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也谈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2010-08-25 09:11 战略·谋略 ⁄ 共 6306字 ⁄ 字号 评论 97 条

    发达国家的国民凭什么生活水平高?凭什么做同样的工作,就可以有更舒适的生活。
    发达国家的国民,要生活更优厚,条件必然是他们做的工作能比发展中国家的人赚更多的钱。如果大家都做同样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工资明显太高,那就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那么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自然是因为那些发展中国家彻底做不了的工作。只有少数人才会的绝活,才能卖得起价钱。
    进一步问,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彻底做不了的。那自然是包含着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科学技术的工作。
    所以说到底,发达国家所凭借的,无非是科技的发达。 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科技的发达,那么发达国家能做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做,于是价钱就会被发展中国家拉低,发达国家也就维持不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了。
    金融业的发达、服务业的发达、管理的先进,说到底,在这个和平年代,都是科技发达的附庸。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发达国家要维持其发达,必须将科技作为核心来支持。但是我们今天又看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发达国家就将会被中国一个一个碾碎,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之一

    我们先跳开这个话题,看看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成为发达国家的。
    按常理来说,发达国家在科研方面可以投入更多,那么成果也更多,那么在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将永远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那么发达国家就永远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当然,世界是没这么简单的。
    首先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在类似于科技革命一类的质变之外,科技发展往往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处于领先地位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相对于质变来说)缓慢的前进,而追赶者则可以投入较少的资金,循着领先者的道路前进,其追赶速度有可能会高于领先者。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后发优势”。那么一这种状态,后发者完全有可能在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处于与先行者同样有利的位置,参与到科技革命之中,从而一跃从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世界上一些后发的发达国家就是借助这种科技质变的历史机遇才成为发达国家的。而另一些(准)发达国家,例如韩国,其实并没有多少自己原生的高科技,他们是依赖外国供给的技术成为发达国家的。

之二

    依照我们前面所说,一个发达国家维持发达的是他们的科技。一旦科技不再先进,这个国家也就发达不了多久了。
    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一个典型后发者的时期。中国的特点又是国土极为庞大,经济实力远超小型发达国家。这就造成一种倒挂的优势——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可远超某些发达国家。(而以中国的庞大,即使吞下了这些发达国家的利润,也是不能立刻成为发达国家的。只不过我们会把这些发达国家都拉下马,使之变成发展中国家。这个过程,我不能称之为超越,而只能称之为“粉碎”)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因为科技投入的问题就认为因此中国就能粉碎某些小型发达国家呢?
    且慢
    我们提到,有些发达小国或者地区(比如台湾),其实并不具备多少科研能力。他们发达的原因,无非是发达大国——比如美国——赐予了发达的技术。(我们且把这种自己的科研实力不足以维持发达水平的发达国家成为“准”发达国家)中国的科研投入是否超越这些国家和地区其实并不能完全决定中国能粉碎他们。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要粉碎这些小国,就必须超越那些赐予他们技术的大国呢?
这个问题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
    答案是“否”。
    发达的大国只会因为自己吃不下所有的科技产能才把新型科技有选择的外流出去。如果发达大国需要这些技术保证自己的产业利润,那么就只好对不住自己那些准发达国家小弟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本能选择。
    如果中国快速发展,攻破了某个领域的技术,那么这个领域的利润就会统统消失掉(毕竟咱是后起发展中国家,一开始只能和先行者拼价格),那么准发达国家就无法维持自己的发达了。这个时候,如果发达大国不进行技术输血,准发达国家就会从价格到质量一点一点被拼掉……最后要么产业完蛋,要么收入水平和中国看齐。
    而发达大国的技术输血也是有限度的。中国一步步进逼,同样在压缩发达大国的利润空间。很多东西他们自己已经做不了了。——这一点有的人看法很怪,他们认为美国人不做塑料玩具、不做自动铅笔是因为他们不想做,那东西太低级。那么试问,如果有利润,他们会不做?只不过就是因为现在会做的人太多了,做这些的利润不足以支撑他们优厚生活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做起来居然还有利润。
    就如同自动铅笔一样,所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都会被中国吃掉。想想看,中国十几亿人,需要多大的利润才能把生活水平提高到哪怕是新加坡的水平?中国吃掉的产业,就很难再吐出来。而更可怕的是所谓“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这种概念,完全是由中国定义的。中国的技术进展到哪一步,哪里就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更可怕的是,中国还在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科技上紧追,不断重新定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
    这种紧追,会让发达大国也很吃力。他们会逐渐失去原来那种可以随便发派点科技让小弟保持发达状态的悠闲心态。到那个时候,这些准发达国家就会被中国彻底粉碎。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太长,如果没有科技革命,而且中国不出什么大乱,大约只需要20年时间,第一批发达国家就要倒下了。如果有科技革命,那更好。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虽然科研资金不算充裕,但专攻一个方向是绝对够了,中国就可以一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一系列准发达国家完蛋的更快。
    说一句题外话,奥巴马上台大谈未来要以清洁能源什么的为科研重点发展方向,这无非就是在寻找下一个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只有通过科技革命,美国才能甩开其他国家,继续过人上人的日子。现在大家差距越来越小了。
    所以,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必然要扮演一个遭人嫉恨的“发达国家粉碎机”的角色

