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三年考研路之无语

2009-08-15 10:55 考研心路 ⁄ 共 222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给那些正在考研,或犹豫不决的同学

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理由,不要随波逐流,切勿听信谣言。

“同学考研我也考研”——注定90%考不上,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学历也充其量和本科学历没什么两样,因为没有自我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

“工作压力太大所以考研”——人的基本本能,趋利弊害。不反对,也不鼓励。毕竟现在研究生毕业的工作也不如以前,而且年龄也是一个压力(尤其对女孩子而言)。考研也是一种缓冲。

“等工作两年再考研”——难度指数“很难”。我就是亲身经历者,去年边工作边备考时唯一感受是累。幸好我的工作比较轻松,不教课的时候就可以自由支配。但一天24小时,人也就两只眼,一个脑子,算算也可想而知其难度。

“专职考研”——那就冲一把,但要给自己一条后路。我毕业后专职考研,本以为希望很大,但事与愿违。幸好成绩下来之前在家无聊找了份工作,倘若没有工作,想必落榜对我的打击会更大。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的。我以前傻乎乎的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然而事情不是由一个因素决定,而是众多因素的交互影响的结果。

“只要是研究生就上”——如果是找对象你还会这么想吗?我本科读的是三类学校,总之比较差,而且专业也是学校刚开始的,可想而知我有多痛苦。可能受够了高考的苦,那时即使被打到这种学校也心甘情愿,当时想“是本科就上”。但考研时我坚决不会去三流学校。之前考研落榜,但有资格调到母校,据说本校学生复试有优惠,但我毅然决定放弃。我当时就想,继续呆在这个学校还真不如出来工作。事实证明我走对了。上就要上更好的学校,哪怕不是名校也不能停滞不前。

“名校情节”——量力而行。我周围就有很多这种“名校情节”的人。当时上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就有“不是北大清华就不上”的,但最终几乎没有一个能考上。

很多同学应该客观的衡量自己的水平,另外还要认清一些形势:首先,名校的门槛有多高。俗话说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我们不得不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抓住机会,好的机会不是任何人都能抓住的。

也许会有反驳:不去拼一次怎么能知道自己考不上。之前提到过,很多事情不是想努力就能做成的,而是是很多事情的交互影像的结果。考试信息,导师信息,历年的分数线,甚至是复试内容……这些都是考名校所必须了解的基本信息。获取了这些信息,你也要衡量自己的水平了。

我周围人亲身经历的事情也许更有说服力。

一位很有实力的同学考北大光华学院。当时我们非常非常佩服他的勇气。但最后我才知道他的选择有悖事实。有一次,我找到了光华考生去年的初试成绩(北大的成绩完全公开),发现报考某一个专业的考生就上百人,根据排名发现,数学140分,英语70多分的人比比皆是。我那同学平时测试英语都在60左右徘徊,可想而知其难度,更不用说专业课了。

很多人以为分数高就没问题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还是要说事情不是由单一方面决定。中国教育的毒害就是麻痹了人的视觉,因为她先给了大家一个标准——分数或成绩,但很多人盲目的按照这个标准,兢兢业业的去做,殊不知这只是穷人孩子敲开金门的一块小石子——至于是否能敲开还不知道呢,很多人忘记了分数背后的其它因素,比如综合素质,运气,关系,地位,金钱。。。。

我有个师兄跨专业通过了北师大(该专业最好的学校)的初试,但最后复试结果给的答复是:不具备研究能力。其实这个答复是很模棱两可的,但足有理由拒绝你。试想在分数相当的考生里,你会选择那种?对于名校导师,他们不愁没有学生,甚至不愁没有天才学生。名校导师先从本校挖人,如果人员不满再招外校的。因为自己的学生已经在“皇宫”呆了四年,即使不是龙种也有“贵族”气质了。我们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差距,就像鸡蛋不能硬碰石头一样。选学校前要先衡量真正的水平,不要太冲动。

另一个例子,我现在同事,考了两次北外。第一年去复试,最后给了个公费名额,而且给她换了研究方向。这小妮子说不喜欢那个方向,并且觉得公费不值得就拒绝了,等第二年工作再去考,成绩虽过了分数线,但连复试也进不去了。问他为什么不考其它外语学校,她说我就喜欢北京,喜欢北外。不得不佩服她的执着。他说要明年继续考北外。我认为评她的实力考其他重点外语大学也没问题,但她把三年的时间花在考试上,即使明年考上了也有些得不偿失。

“考试之前找导师”——人和人的沟通很重要。这是我以前很不屑于做的事,虽然与导师见面不会给你增加很大筹码(因为很多导师都很谨慎,在没有下成绩前,即使你很优秀也很少会直接要你),但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重要。如果你考前找不到导师那也不用急,成绩出来后联系也不晚,复试表现的多彩些,不要给他们你是书呆子的印象就行了。

“考研无用论”——如果真没有用的话研究生考试早就取消了。我很鄙视那些学习无用论,大学生贬值的言论。人们喜欢把坏事化大,好事化了,只是在一旁煽风点火看热闹。很多人也随波逐流,没有一点主见。那些学习无用论的人忽略了一点:不学习不见得有用。

“再学就学傻了”——真有这事儿。我想大部分考上的人都不笨,但真有一些不笨的人会变傻。这就是中了中国教育的招。中国教育给的标准是分数,如果你一直都是傻乎乎的去冲着分数跑,那你就是太单纯了。在学校凡是只有成绩第一,其他方面很差(比如人缘,运动。。。),那就很危险了。唯一的办法是去社会工作一段时间。所以,读了研也不要忘记这个社会,否则这个社会会忘记你。

不管哪条路,全看自己得怎么走。研究生对有的人来说是种进步,对有的人来说是另一个堕落的开始。

读研也是一种寻求自我的过程。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