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十九):百姓皆谓我自然

2015-10-31 13:37 生活·感悟 ⁄ 共 195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上一章讲,有道圣王致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倚着造化之门观万物生生不息,守常不妄,故能使万化定安,天下太平。

本章接着上一章,把百姓从万物中独立出来,进一步具体的阐述,有道圣王应该如何效法天道,顺应自然的去对待天下百姓。

太上,下知有之;对这句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凌乱,穿凿附会的解读也尤其的多。多数人把“下知有之”,理解为百姓知道圣王的存在。这和后面几句,语境上就割裂了。因为这样解不通,就只好穿凿为“不知有之”,进而解读为圣王太英明的话,百姓甚至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么一穿凿,语感语境上,通顺了很多,但这样做不尊重原文。诸多版本,均不支持“不知有之”一说。

实际上,老子的本意,就是“下知有之”。解读这句的关键,在下字上。后世很多解不通下知有之这句,多是把下理解为百姓了。这样的理解,不仅割裂了本章句与句之间的上下文关系,也割裂了本章与前后章节之间的大的整体语境之间的关系。道德经的章与章之间,句与句之间,都是紧密关联互相印证的。不能单就一词一句孤立的来解读。

再回想一下上一章,上一章讲的是一个站在太空看地球的得道圣王的形象。有道之人,俯瞰万物,得道圣王,俯瞰天下,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下知有之,就是站在天空看地球,往下看天下,俯瞰苍生,吾观其并作之意。最好的统治,不就是以道莅天下吗,只需要静静的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就行了。太上,最高的统治之道。

其次,亲之誉之。和以道治天下相比,差一等的就是以人伦礼仪来统治百姓。以让百姓之间相互友善,来维持社会秩序。此为化性起伪,这是儒家的那一套思想。

其次,畏之。化性起伪,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化伪起诈。儒家的初衷是好的,只要人人都充满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是伪巧一出,欺诈贿盗也会跟着冒了出来。当社会礼仪不能在保证社会秩序的时候,那么为了约束一些智巧伪诈之人就必须得有刑法,让失范的行为得到惩治,从而用强力平复社会秩序。这就是后来的法家思想。

其次,侮之。四维不张,国将灭亡。一个社会,从淳朴的道家构型,到了需要用礼仪规范来维持的儒家构型,再到靠暴力机器来维系的法家构型。这是一次次再往下坡路走。如果连暴力机器也无法维持社会秩序的时候怎么办呢。道德经给出了预言:那就是唾弃侮辱自己的百姓臣民。这是失范社会构型的一种,乱世。在乱世里,君王与百姓,互相诟骂攻讦,君王骂百姓是暴民,是匪徒,百姓骂君王是昏君暴君是独夫民贼,甚至用各种鬼神巫毒邪术互相诅咒。历史事实证明,社会混乱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离亡政亡国差不远了。

在老子的时代,儒法尚未兴盛。不过老子,已经目光如炬的,预言到了后世的这一切。这就是得道之人,打开站在太空看地球视角,不仅可以俯瞰万物,还能俯瞰万世。所谓的洞察力,不外乎此。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后世注解,通常把此句解读成,如果诚信不足,那就会有人不诚信。这样解,彻底的从整体语境中突兀了出来。前面还谈着人类千年发展方略呢,下一句马上开始聊起来了小区门口摊子上的煎饼果子。

道德经中,多次用到信字。信字,在全书中,很少指诚信之意。信,说文注,诚也。诚,说文注,信也。两个字,循环互解了。信,从人从言,会意字。诚,从言从成,也是会意字。人在说话,强调的是人言。言出而成,强调的是言出后的后果。

本句中的信,结合本章,和全书的语境来理解,是指人为的言辞之意。静静的看着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多好啊。干嘛还要说一些画蛇添足的认为的伪巧之辞呢。人为,伪。人言,信。人为怎么来的呢,首先,就要有人言,也就是信。本句中的信,应做此解。

天地万物,天下百姓,他们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是靠人怎么说而推动和运转的。真正推动并运转他们的,是一言不发的天道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故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有大德亦不言。以道治天下,天下自化,又何须多言呢。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然,自己本来的样子。不是指自然界。

道,创造万物。万物诞生,万物发展变幻,天地宇宙,都成其所成。天地万物知道是道创造的它们吗,它们不知道,它们只认为:我不知道什么是道,我只是表现出了我自己的样子啊。

太阳照耀着草木,草木生长,参差各态,美不胜收。草木们并不知道是太阳把它们变成这样的,草木们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样子去生生不息罢了。太阳啊,我们也不了解太阳是什么。

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生生不息,无有终时。一派幸福祥和的社会景象。百姓们说:我们只是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在生活啊。

你幸福吗,幸福啊。你快乐吗,快乐啊。你为什么这么幸福又快乐呢。我也不知道啊,天生的吧。


附:《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