之三

    那么那些有独门绝技的发达国家呢,中国有能力粉碎么
    当然也是有的。
    中国再往下发展,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能力只有更大没有更小,产业上一级一级吃下去,发达国家也会捉襟见肘。一些小型的真正的发达国家也就无法维持了。这些国家首先是欧洲一些缺乏科技推动力的传统发达国家,我称之为“懒”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忘记了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发达国家。也忘记了该如何保持发达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欧洲一些国家暮气沉沉的一个原因。这些国家已经丧失了进取心,以为维持现状就能维持发达。
    这些懒发达国家虽然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而中国也未必能超越。但是他们的利润空间会被严重压缩,中国做中低端,他们只能做高端。而在绝大多数行业,高端的利润率固然高,但利润总额却是远比不上中地端合在一起。这些国家最后也无法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只能被粉碎。

之四

    那么向日本这种仍然在科技上不断进取的真正的发达国家又当如何?
    答案是,很难,但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要被粉碎的,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许要三代到四代人的时间。
    虽然咋一看,这些发达国家强大异常,他们在自己专精的领域可以投入超出我国能力的资金。似乎可以一直保持领先。但是实际上,中国却在走一条看起来不那么光彩的攻克之路。
    我们知道索尼在家电业是很强大的,看起来中国没有哪一个企业能超越。索尼一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把中国家电业加在一起乘三都比不上。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产业仿佛在中国同行面前拥有不可超越的优势……
    真的吗?那为什么索尼还时不时亏损呢?为什么中国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企业还能存活呢?不,不但存活,还有不少盈利得挺滋润呢?
    曾经有人感叹,美国公司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比方说这CDMA就是美国公司搞个专利,然后我们辛辛苦苦打工钱都交给那专利公司了。我得说的是,这种思路只看到狼吃肉,没看到狼挨揍。当初的科研经费难道不算吗?突破口就在这里
    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更新,总有这么一种模式,即首先消耗大量资金创新,然后利用创新所生产出的产品来获取比成本更多的利润。那么,如果要粉碎发达国家的这种模式,进而粉碎发达国家的产业,中国真的需要在创新上超越对手么?当然不需要,甚至说,中国一点都不创新都可以。只要保证对手创新出的产品收不回创新的成本就足够了。那样他们就没有创新下去的能力了,创新越来越慢。要么坐在那里等死,要么就只能和中国企业合作。
    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怎么保证对方创新收不回成本呢?无他,“低水平重复”。千万别看不起低水平重复。这个东西我们觉得很一般,对方就觉得很恐怖。利用后发者优势,追在后面,让对方不得不压缩利润。中国的利润可以很低,那么对方的利润就不可能太高。而中国低水平重复的成本,比对方创新可低得太多了。来上几次产业技术革新,对方的力气也就用得差不多了。
    这条路是很邪恶的,因为这并不是加强我们自己的创新来赶超,而实质上是迫使对方无力创新来追赶。到最后中国企业也很难在技术上超越对手,不过基本并驾齐驱还是做得到的。到那个时候,中国也差不多是个发达国家了,而有些发达国家就很难受了。

    总的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会把这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一个个碾碎。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中国创新能力不如某些发达国家而改变。

    这在商业领域中叫“跟随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市场或产能上有较大优势的,他们并不引领产业的先机,而是等待市场快要成熟的时候才冲进去抢果子,利用自己的优势迅速扩大市场和产能,把先进去的对手挤走。

