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中国酒文化】酒桌学问与语言

2008-04-19 20:09 官场·职场 ⁄ 共 288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酒桌上学问大了,丰富多彩,有人说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侧影。

座位排次就有学问,谁坐在哪个位置,很是讲究,不是随便坐的。如是官方活动,一般依据官的级别和权力的轻重而自觉排定,请客的主人或是级别最大的领导,坐在主人位置上,被请方坐在主宾位置上。官最大的最后到场,他一落座,其它人才能围坐餐桌。桌椅和餐巾的摆放形式都有一定讲究。

上菜了,都先放到主人面前,由主人先动筷,或让一下被请的主宾一同动筷。其它人如先动筷,那是不礼貌,不文明的表现。

开始喝酒了,往往是主人端起酒杯,有个开场白,讲上几层意思,说上几句话,三大点,九小点,把这个主题甚至还有副主题都说清楚,每个参加酒席的人大体基本都得点到,不亚于一次小会议上的讲话,然后开始喝酒。一般都是提三杯,无非是感谢、感激、感情之类的话,对喝的量提点要求,大体开始第一小杯都得一饮而进。不喝的那得劝哪,劝酒的学问那可大啦,上联天文,下系地理,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少,雅俗文野,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就是一个目的,为了让对方多喝酒,只有多喝酒,多劝酒,才能表达感情。

就是这样一顿饭下来,往往是一、二个小时、三、五个小时。吃完饭之后,也不是立刻就走,往往互相还要唠一会儿嗑,说点所谓的正经事。透露点小道消息,说点知心话,酒后吐真言。大家都在说,有的说了是白说,酒后说话不算数,有的说了是真说,酒后说话很算数。

有多少事成在酒桌,有多少事败在酒桌。

坐在主位的人流露出或者示意要走了之后,人们才可以按照等级尊贵的顺序走出,缓缓散去。

酒桌学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为了吃,也是为了吃,是交流、市场、感情、关系,酒场是疆场、是市场、是战场、是人生场。

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以忘忧,酒以成欢,酒以壮胆,酒以乱性。酒桌上的事千奇百怪,酒桌语言多姿多彩。

古人喝酒时都说些什么,现在已经不知道了。李太白、欧阳修、陶渊明、苏东坡这几个大酒徒,倒是留下了不少喝酒的轶事和诗文。如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如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古时饮酒行令却见于记载。饮酒行令是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体现人的机智、文采。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在应席作答,最能展示饮者才思。或诗句,或对子,需引经据典,分韵联吟。通令主要是掷骰、抽签、划拳等。不过,行通令时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

有一个故事,说的也是喝酒行令之事:席间,主人出一字,要求依次对将下去,字数渐增。主人曰:“雨。”

这个字好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谁不会谁是傻子。所以第二个人不假思索地对上:“风。”

第三个人继续:“花雨。”第四个人一时着急,胡乱对了一个:“酒风。”这一下惹了乱子,下面的人不好对了。

第五个人用了动词:“飞花雨。”下面的人很无奈:“发酒风。”……

酒令行到最后,成了这个样子:

雨,风。

花雨,酒风。

飞花雨,发酒风。

点点飞花雨,回回发酒风。

檐上点点飞花雨,席间回回发酒风。

皇王有道,檐上点点飞花雨;宗祖无德,席间回回发酒风。——你说最后那家伙该多倒楣,招谁惹谁了?

中国人喝酒的借口非常多:高兴时喝,伤心时喝,兴奋时喝,郁闷时喝,升官了喝,加薪了喝,相聚时喝,分别时喝,喜事喝,丧事喝,节日喝,生日喝,亲朋喝,老乡喝,同事喝,同学喝……然古人的酒桌文化于当今已然失传。在当代人的酒桌上,已然全无文化可言。就算是所谓的文化人,也没有多少文化韵味,能有个成语接龙就算很文雅了。人们大多或演算10以内的加法,或代之以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段子,或杠子老虎鸡虫之类的幼儿游戏,无异于贩夫走卒们,酒桌语言倒日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

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的场合都可能有不同的酒桌氛围和酒桌语言:

劝酒有劝酒辞,被劝者有应答辞。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被劝者说:“两腿一站,喝了不算。”劝酒者说:“站着喝了坐着咽。”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呵呵,赋比兴都整出来了)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替哥喝杯酒。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也有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劝酒还要辅之以动作:右手端,左转弯,酒要平,心要诚,望星空,鸟叫声,探照灯……

酒宴初始,大都是甜言蜜语: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男人不喝酒,没有好朋友。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喝到一定的高度就开始了豪言壮语: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东风吹,战鼓擂,现在喝酒谁怕谁!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老大徒伤悲。

再喝就是胡言乱语:

一两二两不算酒,三两四两漱漱口,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墙走我不走。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记忆大减退。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检委,书记听了手一挥——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说:开支早在预算内;老婆告到妇联会,妇女主任说:我那位也天天醉;老婆告到市委联席会,市委书记说:喝死了我们开追悼会。

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长喝嫌少,人才难找,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了站起来。输了咱不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打包带回来。

类似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风格会不同。比如地方上的人说: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党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部队上的人则这样说:能喝八两喝一斤,一看就是野战军。敞着怀露着肚,一看就是武装部。

酒桌上经常有人装疯卖傻,有女性在场时尤甚。各种荤话、黄话纷纷出笼,津津乐道,不顾别人感受。如什么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什么我光了你舔舔之类,不学也罢。……

如今的酒桌语言已经失去了从前的优雅,根本不能称其文化。如果让当代人弄个什么令出来,恐怕都呈黔驴技穷状,怕是要比呆霸王的“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之类了。

呜呼!

欢言所得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是俗人,我也喝酒,我也劝酒。每次我喝酒前先宣布我的两条原则:一、谁也别劝谁;二、谁也别拦谁。至于劝酒,我只是给对方出个对子,我只会这一个对子,但也屡试不爽。出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慢!先别忙着对,这酒恐怕您得喝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