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毕业前夕谈科研】我在远方的日子

2010-05-10 15:30 学术科研 ⁄ 共 292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作者:9-213

毕业快一年了,仍时常想起我在远方的日子。

要从2006年说起,那时已本科毕业一年,经历了彷徨,迷茫,最终决定再上考研战场,也许是真的不适合考试,其实还是功夫没有下到,最后英语只有47分。梦想没有照在现实,我不得不踏上调剂之路,而能选择的只有C类地区。

我孤身一人来到远方,三流院校,仍旧不是能弥补我遗憾的综合性大学,也许我随遇而安,我选择了留下。两年后,室友在我的建议下去我母校考博,回来时对我说,真没想到你从那里来,能在这里呆得下。我笑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求学,停不下的还有行走。那是我的财富,尽管到目前,还没有看到效益。边远地区的三流院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里有从复旦来的,有从同济来的,多样性足够。校长在入学教育时说,我们也是培养过院士的学校。有的是培养院士的,有的是院士培养的。按校长的意思,这里是前者,也是事实。

那时学校的研招简章并没有按专业详分,都在一级学科下面,我想读的专业招满了,我选了个相近的。只要肯来复试的,学校大多数都选择了接收,我没有联系导师,心里也有点破罐破摔的意思,是男生考研就成功一半,放之四海皆准的道路,在这里也一样,最后给我安排的导师是副院长。

导师还算不错,对我这个远道来的学生,还算照顾,研一时没怎么管我,放假让我回假,假期也保质保量,课题组会也参加一些,但导师因为有行政职务在身,比较忙,会开得不多。我的课题,导师给了两个方向,征求我自己的意见,但最后并没有按我的意愿来。研一就这样过去了,上上课,还多半是与专业不相干的,也让我对学校有了大体的认识,不是教学或科学本位,而是官本位。学校不大,办事复杂,导师权力不大,研究生处权力过大。一部分人过于自大,还有这么一门课,每人交了二十块钱就全过,还美其名曰为上机费。这门课我并没有选,前面去听了听,讲的EXCEL,我也有些自大,感觉那些内容都是我会的,后面讲了个某国内大学编的软件的应用,这已经是SPSS、SAS的年代,这种落后的东西我自然是不会去上的。

研二。导师给我安排的课题,我不喜欢,也觉得没什么意义,直到现在也这样认为,或许课题的意义不是在我这个层面上能体会到、能达到的。最初我也同导师商量过想到校外自己联系做课题,导师没有完全拒绝,当然也不是很高兴。我没有最后坚持。导师外出,时间一学期。导师把我安排给教研室的另一位老师,算小老板吧,但也同为教授,以下就称为二导吧。课题安排在和二导有合作的公司,除了一导安排的内容,二导也另安排了些,算得上是课题组和公司合作的传统项目。在早些时候也走在国际前列,但也可以说这个项目在当前阶段历史的完成了,想再往前进一步,困难很大,不是这个平台上这些人能够胜任的。在二导的安排下,开始了我的科研工作,最先展开的其实是资料的整理工作,文献查询,做开题报告。由于我对对一导给的课题的认识问题,其实不是很上心,开题也就是无非抄抄师兄。反正大家都是通过。在公司里做课题,就是要做一些公司的工作。客户在产品上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这多是由二导来指导,我的实验也开始了。我的专业是应用学科,二导早年毕业于国内不错的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学科,博士毕业后出国做了一年博士后(或者叫访问学者吧),在这个边远学校,也算是水平不错的了。在二导的指导下,我开始结合客户要求做了一些实验,这时英文文献读的也多了一些,其实我们的领域国际上文献本身就不是很多。但现在想想,工作这几个月来,查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当时没有找到的,这和平台的局限性也有关。我一直认为,研究生的水平其实主要是取决于师兄师姐的水平的,上面的人如果水平不高,下面的人自然也高不了哪去。读文献的同时,在二导的要求下也开始尝试写英文文章,其实最初也就是个仿写的阶段,学术论文都是从INTRODUCTION开始,材料方法,结果讨论。文章写出后,两位导师都改了几遍,但我们做的东西这时已经新颖性不足了,前面投了个杂志,一两个月后就被拒了。学校的要求是硕士毕业前要文章见刊,不然就不能按时拿到学位。第二次投了个SCI-E,没有影响因子,但文章既然写了,总不能不投,投了就有希望。一段时间过后,文章被接收了,应该是我这一级硕士中的第一篇SCI-E,第一篇英文,尽管我这个档次不高,但课题组也很多年没有投英文文章了。有了第一篇,老师还会想着第二篇,但我自己还是懒了些,没有抓紧。第一篇文章从写到投出也就是一个月时间,第二篇从写到最近一次修回也应该超过一年了,写的时候就用了很久,不是写的仔细,而是每次只写一点点,结果是下一次抬笔时已经忘记上一次写的是什么东西。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要是抓紧些,毕业时,拿到两篇SCI-E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期间老板出差回来了,对我没有完成他安排的内容,有些生气,好在我文章发了,老板并没有深究。课题结合客户需要主要做了三部分,第二部阵线拉得很长也是因为投稿被拒了几次,有的审稿人给的意见就是已经有人做了类似的研究,我为什么还要做。还有的意见就是说我的英语写得不够好。这也是我最终还是把第二篇文章投到了SCI-E,而没再继续想我的影响因子。第二部分,已经有人说我不够新颖,第三部分我也就不再去做我的SCI梦,又到一年毕业时,我已经得过且过了。

研三,论文写作。尽管我没有发表过中文文章。但对写论文或者说论文排版还是有一定心得的。本科实习时,带我的师姐研三,她从论文编排到PPT制作我都有参与,那时实验室的老板正准备博士毕业,老板的论文我也有所参与。这些东西尽管我说不上是精通,但在这所学校和我周围的环境来说,还算不错。纵使我内容不是很好,但起码我论文很清楚。答辩会上的我的分数应该是院里最高,除了和老师的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我平时是一在台上讲东西就会紧张,而且越紧张讲话越快。这是缺点,但也造成了不肯定不会超时,这个东西实验两年都做过来了,还怕最后那十几分钟吗?

毕业了,最后还给我评了个省级的优秀硕士论文,尽管这和我所在平台密不可分,但想起我在远方的日子,特别想提醒选择调剂去一些不是太好的学校的同学要慎重。我不怕孤独,而且即使是再边远的学校,只要你周围有同学,你就不是一个人。

毕业一年多,回想去那三年,也许是我对落后地区有偏见,但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落后在城市建设上并不明显,中国现在所有的省会城市应该都差不多,再差也差不到哪,但反应在学校上差距可能就会很大。硕士有个同学考博考到了国内一流院所,他和我说,XX你考吧,考那里,从你报名开始你就会觉得所有东西都特别公平。如果你不幸,也到了比较差的学校,那你先联系一下导师吧,别像我一样听天由命,选择一下,也许就还是相对不错的。

写英文文章不要觉得自己英文差,研究生室友高考英语80分,一样在大学过掉六级,我高考117,却在研究生第二次才过掉六级。即使我这样第6+次才过了六级的人,也一样可以发表(牛人别拍我)。只要写了就有机会,只要投了就有可能。

做科研是站在平台之上,隔绝的人是完成不了任何东西,做实验要苦干,但不能埋头,停下脚步,要思考,有时思考比做更重要。

毕业了,仍然选择再做科研,仍然不能停下脚步,仍要思考,还要上小木虫。如果你有时间,不差钱儿,还没上研,您还是出国吧!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