之五

    二战后美国是人类靠新技术前进的真正的发动机。最后几十年几次因技术突破发生的工业革命,美国都是技术源泉,正因为此,美国快要衰落时,又焕发青春(最近一次就是90年代互联网的产生)。新兴产业利润远大于旧产业利润。旧产业转移或被争夺走后靠新兴产业仍能保持巨大利润(当然由其它国家靠旧产业挣的幸苦钱来埋单)而让国民过上好日子。其它金融文化等产业都是技术突破后的产生的巨量利润而繁荣起来的副产品,最发达的金融最牛x的文化传播(电影音乐)为什么在美国不在欧州和日本?
    举个正在发生的例子,如果中国第一个把电动车的电池问题解决了,那就根本不用在好像永远都追不上的发动机技术上耗时间了。相当于直接越过这一代技术进入到另一个层面(就像一群人正在用冷兵器混战,你技不如人,只有顺从跟着大哥混的份儿,但你突然端出一枝机枪,他们的刀法再牛X也白搭,那就是你说了算了)。加上正在争吵的环保因素,到时日本美国车会在极短的间里被打败。更具体一点如果比亚迪成功了,老巴在它身上赚的钱将超过可口可乐,这仅是汽车领域的突破。而其它更多方面取得突破呢,那就是一个国家真正在撑控世界,成为领导者。

    另外,科技领域也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悲观——像中国人以前不会写论文,到现在已经是论文第2大国(不要以抄袭的事来说事,因为论文中大约90%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剩下的10%中,有9%可以算是推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还有1%是谁都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中国人以前申请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外观,但现在各种核心的专利都开始有中国人的影子了。
    还要指出的是,很多人看不起山寨,其实这完全是西方人宣传的结果——如果山寨真那么不堪,那么西方人真应该跳楼了,因为正是山寨的中国的产品在全世界保持了攻城略地的态势。山寨的实质是什么?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别人的创意转化为大众化的产品——即是快速反应+灵活多变+如饥似渴的学习在目前来看,这一策略西方人除了使用政治手段外,还没有对付的方法。在中国在创新能力尚比不上美国的今天,这仍将是中国的法宝,即使中国的创新能力上来了,这一法宝也不能丢!

    感觉腾讯就像微缩版的中国!我是没有什么创新技术、也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但是我会跟进、能山寨!别人有什么新的创意,我马上跟进;别人有什么新的技术,我马上山寨!然后我凭借强大的用户群挤死你!

附:正在被中国变成“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如下--

    1  通信设备行业 这本来是高科技,有了中兴华为就不是了,对了华为2008是PCT专利第一,2009年是第二。连中国企业都搞了第一,这PCT专利也不过如此而已。现在发达国家也就靠爱立信和思科在那扛着,但爱立信也不知道能扛多久,华为很快就上来了。思科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越来越感到华为的威胁,时不时有设备被搬迁,这一块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特别是华为重新启动企业网,直指思科利润丰厚的一块。那以后就大家玩玩看谁怕谁。
    2  汽车业 汽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被很多人诟病的汽车业正在比亚迪,奇瑞,吉利,力帆,长城,江淮,华泰,众泰,海马,华晨等企业及未来可能的一汽,东方,上汽,广汽,北汽,长安等大企业的推动下变成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外国车企必将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或许15年内现在看到那些大型外资企业就有兼并组合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汽车产量即将第一,以后无人可以撼动。
    3  工程机械 中国已经从几年前的工程机械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三一重工,中联重工,徐工都在冲击几年内达到1000亿的目标,还有一帮小喽啰,什么柳工,厦工等。这也是中国拿第一的,拿住就不会放手的。
    4  机床行业 中国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产值第一,而日本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几十年了。现在日本让出来了,就别想再拿回去了。
    5  造船业 中国今年超过韩国成为第一。韩国也别想再当第一了。
    6  高铁 这也要被中国搞烂了。多好的东西啊。
    7  核电设备 也快了,等个5年就被中够搞烂了。
    8  水力发电设备 总过在搞80万千万,目标100万千瓦,其他国家都没什么用处,干脆就不搞了。
    9  飞机产业 中国正在将其变得技术含量不高,也算是最后的几块高地了,得多花点时间,20年吧。
    10  太阳能/风力发电 几年就给中国搞得烂得不行,真可怜。想想刚开始欧美企业还牛叉,现在越来越没劲了。而现在投入这行业的中国企业的金钱动不动就几十亿,跟不是钱一样。
    11   最后的高地,芯片设计和软件 因其有其他产品的难以替代性的特征,太难了,连欧洲和日本都拿这个没有办法。而芯片制造也很难。还有一块生物医药,这也是美国的高地,但这个都没有芯片和软件难攻破。
    12  手机 这个就是山寨的来源,去看看有个大家都不知道的G-five公司,居然产量奇高。当中国在手机的芯片,显示屏突破后,将更加成稻草了。
    13  显示领域 液晶电视机大块高价值的东西现在被日韩台把持,但有希望。不过此技术我们一直在研发,最近又购置了夏普的六代技术(目前技术已到十代,不过与六代差距不大,就如同20元烟与5元区别很大,但与40元区别不大一样),前期发改委国内液晶生产线项目一律不批,就是外资也不行,只是列入计划。液晶电视跨代生产,必须换线,成本惊人。我国目前已进口为主,其中主要是棒子。为此三星、LG等都上了新的六代生产线。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就如同风电技术一样,发改委出现了,去年初解禁,全国大跃进,狂投资,南京的中电熊猫液晶谷项目主体就投了600个亿,据说就新开工项目,产能就是全球需求的70%。也就是,技术不成熟时,我不动,还通过外贸订单及美好未来诱惑你投资(液晶生产线绝对是投资黑洞,天价的银子啊);相对成熟了,我用体制优势大干快上,用规模玩死你。发改委估计是从风电得到的经验。

