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由自费大专生到浙大研究生

2009-03-11 00:15 考研心路 ⁄ 共 450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背景

事情是要从当初为什么没能上本科开始说起了。我几乎总是一个极不努力常不走运但是有一点小聪明的学生。小学考初中,差0.5分没有考上重点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是我们那个破子弟学校考上重点高中仅有的三个人之一。可是,偏偏那一年我们那里搞鬼弄出来一个体育加试,从小就是豆芽菜体形的我怎么受得了这个,再加上我家是刚刚调到这个地区的外来户,一点关系也没有,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落榜。幸亏我父亲的单位那时候效益还不错,家里和厂里共同出钱,虽然成了个委培生倒也还是走进了重点高中的校门。

上高中住校了!当时真是有一点兴奋的,也闪过要好好学习的念头的,可是对我这么个一向意志力不坚定的人来说,别说努力学习,就是正常学习也是难以想象的。再加上现在又远离家门没人管,哈哈,先好好玩玩吧。高三的时候碰巧又喜欢上了一个高一的女生,成天昏天黑地的,这高考的结果就不用提了。最后还是我老爸出了当时看是一笔巨款的5000元钱,让我去读了一个自费大专,呵呵。

说来就是这个自费大专的名头让我最终走上了考研之路。大专本就低人一头,再加上是自费的,那就根本没有抬头的机会了。其实我这个人也是挺自负的一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的,这个名头于是就成了我一个极大的心理负担。走在街上的时候似乎都觉得到处有手指头在指点自己。19岁的时候毕业分到了一家小城市的建筑公司后,先是无所事事的混着,直到工作几年后,我才终于决定,要考研!我要把这个大专生的头衔撕的粉碎!考哪所大学呢?一番比较和考量之后,我选择了浙江大学,主要原因是对杭州的印象很好,同时也是因为那时的浙大对专科生考研还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我不太了解浙大的名气,她那时在北方也不太出名,我自己对大学的了解就更有限了。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二、第一次尝试

此时我的基础几乎是零。在读那个破大专的时候有好多门补考,差不多总是班里的最后几名,那两年好像什么也没学到。有利条件则是我当时正在公司所属的技工学校教书,自由学习时间比较多。我的英语很好,比较感兴趣且长期坚持自学,自信不比本科生们差(后来证明比绝大多数都要强,我到浙大之后曾经在研究生英语学位统考中考到了全省第二,呵呵)。

到96年11月报名前,我在2年左右的时间里从高中代数(J)开始复习,然后自学了高数和专业课。事实上我的高数和结构力学在报名前还没有学完,报名时是抱着想试一试的念头的。我从来也没去过浙大,不认识任何一个和浙大哪怕只有沾边联系的人,我没有任何一门专业课的指定教材,也没有一科专业课的往年考题,再加上我的基础,当时确确实实是没有抱任何成功的希望。

突击了78天后,在一个严寒的二月清晨,我终于走进了设在我们当地一所小学的考场,开始一科科的考试,从英语到结构力学。考完试以后感觉不好,尤其是数学。自然这些都是预料之内的了,自己并没有什么负担,只是想好好的轻松一下来年再考吧。那个春节过的很愉快,到最后几乎把我曾经考过研的这件事彻底忘记了。

大约是四月中旬的时候,在别人的提醒和劝告下我去打了个电话问成绩。这时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我以超过录取线将近30多分的成绩居然达到了复试标准,而且浙大我报考的那个系从来都是等额复试的!!!电话那边的老师告诉我,放松心情准备一下,下个星期来学校复试吧。通知书已经给你发出去了。

一下子好像身边所有的人都和我同样吃惊地跑来祝贺我。我呵呵笑着说些谦虚话,自己的心里确是凉到了底。我是专科生,我是要加考两门笔试课程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当年就可以考上,那两门课虽然很早之前我就知道是Pascal语言和普通物理(浙大的专科加试科目是全校统一,历年不变且提前公布的,这也是我选浙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根本就没有去学它们,甚至连普通物理的教材手头上都没有!

