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历史性举措,开创了两岸分治以来的新篇章,而1992年两岸达成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更是大陆此轮政策调整后结成的硕果。除此之外,两岸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西方资金大举撤离大陆之时,台资乘机而入,开创了两岸经济交流的新时代,更营造了两岸“经济一个中国”的雏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台湾民主化和分离主义倾向交叠发展,习惯了国共两党谈判的大陆逐渐丧失了两岸政策的主动权和对台湾民意的准确把握。两岸关系迅速逆转,日趋紧张对立。标志性的事件是1996年台海危机和2000年台独色彩的民进党赢得执政权。震惊和痛定思痛之余,大陆对台政策再次大幅度发生变化,“促统让位于反独”,历经八年,特别是在大陆强势崛起的背景下,终于形成今天两岸加速和缓的前所未有的新局和高潮。
面对民进党的执政,台独成为两岸最现实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大陆适时的将反独做为政策首选。这也是为什么大陆2005年出台了《反分裂法》,而不是《统一法》的原因。为达到反独的目的,中共抛弃与国民党的世纪恩怨,相互一笑泯恩仇,五十多年来再次与国民党握手言和,建立两党交流平台。而国民党也在台湾通过“立法院”成为阻止台独的最后防线。国共的这种新关系,最终也使得国民党占据两岸和解新民意的制高点,为其在2008年重返执政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种政策的调整还反映在大陆与美国联手遏制台独。中共建政后,一向反对外国干预内政,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更是寸步不让。然而,自民进党执政以来,联美遏独成为大陆相当有效的外交策略。每当民进党当局采用极端手法挑衅台海和平,美国总是率先表态预以反对。不仅收到大陆直接出手所达不到的效果,更避免了如果大陆直接出手而被台独势力可能利用的风险。而之所以能够联美遏独,首先是由于随着大陆的崛起,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无论是经济全球化、朝核问题、反恐、伊朗核开发等等,早已大过美台利益。其次,美国尽管不愿意两岸统一,但更不愿意由于民进党的极端措施引发台海危机,危及美国自身的利益。在反独这一点上中美达成了利益一致的共识。
此外,随着大陆利益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扩大,台湾的重要性相对降低。毕竟对于迅速崛起的中国,台湾已不是唯一的利益点和危机关注点(如当今的石油危机,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仍然把现代化做为最高战略利益的大陆,并不急于解决台湾问题。当然这也与大陆对台湾民意的精准把握有关。目前在台湾至少有40%的民众并不支持统一,而另外60%的民众虽然倾向统一,但却无法接受一国两制。在两岸没能寻找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对台湾的主权安排的情况下,和平统一是有相当难度的。
此轮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当中国国民党重新赢回岛内的执政权时,大陆却面临着新世纪以来东西方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抗和来自西方空前的压力。恰在此时,两岸的缓和不仅使得西方无法再假手台湾问题向大陆施压要挟或讨价还价,使得大陆与西方对抗时,可以支配更多的外交资源和力量,同时更以两岸关系的缓和改善国际观感。我们可以假设此时仍然是民进党执政的话,绝对会趁此机会加大独立步伐,趁火打劫,中国将面临更为困难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国民党执政以来,面对两岸出现的不和谐音,大陆总是积极予以解决,大展善意。最典型的就是此次“译名风波”。“中华台北”和“中国台北”的译名之争,实际已有部分的主权色彩,大陆最终接受了台湾方面的要求,不仅展现了善意,更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务实、智慧和自信。应该说,大陆把台湾这张牌打的相当出彩。
展望两岸前景,国共两党的算盘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共来说,大陆不会无限期搁置台湾问题的解决。目前只是各种力量平衡的现实反映。一旦大陆实力增长到对两岸事务完全掌有主导权,台湾经济完全依赖大陆之时,台湾问题也就水到渠成。此时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都已不再重要。或者民进党执政更给大陆主动统一的理由。这应是中共现行对台政策所期待的未来最理想的前景。而中国国民党考虑的是长期执政。马英九赌的是两岸交流和开放能够拉动台湾经济的成长,改善民生,从而确保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权。统一对于国民党从战略上来来说仍然是被长期搁置。但不管如何,两岸的中国人一定有足够的智慧找到和平、务实、尊严、互利、双赢的解决之道,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复兴。
法国巴黎宋鲁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