相关阅读推荐

1假如中国只有三亿人口彭晓光: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

2、《大国游戏》、《花开花落》、《梦幻泡影》、《四面楚歌》;

相关栏目推荐

1井底望天专栏

注:本文整理于天涯,2011.4.10再次编辑,作者据传是“冷酷的哲学”君。

目前有 97 条留言    访客:84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3 条

  1.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27 下午  @回复  Δ41楼 回复

    既然科学研究不过就是人力与资金的堆积,那么中国只要堆积的更多、更有效率,同时不断吸收欧美研究结果,那么追赶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呢?欧美所拥有的优势,我从来不回避讳,但是很多对中国科研抱有悲观态度的人,却往往讳谈中国的优势。中国人的勤奋、资金使用效率、人口要素都是优势。只谈欧美优势而不谈中国优势,这是不客观的。美国人为啥一开始排斥冯·布劳恩,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是,美国原来就有一个搞弹道导弹的班子。钱学森就是这个班子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钱学森回国以后,这个位置就轮到了冯·布劳恩。所以没有钱学森,还有冯·布劳恩,没有冯·布劳恩还有李·布劳恩、王·布劳恩。平稳发展社会中,科学研究缺了谁都能转。顶多是多花些钱、迟一些成功。我一点都搞不清楚你的“以为修好房子就是建设了市场经济”是哪门子科学发展或者科学成果。你能不能给我引一篇论文、专利或者学术专著证明一下?人口优势的道理很简单。我也提到了,充分利用人口优势是建立在充足的教育基础上的。中国现在人力利用率还很低。即便如此也已经在科研领域展现出实力,那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教育发展,中国的人口优势必然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后发优势是建立在产业、科技正常发展的基础上的。难道你觉得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和原教旨穆斯林比较像?建立在中国发展的这个语境之下,我觉得恐怕还没有谁敢不承认中国具有后发优势。至于后发劣势,通常所讲的这个概念,都是指模仿带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而导致忽视了制度的建设。这个概念其实是很空的,本身论证的逻辑并不够严密,杨小凯在论证这个概念的时候所列举的例子也往往不能很好的支持他的论点。如果你对后发劣势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我们完全可以讨论一下。我从来没有先行者低效的弯路不重要,探索当然很重要。但是这样一个价值判断并不能改变先行者发展科技会需要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资金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的存在使后发者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2.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28 下午  @回复  Δ42楼 回复