用借来的课本临阵磨枪了6,7天后,我踏上了去杭州的火车,千里迢迢的从辽宁跑到了浙江去参加复试。应该承认复试的科目非常简单,可我毕竟不是天才,那两科最后全不及格。

回家后心存侥幸了没几天,我就收到了从浙江工业大学发来的一封电报,说浙大已经把我的档案转到了他们那里了,他们愿意录取我做研究生。

我替浙大的那个系开创了一个记录,象我这样的例子他们以前还没有遇到过呢。我们专业当年预定是招15人,复试名单确认之后,剩下的档案就全部调剂掉了,结果当年他们计划内名额废掉了一个。另一个纪录是替我那个有30多年历史的单位开的,这个公司的职工重来没有考上过研究生的人,而不管如何我是考上了。从父母到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大家都在替我高兴。

可是我自己不高兴。那时我已经越来越了解浙大了。从每一个可能的渠道收集来的情报早已经把我变成了一个浙大史专家,我知道从求是书院,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再到国立浙江大学的历史渊源;我知道抗战西迁的艰辛和辉煌,院系调整时的无奈和痛苦,以及随后一步一个脚印冲回一流的汗水和喜悦;我还知道竺可桢和他那刻在不锈钢板上的校训。在亲眼看到老和山下玉泉之畔那座美丽的求是园的那一刹那我就已经爱上了浙大,难道现在这么个小小的挫折就会把我击倒吗?事实不是明明证明我是有这个实力的吗。我原本不就是准备考两次的吗?我不过25岁,还不算老!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尤其是我爸爸,自己说服不了我甚至准备让他在单位里的两个副手来我家一起劝我。可惜孩子大了,不由爹娘了,更何况我是一个人在外地上班,天高皇帝远。

三、第二次尝试

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在我第二次的考研征途上,简直让我折服了。在慢慢入秋之后,坚持了一夏天几乎风雨无阻的海水浴的我,面色红润,肌肉壮健,又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冲击的时候,我却发现第二次拿起翻的发黑的资料和教科书的感觉实在是和吃一锅已经热了3,4次的米饭没有多少区别。那种厌烦和无聊有时都能让你发疯。后来我干脆把专业课的课本都换了,总要用用人家的指定教材才好吗。所有的复习资料,除了材料力学的一本同济出的宝典以外,也统统欢新的了。这才逐渐又找回了感觉。

第二次考研好像一切都平平淡淡的。中间只有两个小插曲。一是我比较幸运的偶然从报纸上及时发现了我们这个专业要从这一年开始考数学一,也就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虽然我不得不临时开始自学它,这个改变后来证明还是对我有利的。本人对微积分一贯头痛,这个概率论却入门奇快,后来考试时在这上面一分未失,相信对我的数学能够提高10分不无助益。二是在报名体检的时候医生发现我心跳的太快,非让我去做心电图。当时怕自己真有什么毛病,让我一个体健如牛的同学冒名顶替去做了。后来我自己也去医院检查过一次,心脏100%健康。可能当时学的有点累,再加上紧张吧。

97年好像是一月底考的吧,有点记不清楚了,还是那所小学。第一科英语的时候我因为表慢迟到了5分钟,别人在那里答题,我在一边手都有点发抖的剪那个破信封。不过还是没妨碍我最后的英语成绩是该系第一,虽然分数也只不过77而已,呵呵。

这次是早早的在3月中旬就打电话问成绩了。系里的研究生秘书几乎是用惊喜的语调问我是不是去年的那个家伙。告诉我说你没有问题,是排在前面的,第5,在149名考生中。当然招生人数没有变,还是15个。我名次比去年靠前了好几名,虽然总分只多了7分可统考3科比去年多了28分。那一年的专业课出难了,听说有不少人是单科卡在专业课上了。

4月20日左右,我又来到杭州复试。当然这次的加试2科是早已烂熟于胸的了。回家后没几天就打电话问复试成绩,当然ok.

