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但对我来说,从知道分数那一天起,我就一直不自觉地在淡忘那些考研的艰辛,因为我不愿纠缠于自己曾经的困苦,从而自怜自艾。所以,当朋友坚持要我讲一讲学习经验时,我着实难以起笔,去经历那揭开痛处的痛。同时我内心深感惶恐,因为我其实没有什么良方妙药能解考研之苦。但假如我的些许经历能够为那些从内心里迫切渴望能上研究生的考友们提供毫厘的借鉴,甚至使他们更加慎重地审视自己的考研之道,我愿足矣。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坚信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并最终考上的那些人;也非常佩服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下奋发不已赢得成功的人。但我显然不是其中任何一种。我不是那种非常刻苦能够每天只休息5——6小时依然精神饱满的人,也不是那种非常自信打上大二上学期就知道研究生院里有张课桌在等待自己的人。我的明智之处也许正在于认识到了自己这些缺点。
因此,我选择了一条自己的考研道路。
考研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没有树立意义重大的目标,那么很可能被自己的惰性击倒。考研也是如此。我不是盲目追随考研热,也不是为躲避残酷的社会竞争而去考研。四年大学本科的学习,我已深深地喜欢上了经济法这个领域,至今矢志不移。工作的历练使我更加清楚今后要走的道路。我要靠更高的专业素质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我决定考研并坚持下去的原动力。考研的代价很大。在宝贵的青春年华中,中断已步入轨道的,工作,用长达半年的时间复习功课,机会成本高得不敢细细计算。而考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结果。这与成者王侯败者寇有相似的味道。和暂时不能花前月下,灯红酒绿,山水寄情的损失相比,没有考上将是对我的失误最严厉的惩罚。全力以赴是我辞掉工作时唯一的念头。只有全力以赴,才能问心无愧。这一点至关重要。它让我在动摇时坚定信念,想放弃时猛然惊醒。哪怕是听到竞争如何白热化、别人的准备如何早、如何充分这样令人灰心的消息,我仍没有放弃,仍默默地走在我的考研路上。
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对那些除了考试时有用其他时候都不会用目的东西十分的抵触,即使它对考试很重要。好在考研和高考不同的一点,就是可以自由选择一部分考试内容——专业课。由于各学校的考试内容通常都会和历年的风格保持一致,因此,从各校的招生简章、历年试题集上可以判断考试内容是否适合自己。我查阅几个知名大学的招生简章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本科时就读的学校——中国政法大学。这并非是取巧,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其他一些知名大学的考试内容或过于注重理论,或我根本没有兴趣去研究的科目。只有政法大学的考试内容,让我感觉比较切合实际,心甘情愿去复习每门课程。就算没考上,也巩固了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当时我这样想。考研是场持久战。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最无谓的失败。我的经验里,郁闷、烦躁的感觉时常是因为生理上的失调引起的;感冒、上火只要小心预防,还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无论在复习时期,还是考试的几天里,我都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然花销上的只出不进让我时常有心去削减财政支出,但想到一旦生病要住院吃药还耽误时间,这样的损失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照顾好自己最经济。每天近四十分钟的有氧运动时间是那段低调的日子里最难忘的记忆。隆冬的深夜里,我和朋友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手套在微弱的星光下边锻炼,边唱歌,静静的场地上弥漫着浪漫和温馨。在春光四溢的日子里又路过那片场地时,透过大人小孩喧嚣活动的身影,我依然深深怀念当初宁静的夜色。明智的做法收到了回报。曾经认为,要取得考研的胜利,就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闻鸡起舞,凿壁偷光,但事实早已证明,这只是让我疲惫不堪,身心俱废。
