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井底望天·专栏 > 正文

制高点 《花开花落》

2009-11-19 12:38 井底望天·专栏 ⁄ 共 574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制高点】(2009年10月)

I

金融海啸前,若干年

北京大学,中国主流思想界指标

理教117教室,某“主流”经济学选修课,>500学生,爆满。

漆黑中放映的是一部特别安排的电影:《制高点》,the Commanding High。[1]

“经典”,主持的教授用一贯的富有磁性的声音推荐,“必看。”

********

《制高点》说,它发现了20世纪的主轴:较量,两派经济思想的较量

一派的人格化身,是凯恩斯,

据说,凯恩斯=罗斯福=经济调控=管制干预=信息收集困难=效率低下;

另一派追认的人格化身,是哈耶克,

据说,哈耶克=撒切尔=市场社会=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药到病除。

结论:人类通过大半个20世纪的“曲折经历”,终于摆脱了种种蛊惑,醍醐灌顶,顿悟真谛。人类走上了导师哈耶克那“自发秩序”之手所指的的光辉道路。

“Privatize your commanding high! and you will be blessed by the invisible hand!”[2]

墨西哥顿悟了,它拥有了世界第一富翁[3]和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

玻利维亚顿悟又“迷茫”了,《制高点》明星演员罗札达下台,印第安阿叔莫扎雷斯上台。[4]

包治百病的制度疗法,在人民的摇晃下,或成政策神油。

********

国际间的竞争和较量,如果不是,或至少不全是“黑白分明”的独门英美祖传制度秘诀,那么,是什么?

《制高点》作者——名牌作家丹尼尔·耶尔金的成名作:《石油博弈》,道出真相:“对资源的掌控”。

但沙特不因为石油而为世界老大,大国游戏所依赖的资源,绝不仅仅是石油,煤块和铁矿石。

********

20世纪上半叶到60年代,苏联依靠人力和资源的粗犷投入,神奇工业化,世谓“苏联工厂”

20世纪50年代到1973年,日本飞驰在高速发展大道上,年均增速超过10%,人称“日本公司”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苏联人口不平衡迹象日益明显,社会日趋冷却;20年,尽管普京不断打气,俄罗斯已经沦为资源出卖国

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在“高龄少子”怪圈里扑腾,“一亿总中流”瓦解;2005年,日本总人口达到顶峰,人才凋零,举国哀鸣

中国的迅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是依靠一种“准不可再生”资源:人力

曾经相对年轻的年龄结构,与铺垫好的基础能力相配合,在很多领域,的确搞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架势,横扫百国如卷席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俄国还有油桶气罐,日本还有技术家底

我们靠什么?

如果,不能在恰当的时间内,将现有人口资源及时转化为新的、扎实的科技资源,低福利、低水平而挣扎无力的高龄社会结构,就可能横挡在未来的路上。

有人说,靠“比较优势”而“积累资本”,靠“资本自然积累”获取产业升级或转型。

温州的局面告诉你: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么想当然的事。

II

自2007年起,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瓦解了过去三十年世界经济体系的两大主轴

第一件事,便是人人皆知的世界金融危机海啸,它摧毁的,是过去三十年发育并在21世纪后达到顶峰的金融市场社会结构;

第二件事,以奇梦达[5]的倒掉为标志,硅半导体业[6]时代逐渐走到尽头。“摩尔定律”神话开始走向收尾。

历史的先声总是在某些专业领域敲响,为少数人所意识。

过去30年,美国握Wintel同盟[7]为内核,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为经脉,展通讯设备和应用为辅助,打造出泛IT产业之锚,将自己拉出70年代的泥潭;

再以泛信息产业再应用于金融、软传媒,挟“自由贸易、解除管制”为号令,股市游戏,商品赌博,出手安定海湾能源,虽未武功十全,但足已横行于地球。

30年后,泛IT产业之锚在技术的演化下开始自我侵蚀,信息通信产业日益走向公共平台,以此为暴利和权柄,日成幻影:

内核死党Wintel在节能芯片、上网本、开源操作系统的新模式下公开破裂;

泛IT行业里,芯片制造业走向“巨型投入,赌博利润”的困局;

“老”通讯业里,北电倒地,摩托罗拉挣扎,诺基亚苟喘;

如果说金融海啸是一次上层的爆仓,泛IT产业的大洗牌,就是釜底的抽薪。

苹果/iPhone,谷歌/Android,亚马逊/云计算,维基/免费-协同,未来的新信息产业的面貌撕去朦胧,日益清晰。

可惜,它不足以完全成为社会新的支点。

********

美国过去30年的信息产业为基底的“单极”霸权,吃的是谁的老底?

