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文章
2013-05-31 20:00 伟人 ⁄ 共 3182字 评论 2 条
    一九一0年春天, 周恩来随同回家探亲的三堂伯周贻谦来到东北。     远离江淮平原的故乡, 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从牢牢地禁锢着人的心灵的封建家庭和私塾生活转到刚刚开办的新式学堂念书。周围的一切发生那样巨大的变化。周恩来眼前的天地顿时变得广阔多了。 》》》周恩来传(一):童年     周恩来出生的时候,中国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帝国主义列...
阅读全文
2013-05-24 22:10 伟人 ⁄ 共 3249字 评论 2 条
    淮安, 是苏北平原上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处在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和滔滔东流的淮河交汇的联结点。清朝的潜运总督衙门便设在这里。当铁路兴建以前, 淮安是南北交通通常都要经过的地方, 也是苏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经济比较繁荣, 文化也很发达。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清晨, 周恩来诞生在这座城内驯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 》》》毛泽东传(一):出乡关     周恩...
阅读全文
后记一 编写毛泽东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四年多的工作,建国前部分(一八九三年至一九四九年)已经完稿。考虑到建国后部分的完稿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先将建国前部分出版。 本书的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
阅读全文
2013-05-17 20:00 伟人 ⁄ 共 20359字 评论 5 条
    一九七六年,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年。     元旦当天,全国各大报刊都在头版刊载了他十年前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方,印着笔迹颤抖的“毛泽东”签名。     同时发表的经过毛泽东圈阅的“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写道:发表这两首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看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
阅读全文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发给与会者每人一本由他亲自编辑的书——《苏报案》。此书为16开本,共编入4篇文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附录〕:张篁溪所作的《苏报案实录》、鲁迅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资料表明,毛泽东在1958年至1963年的...
阅读全文
    一九七五年二月三日,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离开长沙,一路东进,直驶江西省会南昌。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天。二月五日,又由南昌启程继续向东,于二月八日到达他此次南下的最后一站--浙江省会杭州。      杭州,是建国以后毛泽东常去的地方。从一九五三年冬天首次来杭,他几乎每次南下都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有时一年要来几次。毛泽东自己说过,“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杭州的群山留下他二十...
阅读全文
2013-05-03 18:20 伟人 ⁄ 共 22123字 评论 1 条
    一九七四年元旦,八十高龄的毛泽东迎来又一个新年。     这一天,周恩来将年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情况,向毛泽东写了书面报告。会议商定了当前需要做三件事:一、通知新调任的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出席年底或元旦在当地举行的军民联欢会,并由新华社公开报道;二、将毛泽东在十二月间的几次谈话要点下发各地各部门,传达到县团级领导干部;三、在政治局内成立读书班,联系当前实际学习毛...
阅读全文
2013-04-26 19:35 伟人 ⁄ 共 20374字 评论 3 条
    一九七三年,毛泽东的病情稳定了一些,批阅的文件、参加的活动、会见的外宾都比一九七二年明显增多。成立了一年多的第一个医疗组也结束了,有关专家陆续回到原单位去。     其实,他的健康状况已远不能同过去相比。这一点,毛泽东自己也意识到了,并在会见外宾时多次谈起。二月一日,他会见越南客人黎德寿,黎说:“看到毛主席身体很健壮。”毛泽东说:“没有那回事。我是虚有其表,害了一年多...
阅读全文
2013-04-24 22:00 伟人 ⁄ 共 2953字 暂无评论
    毛泽东从韶山的农家茅舍、到北京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一生有着非常丰富而十分独特的行游经历。在浏览祖国自然风貌、文化古迹、风土民情中充满着诗情和史思,及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生的关注。本书以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充满感情的笔法,完整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伟人情怀。以下为本书节选。(孙琳)     袁世凯(1859~1916 年),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
阅读全文
“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重要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为了避免突然引起太大震动,中共中央没有立刻公开宣布这件事,暂时将《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先在九月十八日传达到党内高级干部。二十八日,扩大传达范围到地、师一级。国庆期间,尽管整个北京城照例披上节日盛装,但人们都注意到:和往年不同,“十一”当天天安门前的庆祝集会和游行以及晚上的焰火晚会都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