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一段闲话。想表达一点自己关于该剧剧情之外的想法。
这一集真是全剧目前为止最精彩绝伦的一部分了。
之前看剧的时候,我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这部剧过度解读了,甚至把剧情都理解歪了。
看了这一集我才明白,可能在分析上会有一些小的偏差,但绝对没有过度,甚至可能还有很多更深刻的东西被忽略了。
前八集,剧情一直集中在汉东省的诸多高官干部,其背后的权谋之深、手段之劣,令人咋舌。直白地反映这些问题,才是本剧大尺度之所在。
但为什么该剧要揭示这些呢。这一集给出了答案。
常委会上,一切矛盾与阴谋都彻底体现出来了。观众看出来了,带着中央指示精神的沙瑞金当然也看出来了。这部剧之所以拍,沙瑞金之所以来,正是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
这部剧,最好的时机,应该放在十八大刚结束的时候播出。当时社会舆论上,有一小股歪风邪气对反腐议论纷纷。要是那时候就能播放这部剧,让大家充分认识汉东省的严峻形势,更能让大家体会到反腐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然而有一个悖论就是,那时候这部剧还是很难上映的。正是因为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才有了制作、播出、宣传这部剧的舆论空间。
而这部剧,讲的正是,如今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看前几集的时候,总感觉《人民的名义》和十几年前的反腐剧相比,有一点点不同的感觉。现在才体会到,尽管有些技术性的方面可能会有差距,但立意上来讲,这部剧的高度令其他作品难以望其项背。毕竟这部剧是多个官方部门联合出品。政治这种事情,剧情设计和人物塑造可以取决于作者的水平,但立意、胸怀和视野,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能达到的。
继续回到剧情。
这次常委会的座次其实有个小bug,除了主持位外,沙瑞金还有一个座位在会议桌的左侧第一排,那么省长的座位应该在另一侧的第一排,与沙瑞金对面。
而排行第三和第五的高育良、李达康,应该分别坐在沙瑞金一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
而剧情里,也许是为了突显出二者对话效果,高育良和李达康恰好坐在沙瑞金的对面,分别是第一排和第二排。
一边是沙瑞金,一边是高李二人同框,这样刻意的设计使得 三人间的飙戏比第一集的小会要惊心动魄地多,信息量也要多了太多。
上一集分析了,汉东省如此现状的形成,其源头是赵立春。而高育良,是解决此问题的破局点。
因此在李达康发言的时候,高育良要打断李的话,专门强调,李达康曾经是赵立春的秘书。
一是向沙瑞金示威,现在帮你说话的这个人,也是赵立春的人。
二是向李达康警示,打击赵立春,你李达康就能逃得了干系么?
而李达康不为所动,继续将祁同伟批倒批臭。我之前还以为他只是想映射高育良,没想到一步到位,直接将祁同伟的事情引向了赵立春。
虽然祁同伟有诸多不是,但毕竟在所有人看来,还是高育良的学生、部下,甚至亲信。大哥如果不护一下小弟,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更何况,明面批评的是祁,实际上打击的就是高。
沙瑞金对李达康的发言还是很满意的。引经据典开了个不那么有趣的玩笑,不动声色地否了高育良的说法,给李达康予以支持。
李达康对这个玩笑的反应也格外的强烈。毕竟是秘书出身,对这种不好笑的笑话,可能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
既然出了手,高育良只能将祁同伟 护到底了。不保护就罢了,想保护却保护不了,那副书记的面子往哪里搁。只能刺刀见红和李达康怼上了。
李达康既然备受鼓舞,那也就不再客气,对高育良火力全开。
他不仅仅是因为祁同伟扣了蔡成功了,才一时起意,他早就下足了功夫。毕竟秘书出身,小细节都谋划得太到位了。
在场的其他常委都对此漠不关心,甚至兴致勃勃地回应李达康的玩笑,毕竟祁同伟对他们而言,无足轻重。
这就看出来,祁同伟在领导们心中的印象,太没存在感了。
平常从不下功夫,事到临头才想起来去拜码头,不仅毫无效果,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而到头来,豁下去拼死力保他的,还是最初的大哥。他到底是和谁在一条船上,祁同伟自己根本没看清楚啊。
沙瑞金和李达康立场一致,其他常委都默不作声甚至还主动帮腔。高育良退无可退,只能背水一战,开大招了。
无论怎样,在这次会议上,祁同伟必须得保住。哪能新官上任,自己就先被开刀了。
但只保祁同伟一个人,他肯定没法保,也是保不住的。
他直接将话题引开,延伸到整个汉东省所有的官员身上。就好比贪官们常为自己辩解的那样,大家都在贪,自己又怎么能不受影响呢。
他也真正把汉东省的现状讲透了。
这形势是什么形势?
