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中华战略文化之我见

2006-11-07 23:44 战略·谋略 ⁄ 共 354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缘起历史的中国文化悠久,历五千年。地理的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中国人或称炎黄子孙,又称华夏子民,遍居海内外。中国文化或称中华文化,又称华夏文化,闻名于世。事实上,海外华人散居在世界各地,华人、华社、华文、华语所塑造的中华文化,无所不在,真正在与各所在地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中华文化。台湾佛光大学前校长龚鹏程认为:“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也形成辩证的发展。” 南京社科院院长叶南容强调:“我们急需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文化。” 中国大陆与台湾,尽管在政治上互有不同的主张,但在思想、语言、宗教、民俗等等文化上,俱属同文同种,这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华文化不惟正向世界散发出巨大的影响力,不可避免也会遭到莫大的挑战。当今“战略研究”已然形成确保国家安全的显学,而受到极端的重视,也因此兴起世界各国的战略文化,形成各国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理论,以为战略决策与执行思维的指导。这是一个国家“生存之道”,我们不可不察。总之,战略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观察一个国家,从治军传统狭义的“战略”观念,到治国宏观广义的“大战略”作为,俱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文化”。代表中国战略文化的《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两岸双方战略文化面对最严峻的课题。这也是未来两岸“发展之道”、“生存之道”和“存亡之道”。

二、战略文化的兴起近代世界兵学的通识,认为:战争艺术(The Atr of War)共分为三大类:

战略(Strategy)
战术(Tactics)
后勤(Logistic)

三者以战略为指导。战略,简言之,即是全盘研究规划战争或冲突的决策与对策,订出战争“立”与“破”的方案。

中国大陆战略学者张炜这样解释:“战略思想发展是一种文化发展现象,它是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与战略指导的结合,是谓战略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决定其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和哲学思辩传统的区别,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特点。”

美国军事教育要求高层指挥职责,必须掌握:建军(The Creation of force)即建军备战,用兵(The Employment of force)即兵力运用,养力(The Support of force)即后勤保障。建军——用兵——养力之作为,亦是以战略为指导,在战争艺术中,战略是居于首要的地位。现代战争研究,亦普通视为“战略研究”,我们习见的兵学思想,亦可说是战略思想,构成一国的战略文化。

二次大战后,“战略研究”正式进入学术的领域。各国为确保国家安全,普设“智库”(think tank),罗致大批学者专家从事“战略研究”。冷战期间“战略研究”的风行,带动了各国“战略文化”的兴起。

西方的战略研究,“战略文化”一词是美国学者史奈德(Jack L.Snyder)于1976年出版的《苏联的战略文化》一书首先使用此语,预测苏联核战战略,从此习见在世界的战略研究论著书刊上。

中国大陆引用“战略文化”一词较晚。正式提出“战略文化”一词并对其进行明确界定的是现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李际均将军于1997年在《中国军事科学》发表的《论战略文化》一文。此后,陆陆续续见到不同文章从不同层面对“战略文化”进行了许多的论述。

台湾学者莫大华博士于1996年6月在《问题与研究》发表《战略文化:战略研究的文化途径》一文,首度提出一篇深入分析“战略文化”的论文。

三、古代中国的战略文化

中国文化的兵学思想,自姜太公著《六韬》,以开其宗,至孔子同一时期(春秋)孙武著《孙子兵法》十三篇,而集其大成。中国于宋神宗时期颁行《武经七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而以《孙子兵法》居其首,作为中国兵学经典。中国的兵学武经是中国历代先民早期征战战争经验的结晶,中国历代的治乱兴衰所产生的兵家(文武将才)和兵学(兵著兵说),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密切相扣。因此,中国文化的兵学思想,当然应视为时下所称之“战略文化”。

古代中国的兵书卷轶浩繁。这是中国华夏民族历代战争实践经验得来的智慧,不仅形成中国古代的战略文化,也世代相传影响到中国的历史与国运。

一部《孙子兵法》,西方学者直译为“战略学”。从战略观点来看,这部世界公认的兵学经典,内中著述的战略理论、原则和思想与观念,是众所公认博大精深,言简意赅。海湾战争,美军人手一册带着《孙子兵法》上战场。《孙子兵法》的研究,如今普遍应用到企业界的商场上,蔚为世界的潮流。因此,中国古代的战略文化,亦将成为世界的战略文化。这是世界华人的骄傲。

