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当前宏观调控得失谈

2008-06-19 21:34 战略·谋略 ⁄ 共 282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根源

在一个封闭的自循环市场,当发生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是经典的毫无质疑手段。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通货膨胀除了国内因素外,还可以由如下原因引起:

1、成本推升。由于大宗原材料进口涨价引起国内生产成本推升。例如当前的原油、铁矿、有色金属等进口成本推升。

2、汇率传导。当本国本币汇率偏低时,外币持有者对低汇价国的商品消费能力强,外国纸币泛滥,国内供求失衡、价值失衡,物价推升。

3、外储过多。外汇储备积存过多的原因是长期实行低汇价引起的。外汇储备量代表国内消费商品供求之间存在着与外汇储备等值的缺口。如果此外汇是持有在消费者(这里包括了生产性消费者)手中时,他必然是通过进口来实现供需的平衡,不会构成对国内商品消费的压力。如果央行用本币将此外汇买下形成国家手中的外汇储备,而国内消费者手中这时持有的是本币,此时的外汇就转换为本币购买力,而与此购买力等值的商品已经出口,供需之间存在着与外汇储备等值的国内商品供给缺口。其与国内商品总需求的比率就是通货膨胀率。

由本国汇率过低引起的外国消费可以通过不等价交换所获得的额外消费能力,造成的外国纸币持有者对国内商品消费能力太强,最终会体现在外储过多上。

在一定时期总供需总是平衡的,由此柯假定国内商品总需求=国民生产总值,那么,由外储过多引起的通货膨胀比率可通过下式计算:

通货膨胀率=当年外汇储备增量÷国内商品需求总量

例如:2007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量4619亿美元,GDP总值为246619亿人民币,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4619亿美元× 7 ÷ 246619亿人民币=13.11%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看到,仅去年的国家外汇储备增量,就可以产生13.11%的通货膨胀率。

上述计算是理论上的,实际统计的通货膨胀率会受如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是统计方法。CPI统计中的通货膨胀率只是部份,而且有权重因素,特别是没有包括涨价大的房地产,而上述计算是包括全部商品和劳务。

二是资金进入股市的量。股市是储蓄资金的蓄水池,除部份以国内股市作为目标的资金外(QFLL),外储变换的本币资金,也会根据股市涨跌部份地进入股市,从而降低通胀率。

三是国内的通胀与通缩。如果国内经济体本身也产生了通胀,这二个通胀会叠加,如果国内经济体是通缩,则这二种会相抵。从上月(2008.05)国内统计通胀率中,PPI为8.2%,CPI为7.7% 远小于外储所应产生的通膨率情况看,当前的通胀主要来自外储的增量所产生的供需缺口,国内经济可能处于通缩状态。

四是通胀暴发时点因素,通胀发生往往是滞后的,由于有潜伏和滞后,就有可能有暴发时点上的变化,此往往与预期有关。

二、解决当前通胀的对症之药

上述证明,过高的外储增量比会引发严重通胀,而且我国当前的通胀主要因素是来自过高的外储增量(不包括直接以股市为目标的热钱)。控制通货膨最切实际的方法显然是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量:

1、建立平衡的汇率。汇差是贸易不平衡的本原。人民币低汇率是顺差的源头。汇率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国家之间在同一方向上长期的维持偏差汇率而经济不受损失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原有积存的外汇储备大,人民币升值同时会造成存量外汇的损失。

2、增加进口减少出口,使进出口贸易保持平衡。例如选择性提高出口关税,降低进口关税,设置外资投资高门槛,限制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等。这些方面的措施国家正在进行,只是力度不太够。

3、不要强制结汇,将外汇尽量地存留在企业、个人手中。

4、用外储或增量外汇建立或增加对我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或不可缺的资源性物质的储备,这不仅是减少国家外汇储备的措施,也是降低进口成本推动的重要措施。

5、尽快增加总供给。增加补“缺口”的供给,就要增加额外的投资,这时绝对不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最少也要在窗口指导下增加投资,通过快速增加总供给的方式,通过延后的方式,真正解决国家增量外储所产生的供需缺口。既使“缺口”不变,增量投资也能因为总量增加而使“缺口”的比率降低。

三、当前的宏观调控失多得少

当前的宏观调控是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冻结油价、电价、国家可控工资(例如,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冻结)上涨。此宏观调控是意图从总需求方面抑制增长,从短期效果来说,社会总需求会立竿见影地减少,但因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能使投资迅速减少,当一个投资周期后,总供给也随之减少,表现为总体经济水平下降。如果通胀是因为国内经济的某个瓶颈引起,降低发展速度对治通胀当然是有效的,但现在问题是,通胀并不由国内经济的某个瓶颈引起,因进出口不平衡所产生的总供给“缺口”并没有解决,产生通胀能原因依然存在,甚至,因为冻结物价、工资增长,会增加本币升值的动力,反而会使汇率在美元持续贬值更加不平衡,总供求“缺口”比率可能反而扩大。因此从中长期来说,紧缩的货币政策只会使我们付出经济下行的代价,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胀。

在我国已完成资本证化的条件下,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仅是迫使经济下行,更隐蔽的巨大风险还在于使我国证券化的战略资产价格走低,甚至冒着崩盘的风险,让中国的证券资产以极低的价格完全暴露在国际金融资本面前。在美国人的印钞机面前,中国的银行以十倍于现价卖给他都不算高,但我们却总是喜欢以国人五分之一的价格交换那些绿色的纸片再存在央行。我们已经在“千点论”的诱导下使中国的银行失去了大约20%的股权,如果再次重复那就是愚蠢。

当然,在美元转嫁危机,持续贬值,汇差、顺差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时,不惜手段抑制通胀的增加速率,以降低通胀预期,延缓通胀暴发的时点,采用紧缩加冻结等手段也是有些可取之处的。但是,必须明确认识到这些手段不是治本之策。近一年来的紧缩实践也已证明,对于治理输入性通胀效果甚微。

四、汇率问题的二全之策

有效治理当前的通胀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汇差问题,人民币低汇率不仅仅是使中国的产品、资产价格、资源价格以低价供外国人超额消费或收购,而且,人民币低汇价在原材料涨价上更加剧了不利地位,此实际上是高进低出,通货膨胀只是表现形式,实际生产不可能长期维持,或者是中国人永远只甘于打工地位不发展。因此人民币汇价问题之解决是整个链条的关键。但是人民币升值又会造成存量外汇的巨大损失,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其实,如果把汇率与币值分开,调低币值,就可以在汇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既解决汇差问题,又可使存量外汇不受损失。

所谓调低币值,就是用赤字财政的手段增加支出,用于社会福利、增加工资、补贴,甚至按人发钱,使币值降低而社会总购买力不变。美元贬值一直也就是用此方法,我们只有针锋相对,照搬用以保护自已的利益不受损失。

由于此是公开的通货膨胀并按通胀发补贴,这种通胀再高也是好理解并好消化的,因为人们都明白物价虽涨,但手中的钱更多,购买力更强。关键是能一举解决汇差问题而又不使国民的福利外流,由此中国通货膨胀才能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前提下真正消解。但此方案可能会遭受大资产拥有者反对而难被采用。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