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民主何以击沉台湾经济

2008-11-24 20:26 战略·谋略 ⁄ 共 17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六十至七十年代,处于白色恐怖和戒严时期的台湾实现了经济起飞,迅速跨入经济发达国家行列,奠定了其做为亚洲四小龙龙头的地位,被誉为台湾奇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在晚年蒋经国的推动下,走向民主之路,历经二十年,成功和平转型,实现了两次政党轮替。不仅被视为第二个台湾奇迹,更被美国总统布什誉为亚洲的民主灯塔。然而,伴随台湾第二个奇迹的却是其经济奇迹的风光不再。到现在,曾称雄于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已沦为亚洲四小龙之末,甚至被大陆一省超过。十年前,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还自豪的提出以经援大陆一百亿美元的代价来换取两岸的和平和消除敌对,而现在,台湾则只能依赖大陆来提振持续恶化的经济。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台湾的民主。

台湾民主二十年,如影相随的却是民粹的抬头和大肆泛滥。从而造成台湾社会的对抗与对立。而打着民主和清廉上台的民进党则是始作俑者。民进党2000年借助国民党分裂的历史契机,以三成的得票率赢得大选,然而,并没有做好准备而仓促上台的民进党和扁政府的执政无能迅速暴露无遗。而且由于在执政之初就公然羞辱国民党的“核四事件”的发生,导致朝野互信丧失。而为了继续保持政权和执政的合法性,民进党以执政党之身,开始操弄、割裂族群,炒作民粹。从而把台湾民主之路引向民粹的道路,造成了台湾社会的长期内耗。而就在这种内耗中,台湾好不容易积累的的家底被迅速挥霍殆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活力尽失。

其次,过多过于频繁的选举在极大的消耗社会资源的同时,也使各政党均无心于“国事”,全力放于政权的角逐。台湾目前共有四大选举:“总统选举”、“立委选举”、县市长选举、北高选举。几乎每年一次。而每一次的选举都被拉升到全岛的高度,各政党无不全力以赴,做为执政党“总统”的陈水扁也不惜放下公务,全力辅选。而每次选举,从提名到最终选举,各项准备工作时间都要长达半年甚至一年。而每次选举结束不久,下一次选举又接踵而至。于是周而复始,整个社会的焦点都在选举上,哪里还有余力治“国”?除了这些选举,民进党为了一党之私,更发动了三次并多大无民意支持、毫无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公投。三次公投均由于人数不过没有成案就是明证。然而,全岛性的公投不仅费縻公币无数,更引发两党围绕并无多大意义的公投而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针锋相对的博弈。

第三,自被称为台湾民主先生的李登辉开始,泛绿势力就奉行大陆已经抛弃的文革时期实行的政治挂帅,意识形态至上的做法,并用于指导台湾的经济发展。先是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政策,改变了过往台湾以大陆为腹地和投资重点以及力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做法。对台资进入大陆设立种种限制,同时要求台资东进。到了民进党时期更是如此。结果不但东进政策以损失惨重而告终,更错过了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的良机。而民进党出于意识形态和执政的需要,故意不断挑衅大陆,严重恶化了两岸的关系,战争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外资纷纷离台,而台资本身也四处寻找避身之处。台湾不仅面临着外部的大失血,而自身的造血功能也大大削弱。

第四,台湾通过选举产生的两位领导人,一位率全家、全党、全体执政团队(只有“教育部”幸免)贪污腐败,不仅损国利已,更重创台湾道德底线。另一位则无力无能。面对台湾的困境,日做愁城,束手无策。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台湾人民至少再四年的代价是要付定的了。

就这样,一个曾经名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民主化不过二十年就沦落到如今的地步,而且仍然看不到前途何在。1929年哪场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全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和否定。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甚至到了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这场危机一个甲子过后,俄罗斯上世纪九十年代民主化造成的空前惨剧--被称为俄罗斯三百年来最为黑暗的时期,直接导致了在西方认为是“开历史倒车”走向“专制”但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活大幅改善的普京时代的来临。如果台湾仍然在可见的将来无法提振经济而继续恶化下去,当人民连温饱也无法保障的时候,1929年和俄罗斯的一幕将会在台湾重演。毕竟,一个制度并不是人民追求的目的,而是希望由这个制度带给人民更好的生活、更廉洁的政府和更安定和谐的社会。而一个制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法国巴黎 宋鲁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