5.1节放假还没回单位领导就打电话告诉我浙大来函调档了。

好像是6月要么7月的时候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大风大浪早就经过了,当时几乎一点激动的感觉都找不到了。我付出了,我得到了,I deserve this.独自一个人在偏僻的小城里考研,我打赌在我复习的过程中连一道题都没有和别人商量过,这是一次纯粹的个人奋斗。

97年9月9日,我到校报到。

四、一点经验

1.要注意平衡发展,千万不要偏科。

考研不同于高考就在于它有单科线的,一科考砸,满盘皆输,而偏科对总分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英语基础较好,政治则由于自己从小就关心时事,好与人辩论时政,也比较有自信。所以在这两科上用力甚少。精力几乎全部放在了专业课和数学上,尤其是后者。

2.要注意学习规律性,均衡分配时间

我两次考研都是突击复习3个月左右,每天学习13个小时,其中上午4小时微积分,下午4小时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晚饭后5小时中2 h结构力学+0.5 h英语+2 h材料力学+0.5 h政治。雷打不动。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只差14分,证明了这一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注意保证休息时间

我们的单身宿舍是11:00关门,我是天天准时10:50离开办公室回去。在寝室从来不看书,就是洗漱睡觉。早上7:30起床,中午还要午睡半个小时。每天的睡眠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事实上比我没有突击复习的时候还要睡的多。

4.学习时间不必长,但必须高效利用

我的学习时间也许并不比一些比较努力的学生的平时学习时间长,但是强度很高。坚持2个多月后就已经有疲倦,失眠,心跳加速等副作用出现了。要知道我虽然跑的不快,跳的不高,健康是一向极棒的。但自信我坚持这种学习超不过4个月的。

5.注意调节自己的周期

人都是有高峰期和低谷期的。我很不赞成有些人临考前最后几天玩的做法,我自己的选择是最后几天最忙的,把自己调到高峰期。

由于学习强度很高,两次考研我都是到突击的第2.5个月(考前20天左右)的时候出现倦怠现象,不爱学习。由于意识到调周期的问题,那时候我没有强迫自己而是真的放松了一下。等到临考前5,6天的时候再重新开始加速,等到考试的时候正好达到最兴奋的顶峰。

考完了则真的是一种病后如抽丝的感觉。

6.学习时多读书,尤其是课本;少做题,但要精做

我们考的那些科目个人觉得没有比统编教材更好的参考书了。我复习(其实对我来说更应该是叫学习)各科都是以课本为主,包括政治都是直到最后几天还在琢磨课本。反复阅读,领会前人的精辟,与先辈大师做精神上的交谈,有时都忘了自己是要考试的了。真正理解融会贯通之后,做题就是手到擒来的事了。做题时不要求多,前辈高人说的好,用3种方法做一道题比用一种方法做3道题不知要强多少。

死记硬背即便对政治来说都是找死。我学政治的时候就是两样利器,课本和历届考题。自己总结他们出题的规律,答题的套路。然后针对性地去看课本里的各种原理,有时甚至都有去翻马恩列毛邓(现在要加上江?)的原著的冲动而且确实翻过几次。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效果极好,用时极少,虽然看起来象是最费时间的一种。也许说来你不信,我两次考研都是在最后一天晚上才第一次看时事政治,当时押10来道题随便记一记,第二天都是发现我能押上80%,可以拿到8分。

7.关于选校

看过很多对浙大招生有非议的所谓揭内幕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敢苟同的。至少我自己在考我们系研究生的两次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歧视。我是专科,外校,外省人,不认识一个浙大的人,哪怕是学生,哪怕是食堂的大师傅。正如越偏远的地方越有土皇帝一样,也许越小的学校越黑。不要怕扣名校的门,只要你相信自己的能力。

五、后记

终于一口气写完了,呵呵。

我去年春季已从浙大毕业,出国也一年多了。看看日历,又是一个考研报名的季节,愿大家走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