正当我为自己不能“进入状态”而着急时,忽然想起,高中时在老师的严加督导下我尚且未做到这样,现在大可不必强自己所难。于是,我根据复习效率对全部功课作了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表。每天七点多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下午精神抖擞直到晚饭,晚上十点多自动收工去看看电视,做做运动。偶尔节假日离开枯坐的房间外出放松。从九月正式开始复习到考试,这样的时间表基本没变。坚持就是胜利对考研来说,这句老话很精辟。坚持,不仅要坚持到底不放弃复习和考试,还要坚持良好的心态。我知道面对这样的考试我没有多少把握,也难以用“我一定能考上”的自我暗示来激发斗志。我清楚地知道,失败还是成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事情,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真正地投入一回,败了,败得彻底;赢了,赢得痛快。我开始专心地做这件事情,不去考虑能不能考上的问题。静静地买来教材,静静地从第一页开始复习。在接下来的漫长而又短暂的复习时间里,我并不平静。每当复习进展缓慢甚至停滞时,焦虑和失望不时侵袭我的神经,一只可爱的茶杯为此壮烈牺牲。那时,我渴望看电视,哪怕是广告;我热衷玩游戏,即使是无聊的手机游戏。每天学习的时间骤降至五六个小时。按照这样的进度,无论如何,我是不能把这么多书复习好的。但我终于没有继续沉沦。对深造的热望,对美好前程的追求,家人的殷殷希望,朋友的切切关怀,给了我重新振奋的动力。伟大的亲情和无私的友爱,此时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它们的力量。我开始为战胜自己的悲观情绪找寻更多的证据:父亲曾对我说:要有一颗平常心。是啊,用平常心去对待,考研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往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我不是也像现在一样复习,不是也顺利过关?‘没有时间像我现在这么没出息地干着急;终于,我又回到书桌前,烦躁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能够考上大学并顺利拿到学位的莘莘学子,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战将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考研来说,没有考中的人,也许并不是方法欠佳,努力不够;考中的人,有时只是比别人更幸运一点罢了。所以,侥幸过线的我不敢妄言经验,且在本书其他部分,有很多成功者介绍了很好的战略战术,他们所体现的智慧让我很钦佩,而我的所谓心得不过是些管窥之见。
我个人以为,复习政治,最好的导师是考试大纲,最好的练兵是历年考题。只要用心研究历年的考题和标准答案的思路,你不难发现其中有规律可循。不过大纲就是太笼统,搭配上辅导资料,书店能看到的品种特别多,不过这些资料所阐述的知识点基本上一致,当时我选的是黑博士的政治成功指导这本书,我挑选教材的标准,只要覆盖大纲全部的知识点,简明扼要的就好。因为考试考察的大都是基本的原理、概念,从而判断考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大部头的参考书包含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理解记忆往往得不偿失。但一本参考书往往并不完善。于是在复习第二遍时我找来另外一本参考书,互相补充,加深理解和记忆。至于英语,我觉得是最没有窍门可寻的科目。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阅读,既抓住了最重头的“阅读理解”,又可以掌握单词,并且还可以培养语感,从而对“完形填空”和“英译汉”有所帮助。而“短文写作”,只要记住几个固定句型、多运用一些短语,则会增色不少。
我没有参加英语或政治的辅导班,我认为,听老师的答题思路、复习方法讲解也许很有用,但切勿病急乱投医,根据广告宣传的“命中率”盲目跟风。一个常年做辅导的老师总会在某年偶然猜到几道考题,但据此便认为是猜题专家未免夸大。用那么多时间奔波于各个老师的讲堂,还不如多动脑子钻研一下历年考题呢。说到专业课复习,我所报考的专业参考用书共计12本。其中有我比较熟悉的,也有原来学过后来多年没有再看过的。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我开始啃早巳荒疏的几门专业课。第一遍的理解非常重要,也非常吃力。面对厚厚的课本,我经常不得不反复地阅读某些章节,同时参考其他相关书籍的观点互相比较,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原理。第二遍主要是记忆,加深对该书观点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科目,它们的特点是纵观历年的考题,大都能在参考书上找到非常完整的答案。对这些科目,我采取的是原始的做法——背,同时注意总结历史发展的沿革,对比各种观点的异同,再补充些该学科的最新内容,在考场上便能自如应对。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在同一领域中,各部门、各学科的内容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因此,复习时也应时常思考它们的内在联系,相互比较,不仅有利于记忆,还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我所谓的经验不过如此。其实,成功者所讲的并不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有时失败者的教训更深刻。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