四、近代中国的战略文化

中国文化,即是华夏文化。世界华人也多认同所指的是中华文化,难有争议。中华文化,流传千古。中国兵学思想,兵书卷轶浩繁,数量之巨,多得难以胜计。

中国兵学武经,孙子集其大成。孙子不仅是中国的兵圣,当今更是受到全世界的推崇与尊敬。孙子的兵学思想,代表中华正统的战略文化,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很难令人置信的,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兵学思想进步的国家,却在近代屡战屡败,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清廷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张炜从海权发展和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观点,来检讨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认为“当时是中国战争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了惨痛的民族灾难” 。

所谓“战争思维”和“战略思想”,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思想,代表一个国家的战略文化。从战略文化来检讨甲午海战的得失,是很正确的。张炜所指古代中国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战争思想,实则久已代代相传,潜移默化,深入到中国的兵学思想,而且根深蒂固形成了中国的战略文化。以孙子为首的中国兵学思想:“义战、守战、慎战、谋战”四大观念,的确给历代战略思维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张炜直陈,中国的华夏文化,源自黄河流域,当然黄土高原的大陆文化,深深会影响到中国文化。千百年来,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社会保守、封闭习性的文化,自然亦会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

西方国家的海洋文化,讲霸道,重武力。海权思想主张对外发展,抢占殖民地,开发市场,重经济。不可讳言,中国大陆文化讲王道,行仁政,以和为贵的立国精神,实在难敌海洋文化,亦难敌西方帝国主义的海洋文化。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实则,甲午海战的惨败,尚有甚多其它致命的原因,有如:用人不当、误判世情、延误建军、挪用海军建军经费等。我们怎堪将甲午海战战败的原因,归咎老祖宗战略文化的不敏和不灵?这是不公平的。

五、现代中国(大陆)的战略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论著语录,自然形成中国大陆的战略文化。回顾国共战争,毛泽东以“人民战争”战略基础取胜,后又断言“美国是纸老虎”,预言越南人民战争最后一定成功获胜。

冷战结束后,邓小平主张的改革开放,将国家导向了正确的方向。江泽民主政任内,海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胡锦涛上台后,大力推动“战略思维”教育,以培养国家各阶层的领导干部。凡此,我们认为这都是拜现代中国战略文化之所赐。

六、钮先钟教授的《中国战略思想史》

一代战略大师钮先钟教授,于2004年2月在台北辞世,海内外华人深表悲痛。钮先钟教授一生投注军事学术,精研世界兵学,倡导战略研究。终身奉行“三书”即读书——写书——教书。生平译书著作等身,保守估计,超过四千万字以上,称得上是一位华人国际级学者,被外间推崇为“平民而为将军师,战略可与企业谋”。

《中国战略思想史》是钮教授晚年完成的一本战略研究巨著,是其从战略观点,根据中国历史不同朝代,划分阶段,将中国历代兵学思想整理出来。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战争与冲突留下的经验教训,中国历代名君贤将所创造中国古代的许多兵家兵书兵学思想,确有许多战略家的存在,更不乏战略思想,只是中国后人很少用现代治学方法加以整合整理出来。后人正可以由此书有系统的了解自古到今中国历代的兵学思想,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的战略文化。 海内外的华人认为:应为中国一代战略大师钮先钟教授设立一个纪念馆,让后世的子孙永远纪念这位大师的伟大成就。

七、后语

后冷战期,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已放弃意识形态,由武力对抗走向和平对话。为了应付对话,各国官方的或非政府组织(NGO)的第二轨道智库大行其道。这是一场智库对智库,战略对战略的长期斗争。各国的战略文化,互别苗头。因此,世界的趋势,未来各国对战略文化的培养必然十分重视。

中国的兵书武经,一部《孙子兵法》历经两千多年,仍能受到世界的肯定。今朝顺应时代的潮流,从钮教授的《中国战略思想史》,我们深知中国先民所遗留中华战略文化的光芒,未来更必能普照在全球各国前进的大道上。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