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地摊影评:为何国产电视剧豆瓣评分榜NO.1竟是《大明王朝1566》

2017-05-24 22:12 战略·谋略 ⁄ 共 245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文章目录

作为一部十年前在湖南卫视上映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收视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即使是巅峰收视也没有超过0.5%,甚至不到《人民的名义》的十分之一。

在佳作频出的2007年,这样一部古装剧几乎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然而家花不香野花香,此后十年,《大明王朝1566》再没机会重上荧幕 ,却一路在网络走红。

截止目前,在豆瓣国产电视剧评分榜中,《大明王朝1566》以9.6分的高分与《走向共和》一起并列第一。

而优酷网在今年2月上线该剧后,短短几十天,播放量过亿。

作为一部十年老剧,想必也不会有任何刷分、刷榜的水军存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该剧本身的实力,确实是过硬的。

相关阅读

    ----地摊影评:《大明王朝1566》所谓的国策“改稻为桑”

其一,在于剧情的设计

剧情其实也并不复杂,从明面上讲:

一件事是国库亏空,朝廷决议要“改稻为桑”,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另一件事则是嘉靖迁居,海瑞拒绝上贺表,从而引发起一场政治风波。。

而更深一层:

前半部分,徐阶一党与严嵩一党的党争。徐党意图阻挠“改稻为桑”,扳倒严嵩。

后半部分,则是海瑞与嘉靖的正面交锋,痛陈时弊。

再归根结底,徐阶一党倒严,背后站着的是皇储裕王;而严嵩的背后,站着的却是嘉靖本人。

而海瑞与嘉靖正面交锋时,保海瑞的,是裕王。嘉靖想找到的海瑞背后的同党,很可能,也是裕王。

最后的最后,嘉靖放过了海瑞,所考虑顾及的,还是裕王。

于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就在于皇上嘉靖与皇储裕王身上。

一言以蔽之,王不见王。

王与王的矛盾,越往下,越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越到上层,就只有平衡与妥协。

正是这样的故事架构与层次设计,尽管只是两件事,却拍了足足40集,这40集内容节奏紧张,剧情紧凑,毫无拖沓之意。

其二,在大背景之外,剧情里的种种细节却更值得耐人寻味。

首先,冲突的双方却没有冲突。

严党与徐党的冲突,是该剧的直接冲突。

然而这样的直接,只体现在严世蕃与高拱、张居正三人身上。

无论是面对面的直接交锋,还是背地里各种阳谋阴谋,几乎不见严嵩与徐阶本人的身影。

徐阶曾对严嵩言:

“明君在位,悍臣满朝,阁老最难”

两人身为漩涡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反倒是全剧中最深沉的角色。

其次,奸臣未必奸佞,清流未必清流

作为严党的重臣,浙直总督胡宗宪反而是本剧中形象最正面的人物,上无愧于国家,下无愧于百姓。

徐党自诩清流,在浙江毁堤淹田、百姓无家可归之后,却授意徐阶的学生南直隶巡抚赵贞吉,拒绝借粮于浙江,以饥荒为代价,任由“改稻为桑”的闹剧演进。

而嘉靖深居内宫,耳目遍地,任由这二党相争,并发出这么一番感慨。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嘉靖不在乎清浊忠奸,只在乎为我所用。

而事实上,严嵩与徐阶也并不在乎所谓的清浊忠奸。严嵩的儿子为嘉靖修道观,惹得一身麻烦。而严嵩倒台后,徐阶的儿子作为新的负责人,却使得道观顺利完工。

再次,直臣与能臣,海瑞与赵贞吉

海瑞是天下第一直臣,赵贞吉则可以称作是天下第一能臣。

在这部剧中,赵贞吉称得上是全剧处事水平最高明的角色。

在“改稻为桑”的政策出台后,浙江成为了朝廷两方火并的前线,代表皇宫的织造局主管公公杨金水被逼疯,主持平倭的胡宗宪革职罢官,郑泌昌何茂才马宁远等一批官员身首异处。

而接任浙江巡抚的赵贞吉却在混乱的浙江政局中脱颖而出,入阁宰辅。

另一面,同样卷入此事的海瑞,虽然仅仅官居知县,却一身正气,一路与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侍郎、尚书、首辅、皇上轮番冲突。

周云逸在第一集中就因上疏直谏被廷杖至死。

而海瑞却一路坦途,即使掀起滔天巨浪,却仍能获得平安结局。

其三,则在于格局

这样的一部电视剧,不仅仅拘泥于脸谱化的反腐和正邪之争,也不单单只是权术和阴谋这些小手段。

背景与细节之外,让该剧从众多经典之中脱颖而出的还在于格局 。

毛主席当年点评《水浒》时,曾经提到过一个论点: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而类推到现代剧中则是:“只反贪官,不反制度。”

这个对制度的“反”,并非是简单的说出制度有问题,要改进,要提高,在作品中建议出一种新制度这么简单。

这个“反”更在于反思。

《大明王朝1566》的冲突与矛盾却一直 与嘉靖帝本人 与当时的制度 有绕不开的关系。

当然,嘉靖帝本人,也是当时制度的一部分。

该剧虽然是历史剧,但所讲述的事件都是架空虚构的。而制度,尽管是类似于史实的制度,但制度之中的种种冲突与利益,却是普世的。

而剧情之中的种种人物,在制度与矛盾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充分体现出人性的阴暗与光辉。

从皇上,到大臣;从近侍的太监,到巡察的锦衣卫;从庙堂之高的阁员,到江湖之远的小吏。

没有人有脸谱,也没有绝对分明的派系。

尽管剧情里充斥着党争,既有清浊又有忠奸,但分配到了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活生生的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

马宁远一边为了“改稻为桑”罔顾民众死活,转眼间却又因放水淹田而主动自杀谢罪。

徐阶、高拱、张居正在面对严嵩时同仇敌忾,而背后却各自有各自的抱负与道路。

而海瑞胸怀社稷,宁折不弯,其身后却是贫瘠到难以维持的生活,与破碎不堪的家庭。

从任何一个人的角度解读,这都将是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

例如其中的一位官商沈一石。沈一石赚得万贯家财,却只不过为上面皇亲国戚、王侯将相们打工。身处漩涡中心,游走于冲突台前,哪怕使尽浑身解数,下场也可想而知。

任何类型的文艺作品都有其时效性,但唯有人性,却能绵延不息。

而正是由于体现了人性,每一个人物,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不存在无缘无故的坏。所有的情节、行为都局限于大历史之下,都是剧中所构建的背景与制度的延伸。

于是,这部剧在多年之后,仍能长盛不衰,受到种种解读。

无论编剧和导演是否要表达的如此多的被现在诸多观众所领悟出的含义,但经典的作品,往往总是多元化的。

当作品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属于了所有的观众。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摊文学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