    的确,发达国家总能找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业进行发展,实现“领先”。但是这些领域的领先是否能支撑起发达国家的发达状态呢?生物也好、航天也好,就业人口能有多少?能像IT一样支撑起庞大人口的高收入吗?这个重要的问题,恐怕您从来没有考虑过吧。之所以很多人把IT业的崛起视为一次工业革命,是因为IT业几乎对已有的所有产业都会造成冲击、改良、提升。农业、建筑、电子、机械、商业、金融,全都被IT改变了。实现IT方面的领先,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各个工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生物、航天做不到。所以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再领先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IT一旦被追上,发达国家差不多就完蛋了。除非……除非发生下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说,产生出来一个新的成果,能够对很多现有产业产生影响。如果发达国家能在此时保证先机,就能把发展中国家继续抛在后面。这个问题我在主帖里已经讲到了。中国是不惧怕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事实上,中国十分期待下一次工业革命。中国固然科研实力并不能与美国相比,但一旦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苗头出来,中国可以保证投入除了美国之外无人可比的人力和物力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所以面对可能的下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比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优势。所以,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足为虑。

  3.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2 下午  @回复  Δ43楼 回复

    所谓“别人已经放弃了这些领域转而投向别的领域了”其实是“别人已经被中国逼迫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些领域转而投向别的领域了”。发达国家赖以维持发达生活水准的,是一些别人会的不多的产业,正因为会的人不多,才能卖出很高的价格,才能维持自身的高生活水准。中国的进入,使很多产业卖出了白菜价,发达国家做这些工作已经维持不了发达的生活水准了,而不得不退出。然而,推出以后又该往何处去?世界产业的格局就这么大,不进行下一次工业革命就无法迅速扩张,那么发达国家因退出某些产业而多出来的失业人口又该往何处去?又该从哪里赚回维持发达生活水准的工资?您只是随意的画出一副“发达国家总会发展出新的行业”的大饼,而遗憾的是,发达国家并没有您这样乐观。事实上,正如上一部分我所提到的,第一,新兴产业的生成,尤其是支柱型新兴产业的生成,是很缓慢的,甚至必须依靠新的工业革命;第二,中国并不惧怕、甚至欢迎新的工业革命。再考虑到中国科技发展方面强有力的后发优势,可以预见中小型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方面难以与中国匹敌。

  4.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2 下午  @回复  Δ44楼 回复

    思路正确不代表一定成功。80年代追赶战略的无效,更多的是因为投入的人力、资金不够多,科研人员的教育水平不够高。连个大学生都金贵无比的年代,还向谈追赶,不觉得太奢侈了吗?高铁现在一样是搞这种思路。现在搞出来的运营时速已经是发达国家没有实现过的了。那么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现在有人了、有钱了。好啊,您不赞同“一号机引进,二号机仿制,三号机自制”的思路,那么您的思路是什么?“一号机自制,二号机自制,三号机自制”?貌似这种闭门造车的路线历史上早就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楼上那位还懂得科技有“传承”的说法,到了您这里就想白手起家,追赶发达国家?您觉得您这看法现实吗?科技从哪里来?自己没有就先模仿,等到创新能够提供的发展速度高于模仿的时候,才该开始创新。如果你创新的速度还没有去模仿来得快,那你根本就是在浪费资金、人力和时间。创新不是说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就出来的。创新要求极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投入。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就妄谈创新,是不现实的。中国为什么现在科技发展比80、90年代快?还不是有人了有钱了?没有洗碗洗盘子得来的钱,拿什么念书?国家组织进行攻关的确是中国必经的一条路,可并不是随便一个项目就该让国家组织攻关。如果说为了保证国防安全,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为了实现一个商业盈利的产品,这就是不现实的。从项目组织和目标上就不现实。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在芯片业上看得比较清楚了。在不具备自行研发条件的时候,排斥模仿,强行要求自行科研,这根本就是揠苗助长。对国家和人民都没有好处。

  5.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4 下午  @回复  Δ45楼 回复

    大程度上,大家潜意识里已经固定了一种看法,那就是高级货都是只有那么几家能做出来的,价格很高的。而一旦中国学会什么东西,往往好多中国企业都会做,价格下跌一大截,立刻让人失去了神秘感。电脑一开始是高科技啊。过了两年,电脑中国造了,好,电脑不是高科技了。那么硬盘、主板、内存、芯片是高科技。结果硬盘、主板、内存中国也会造了,于是这些也就不是高科技了。现在高科技已经变成芯片啊、内存颗粒之类的东西了。现在我们看到一些低端芯片也已经不是高科技了,现在高端芯片才是高科技。设计芯片也不是高科技了,从最底层开始设计芯片才是高科技。未来可以预见,高端芯片也不是高科技了,制造高端芯片的材料才是高科技。