时光倒转80年,罗斯福新政

人人都知道罗斯福的经济“凯恩斯”式新政,却很少人知道罗斯福的科学技术“布什”式新政。两者互为表里,为美国长达70年的世界优势,立下汗马功劳。

1940年,范内瓦·布什[8]面见罗斯福,组建“全国国防科学研究委员会”

从此,美国摆脱了单纯依靠私人资本支持科学家的传统路径,国家科学基金、国防部、能源部[9]研究计划,以及纳入AT&T系统下属的科研部门贝尔实验室[10],有条不紊,为美国生产、研制、储备核心科技。

********

美国的问题在哪里?

意识形态的迷雾,无限制的金融资本贪婪,证券行业的高薪,人才储备的激励扭曲。能源部、美国科学基金投入长期停滞,主持基础研究的私人公司[11]纷纷转型。

2008年,贝尔实验室落下挽联,奏响实质上的挽歌;

年底,奥巴马上台,朱棣文[12]入阁

朱指出:华尔街,经常惩罚认真研发的企业!

********

投资于科学研究,不一定有产出[13];不投资于科学研究,肯定没有产出。

硅半导体行业渐渐步入晚期,美国举国丧失70年前的锐气,怎么办?

奥巴马急,朱棣文更急

权宜之计:盾牌,稻草,智能电网[14],对外合作

2009年的中国股市,噱头不断,“进口货”不断

“啥?智能电网/智慧地球”

“这可是IBM说,通用电气造的!……”

“你要晓得!人家美国奥巴马点头的,好货”

削价甩卖的货,通过包装,希望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撑上五年,赢得空间。

IBM“智慧地球”,奥巴马“智能电网”,你晓得了吧?[15]

III

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范内瓦·布什?!

李国鼎,新竹科技园区创办者、台湾“工研院”电子所支持者,台湾经济、科技之父。

但,那是台湾。

今天,中国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个群体,一个集团

中国有华为,但华为的机遇和模式难以再次刻意复制;

中国有山寨,但山寨热衷逐利,一拥而上,不可贬低,也不可过分赞美。

……

2008年年中,《大国游戏·花开花落》提出全面发展高铁新交通、全面重视新能源的建议;

2008年11月,中国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出台,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提上日程;

2009年初,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频频亮相,然而,鱼目混珠,一拥而上;

2009年9月,中国国务院商讨新兴战略性产业,定调抢占若干关系长远发展领域的经济科技制高点。

……

如果美国能够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总结教训,重新激发创造的斗志,那么,它就不至于花落;

如果中国只是沉醉在“繁华盛世”的歌舞,虚幻膨胀的“财富”泡沫中,无视挑战,没有及时奠定坚实的创造能力,那么,它也难以轻易花开。

及时拨开迷雾,尽早确立布局。时不待我,局不可贻。

********

谁家花开

谁家花落

还看后头

(2009年1月)

在“大国崛起”的时代主题下,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什么?是未雨绸缪,还是仓促上阵,结果会大有不同;各种判断的准确程度不同,相应的准备和应对的质量也必然有不同。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在本人看来,我国面临的全局性安全挑战有三个: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三者任何一条出现纰漏都将导致全局性的被动;而自然而然的,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和组织也会在这三个方向上,力争找到中国的漏洞并大作文章。其中,粮食安全因为事关生存,是最基础的,所以中国中央政府的重视在程度上应该说还是到位的,但即使如此,近年来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业与食品加工业还是被打开了缺口。所以,在关乎重大安全利益的斗争的领域,斗争的复杂和激烈程度,确实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同样的的斗争也反映在能源和金融安全领域。因为这两方面跟老百姓的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和紧密,所以人们往往对他们是忽视的,这种群体性的意识被动会不知不觉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让我们的国民对这些既关乎全体,又影响个人的根本性的问题具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舆论需求和导向上对国家的应对策略提出更高要求,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这方面,井底望天所著的《花开花落》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

在能源安全方面的讨论上,《花开花落》做到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重,这是既符合当前实际又着眼长远结构调整的老成之见。在传统能源和其关联的传统地缘政治中,作者重点讨论了在中亚、高加索一带的各方博弈,2008年诸多重大国际事件围绕该地区酝酿和发生,不是偶然的,也是未完结的,这个地区与中国的利益关系重大,而将来会变得更大,这也是作者不惜笔墨的原因,竭力为国人详细描绘的原因。而在新能源方面,作者敏锐得捕捉到了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规则的重构作用,以及在整体安全方面的相应影响,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在国内尚十分罕见,十分值得重视。

