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娱乐 > 正文

你知道吗?中秋节的来历

2017-10-04 08:08 健康·娱乐 ⁄ 共 170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就会想起小时候在故乡过中秋节的场景。夜幕降临,月上中天,全家围坐枣树下供月、赏月,葡萄、香梨、甜枣等瓜果闪着露水,老祖母一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边分月饼,可口美食与奇幻想象是我对童年中秋最深刻的记忆。

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无论多么忙碌,也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千里迢迢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中秋节不仅要赏月、吃月饼,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相互看望、赠送礼物,可以说,整个中华文明辐射圈都把中秋节视作一个重要而盛大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学界一般认为是起源于上古时期先民的月亮崇拜。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文化深厚源远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月亮的圆缺变化与农耕时令之间的关系。《尚书·尧典》记载尧帝命令羲、和二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就是根据天象尤其是月亮的变化制定农耕历法。

你知道吗?中秋节的来历-求索阁

八月十五正值农作物丰收时期,先民完成一年的辛苦劳作,看着充足的粮食与瓜果,心中涌起无限的喜悦与感激,他们认为是月亮按时变化指引人们进行各个步骤的农事活动,是月亮给人们带来充足的食物亦即生存的希望。于是,先民就在秋季月圆之时进行祭祀活动。

然而,中秋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节日,要到唐宋时期。唐朝初年,便有了“八月十五”这个固定庆祝节日,文人士大夫登楼相会,吟咏圆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秋节的形成与唐玄宗的诞辰有很大关系。唐玄宗诞辰在八月初五,一说在八月十五,于是就把这天前后三天定为“千秋节”,举国都要休假庆祝。《旧唐书》卷八记载:

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䜩(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䜩(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值得注意的是,千秋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百官进献“千秋镜”,即铸有月宫图案的铜镜。相传嫦娥是偷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升月宫,月宫中有玉兔和蟾蜍捣长生不老药,月宫中的桂树砍掉枝叶还会复生,也代表长生不老,所以,此时的月亮已经在庇佑丰收之外有了健康长寿的寄寓。百官进献铸有月宫图案的千秋镜,是以铜镜代表月亮,祝唐玄宗健康长寿。

这种观点下,千秋镜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月饼的由来。宫廷举行献镜祭月的活动,民间也争相效仿,但是铸铜镜造价太高,一般百姓负担不起,就用面做成饼状,在上面压出月宫图案的花纹,模拟铜镜铸造的花纹,也有地方绘制月宫图案的纸符盖在月饼上,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地方月饼是压花,有的地方月饼是覆纸。最初的月饼做成铜镜大小,大家相互赠送,摆放在庭中祭月,然后分食,后来逐渐缩小,就成了我们今天食用的月饼大小。在陕西一带,仍有地方保留着铜镜祭月的风俗,可谓古风犹存。

“中秋节”明确成为八月十五的节日名称要到宋代。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描述: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可以看到,宋代时候,中秋节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庆祝的节日,无论贫富,都尽情沉浸在明月的清辉和聚会的欢乐中。人们登楼赏月,聚会宴饮,通宵达旦,政府甚至为此放宽了宵禁的限制。

由明至清,再至当代,中秋节始终作为一个重要节日被传承下来,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人对“阖家团圆”的看重与期许。尤其当代,中秋满月最鲜明的寓意已经不再是“丰收”和“长寿”,而是“月圆人团圆”,以月亮的圆满比喻家庭的美满。人们发现追求生活的幸福才是努力工作的最终目的,而生活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的温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和谐美满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安定。

正如那首传唱千年的《水调歌头》所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佳节之际,祝愿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都能获得丰收回报,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美满,祝愿我们的祖国能够永远和谐安定、繁荣昌盛。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 杨宝珠)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