既是让沙瑞金认清汉东的形势:祁同伟不是特例,汉东省多的是祁同伟这样、甚至比祁同伟还恶劣的官员。
也是让汉东的官员认识沙瑞金的目的:你们现在不说话,等祁同伟倒了,难保下一个不是自己。
为了争取其他常委,他提了李达康的京州市。
又举了岩台市的两个例子。
高育良把大家都绑上了一条船。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干部体系的问题。大家都垮了,沙瑞金你怎么开展工作?
而且他着重提岩台市的问题。既让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又给沙瑞金留了台阶。你要是不服输,非要想借干部整顿立威,就拿岩台市祭旗。
但沙瑞金不是高育良,他不是来玩权术的,他是来彻底解决问题,动真格反腐的。尽管这件事情,确实太难了。
其他常委也开始清醒了,和高玉良保持了一致,或明或暗告诉沙瑞金,干部问题上,动静闹太大的话,要考虑社会影响啊。
李达康这时候意外地提示了一个信息,当年讨论处理干部问题的事情,存在过很大分歧的。换句话讲,当年反对赵立春的人,还是很多的,并不都是沆瀣一气。
汉东省,还是有好干部的。谁是好干部,当然是指的他李达康了。
但显然,除了李达康之外的好干部都被赵立春边缘化了。至少,他们不在如今的常委会上。高育良发言完,大家都一致都对沙瑞金的想法保持了抵制。就是办不到啊。
沙瑞金这才更加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尽管他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也获得了李达康的支持,但形势,还是太严峻了。
他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敌强我弱,还不是发动总攻的时候。只能暂停了干部讨论。毕竟现在大家都支持的是高育良,这样的情况下,那真正的好干部,符合他要求的干部,怎么能够被提拔的上来。
但问题不能不被解决。
解决者,就是唯一的一个被任用干部——侯亮平。形势严峻,满场都是不可用之人,那就从上面派人来破局。侯亮平是带着特殊使命来的。特殊使命,就是要把汉东省问题彻底解决的使命。
但侯亮平的到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上一集里,季昌明已经明确点出,汉东省“团团伙伙”的现状,而侯亮平是否带着团团伙伙的印记呢。
李达康对高育良学生的这一“特殊使命”心中一惊。本来抓住了良机对高进行了一番打击,此时却又被高逆转了局势。
即使他自己可能真没问题,万一高的学生非要针对他呢。他本来只是怀疑,但表决的时候,他发现,除他之外竟然没人反对。那只有他亲自上阵,将问题抛出来了。
另外这还有个细节,表决的时候,高李对面的那一侧,最后一排一人和李达康也是同样的动作,举了一半又放下了。
也许是为了保持下平衡,毕竟十有八九都举手了,他这一票无足轻重了。也许他和李达康关系不错,顺着李达康的动作就做了。
侯亮平的事情,高育良早已知晓。这件事上他掌握了主动权,立马主动就责问起李达康来了。
毕竟自己不知情,李达康若是非要怪到高的头上,那就是他要撕破面子,明面上都得跟高过不去了。高育良很乐意看到李达康窘迫的样子。
李达康立马改了口风,佯装不知道侯和高的关系。倘若是因为侯是高的学生,所以他才不同意,那岂不是没有了党性原则,显得太小气了。
虽然他确实有这方面想法,但上不得台面,只能想不能说。于是等沙瑞金强调了这是自己和最高检,派他前来的时候,李达康没有坚持下去。毕竟他还是要靠近沙瑞金,想向沙瑞金看齐的。
何况现实的情况总是复杂的多,人和人之间、“团团伙伙”之间,哪有清晰的界限。“谁是谁的人”这种说法,哪有百分之百确定的。
沙瑞金的总结发言也很有内容。
做了充分的讨论和梳理,那就是讨论了半天,什么结果都没出来。
对侯的任用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仍要继续把问题查下去。这样的会议,还要多进行下去。
这场会议,李达康又被高育良压了一头。
高育良拼死拼活,总算在这场会议上,压制了沙瑞金和李达康。
高层的会议,总要影响下面的人。祁同伟的事情已经成了常委会的焦点,他却还做着左右逢源的美梦。唉,这不是耍滑头的时候啊。
高李二人在常委会上已经刺刀见红,真枪真刀的干起来了,他还想着不要掺和进去,可能么?
他以为他给两边都出了力,两边的好处都能拿到。实际上,高和李却看到的是,他给各自的对手都在出力。两边都得罪尽了,都没落着好。
又没有驾驭两方矛盾的本事,又非要保持平衡,绝对中立,那就必须不要计较自己个人的所得所失。毕竟你都中立了,也就别指望别人对你支持了。
要么就像陈岩石一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公心出发。
要么想季昌明一样,任何事情都走程序,再大的事情,都按规矩一步步来。
祁同伟,出发点就不中立,做事的过程也不中立,那结果,还能中立么?
但这两位,一位从革命年代枪声弹雨走过来,一位工作半辈子临近退休。祁同伟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官居厅长,让他不患得患失,难呐。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