金融安全又是一个大话题。在2008年下半年最终破绽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给长期被哄骗、被洗脑的国人是一个绝大提醒,借此契机,彻底搞清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律、杀伤机理,就成为《花开花落》的一个重要贡献。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做到既保障安全又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则需要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做出相应的主动调整。在这方面,作者着重提出了以区域政区和经济重构为目标的"经济圈"概念,并指出了其与新能源、新交通互为支撑的紧密关系。这对政治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说是一条线索清晰,导向有力的纲领,对解决中国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思路。金融危机效应显现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应该说跟之前(《花开花落》成文于2008年8月-9月底,正好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恶化前夜)本书提供的思路框架是完全吻合的,这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远见卓识。


[1] “制高点”这一名词系列宁发明,用来描绘经济中的核心、重要部门。在列宁所身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正在逐渐进入电力时代,经济中出现了一批核心的,巨型的经济部门,如当时新兴的电力和传统的煤炭、铁路交通等等,“社会主义=苏维埃+电气化”是列宁的名言。在后来的历史时期,电力、航空、电信、能源、公用事业、资源及泛IT科技相继成为相继成为核心的经济“制高点”。

[2] 这句意思是:把你的经济制高点私有化吧!你将被“看不见得手”(市场)所保佑和祝福!

[3] 墨西哥美洲电信(American Movil在拉丁美洲地位地位可比中国移动)老总Carlos Slim Helu,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7月荣登世界首富位置。他在90年代私有化墨西哥国家电信公司时接盘。

[4] 它为玻利维亚人民留下了未来的“世界经济制高点”:安第斯高原上的盐湖——用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料的锂库。

[5] 奇梦达,Qimonda,是电脑内存芯片(DRAM)制造企业,为世界前四大DRAM制造商。

[6] 硅半导体业由美国发端,并由美国把握核心(中央处理器CPU的制造者英特尔,外加其它企业如AMD、一体化企业德州仪器、摩托罗拉-飞斯卡尔、设计企业高通、博通等等),其余非完全核心的部分可以散步到全球,如DRAM制造企业(日、韩、中国台湾、德),芯片代工企业(中国台湾、新加坡等)但形成美国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硅半导体等硬件和重要的软件配合,以英特尔和微软的搭配为典型(Wintel),构成美国核心生产竞争力。

[7] 即电脑核心中央处理器(CPU)生产商英特尔(Intel)和操作系统垄断提供商微软的主打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的两个词的合并。这一同盟形成于90年代,其手法是英特尔和微软均推广个人电脑,并提供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个人需求的CPU,维持高价,来支撑微软并不高明的操作系统。形成一个“高价/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功能/赚取垄断利润”的格局。在高科技行业的过去20年里,过得最舒服的就是近乎垄断地位的英特尔和微软。

[8] Vannevar Bush,是美国科学支持政策转折的重要奠基人。他组织的机构先后支持了曼哈顿计划(原子物理研究)、贝尔实验室系统(大部分美国战后发明),他本人也是计算机方面的一位先驱,写有《我们可能这样思想》(As We May Think)一文,是互联网的雏形。

[9]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防部研究计划(DARPA)、能源部(DoE)为美国基础科研和开发的主要国家支持者。在近20年科研投入大削减的背景下,军费较为充盈的国防部科研开支成为一些美国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单一的支持者。

[10] 贝尔实验室为美国电话公司AT&T研究部门,但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发明半导体(开创电子计算机行业)、激光(发明激光器)、通信卫星、宇宙大爆炸理论、UNIX操作软件(优于微软操作系统的一套操作系统Linux族群的始祖)、量子物理(崔琦、朱棣文等华人诺贝尔奖)、量子代数法……后,AT&T在改革中分拆,无力支持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在90年代末转身为“朗讯科技”,集中于通信业,并在竞争中迅速落败,被法国企业阿尔卡特兼并,在华为等竞争下勉强挣扎。贝尔实验室的历史充分体现了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中前人的尴尬。

[11] 美国著名的支持科研研发的私人公司,包括施乐、IBM、太阳微系统、贝尔实验室(朗讯),这些公司中的一大部分均不能幸免于衰落。

[12]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被任命为能源部长表现了奥巴马对科技、环保的重视。

[13] 因为有运气问题。日本人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领域科研就是倒霉透顶的典型。

[14] 说“智能电网是救命稻草”的原因是:智能电网的核心主要是一些简单芯片,属于较为轻松的IT应用领域。

[15] 笔者的用意是,在科技战略后面,应该多思考,不要在浮躁中过度追捧。中国国家电网原来结合中国西部发电,东部用电的现实情况,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命名为“坚强电网”,奥巴马上台后,智能电网概念流行,遂改名“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当然在提高用电效率上是一个好应用,但比较适应于分布式的较均匀的电力网络,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但该技术实质并不特别高;相反,美国发展新能源发电,势必要将这些电长途输送,因此需要中国的特高压技术输入,这个技术的含金量则相对更大。中美科技交流,要注意价值对比。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