  6.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5 下午  @回复  Δ46楼 回复

    芯片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越往高端走,一个产业牵扯到的其他产业就越多,越难做。产业发展其实就是农村包围城市,从下级向上级包围。下级产业还没有掌握、占领,就妄想一步登天,这是不现实的。你认为那个帖子只是说A不好,而我在说B和C好,显然是没有看清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仅仅是将芯片产业孤立看待了。而事实上,产业之间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忽视这些联系而单独从一个极高端产业的发展情况妄谈中国电子产业,是不客观的。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的确不好,这一点我没有回避。我完全不知道我哪里没有正视劣势了。芯片产业在没有下一次科技革命之前,就是最顶尖的产业之一。如果中国在这个产业上都有一席之地,发达国家就没得混了。你觉得这还要多久?10年?我的看法是,如果40到50年之内中国能在高端芯片产业上获得一席之地,那就已经是前无古人的成功了,那就是说中国用了110年左右赶了上来。而你的要求却是想要中国用70年时间从一个什么都不会造的半封建国家转变为顶尖发达国家,你觉得这种想法现实吗?

  7.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6 下午  @回复  Δ47楼 回复

    TG占据 中低端产业后,就不会吐出来,同意,现在高速公路,高铁往内地延伸,明显就是想长期霸住这个地位。至于“粉碎”发达国家,楼主说要三到四代人,我认为保守了,我想只要再二十年的时间,就足够了。想想看,手机市场,中国的山寨机几乎同品牌机同时面市,甚至更早,这样一逼,国际大牌们还有多少资金去搞研发,等着被吃了吧。汽车行业,先不说几大汽车大佬每年亏损多少,就说他们的新车越来越倾向于在中国宣布全球同部上市,就可以看到中国的自主汽车可以更近的接触到先进技术并加以吸收。其实更可怕的是,中国的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变成了黑洞,所有的公司必需要到中国来开厂,否则开业就是破产。这会导致发达国家们更加的空心化。内外合力,造成发达国家的内部动乱,将加速发达国家粉碎。

  8.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8 下午  @回复  Δ48楼 回复

    资源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英法德的资源加起来也没中国多,为什么他们是发达国家?要是想说人均资源,那么英国人均资源并不比俄罗斯发达,为什么英国当初比俄罗斯发展得快?说白了,这世界上卖高端技术的几乎没有,但是卖资源的到处都是。资源不是决定性因素。

  9.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39 下午  @回复  Δ49楼 回复

    技术封锁这事情还真就不是什么大事。一则技术封锁越来越难,二则中国科研实力越来越强。这个问题不必再讨论了,还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日本一个小国上升衰落都很快。中国的周期就长的多,不发生战争,上百年的时间都不见得能让我们到达巅峰。你看韩国几个大集团起来了,他就成发达国家了,中国做不到。小国当然不是中国的目标,只是在中国的上升通道中首先被粉碎罢了。

  10. 爱求索 2013年05月04日 4:40 下午  @回复  Δ50楼 回复

    国与国之间不存在道德,只存在利益。所谓“邪恶”的追赶路线,并不是道德低下,而是说手法不正统罢了。正统与不正统,并没有道德评价的意思在里面,是常规和非常规的意思。你提的这个类比很好“按照类似的逻辑稍作推广,那么扛大包的可以问,凭什么你们做办公室的就工资高生活好,凭什么你们玩体育拿个牌的就上电视出风头?大家一样都是中国人,一样受苦受累,凭什么不一样?”事实上,坐办公室的人之所以能坐办公室,玩体育的人之所以能出风头,因为这些人有一技之长。靠的是技术。就像我所说,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发达国家有技术优势。天朝努力争上游就是发展自己的技术,打掉别人的技术优势。

外部的引用: 13 条

  • 井底望天:美国战略转变 中国周边局势 (五)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九)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三)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五)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九)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三十七)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18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22 « 求索阁
  • 移动互联网:硬件平台待改善 用户第一重定义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36 « 求索阁
  • 十年路漫漫:国产手机 路在何方 « 求索阁
  • 井底望天:中美相持太平洋 军备竞赛双刃剑 « 求索阁
  • 陈经:闲谈技术创新与山寨运动 兼评大国重器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