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如何看待中国的软力量

2008-06-29 21:44 战略·谋略 ⁄ 共 59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中国是最讲究软力量的国家

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的一种文明力量,软力量实际是指别人对你心理上的认知。认可的程度越大,你在别人眼里越有力量。从这一视角出发来看我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被认知程度,可以说中国刚刚有了一点软力量,但即使这一点软力量也是靠大量出口促成的。

在文化力上,中国一直是一个被谴责的国家,甚至在某些外国人眼里,中国是一个负罪的国家。如何改变这种形象,已经成了我国历史性的使命。中国能否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和政治制度上扬威于海内外,这是我国在新世纪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论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境内有个小国颛臾,高城坚垒,防守严密。鲁国掌权者季氏想吞并掉它,孔子持反对意见,他说,如用武力征讨,则远人不服,不如修文德以来之。这里的“修文德”就是打造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用发达的精神和物质文明来感召小国。历史证明,中国是最讲究软力量、以德服人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不但要在硬实力上追赶发达国家,在软实力上也更需要“修文德”以服外人。我完全同意刚才各位讲的,中国的软实力主要是内政问题。中国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建设一个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二、什么是软实力?

具体来讲,中国目前修哪些文德才能让外国人佩服呢?当然主要是精神文化和政治文明。我国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政治模式基本未动,思想理论、人文信仰极度混乱和模糊。所以,下一阶段中国应当将改革精力适当转移到政治领域、思想文化和精神信仰领域。其目的是让人民有一定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准则,生活得更平等,更自由,没有贪污腐败,没有冤假错案,没有不公平行为和强取豪夺。

总之,软力量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就是一个国家、一个个人的处世之道和生存方式,说大了,就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软力量首先是信仰,是信仰现代科学,还是信仰传统伦理宗教,还是旁门左道?其次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准则,如公平、正义,司法严明,为官清正廉洁,如民主政治、威权政治、大众政治等。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现代科技时代,一个国家的软力量已经不是仅仅“修文德”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具备大量的自然科技知识。没有现代科技知识,这个国家谈不上软力量。从这一点上判断,近代以来,我国的软实力都是处于落后状况。一百多年来,我国处在一种如饥似渴学习西方知识技术的状态。至今这种学习也没有完结。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特征。

当然,如果只懂得学习而不懂得创造,那么这个国家再学习也不会有软力量的。当前我们国家出问题就出在不懂得创造这个方面,只是亦步亦趋地赶在人家屁股后面走,甚至是完全照搬,拿来主义。譬如宗教信仰,基督教这些年里在我国大量传播,信徒人数估计已达上亿。这种状态都反映了我国软力量的空虚。

至于在工业发展方面,一味进口引进,不注重自我创新,更是绞杀和遏制了本国的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力,使中国处于国际大国的附庸地位。这都是软实力过软造成的。

三、世界仍处在硬力量统治的文明阶段

我国之所以软实力处于比较软的状态,主要是与硬实力不硬有关。软硬实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软实力需要借助硬实力向外推行,如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当今的世界又是如何呢?

在着手加强内政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科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认清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性质和时代的性质。当今世界是一个靠硬实力行事的世界还是靠软实力行事的时代?当今的世界文明真得进化到靠软实力说话算的时候了吗?如果没有,中国有什么必要打造西方要求的软实力?

以美国的表现看,基本上还是靠硬实力行事,强权和霸权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在这一时代,如果中国想靠软实力行事,可能未来会败得很惨。“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句老话还不能不听。

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强权文明是怎么回事。金朝崛起后,前后仅仅用了14年便灭掉了辽国和北宋,那个时代是一个完全靠硬实力说话的时代。没有什么好讲的,谁的兵强马壮,谁是统治者,谁就称王。

满清灭明也是完全依靠硬实力,19万清兵入关后,势如破竹,横扫整个中国,上百万明朝军队土崩瓦解。一个不足几十万人口的小族,统治了几千万人的中国。这里面哪有什么软实力!

今天的世界改变了靠武力和暴力行事的规则了吗?可以说没有。所以如果中国在这个时候刻意迎合西方大国,过分注重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很可能削弱自己的竞争力,并在国际上落入一个低卑的角色。

这就是国际环境,中国决策者和老百姓决不能书呆子气十足。归根到底是要靠硬实力说话,整个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就是按这一规则在办事。

但这也不是说中国不需要软实力,问题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软实力。是建造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软实力,如完全模仿西方的文化制度,还是建造一种真正有利中国自己的软实力?

四、软力量主要是治国智慧和经验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今天大家把软实力的内涵大多集中到精神、文化、制度的层面,而没有想到知识和智慧方面。实际上,在当今的世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就是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一个知识和经验、智慧的问题。有了知识和经验,才有智慧,特别是管理国家经济发展的智慧。

坦率地说,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软力量十分薄弱。看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手段,有多少是陈旧的过时的?看看我国政府对新问题的反应以及处理问题的超前性,都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所以,仅仅修文德是不够的,还要有治国经验和智慧。由于中国是后发国家,在这方面存在着天生的缺陷,因此需要一种制度力量来弥补。

五、政府非开放式决策体制存在隐患

中国的软力量最需要的是智囊群体,但中国的官本位体制又严重地束缚着民间智囊群体的产生,以致使官方的政策、方案得不到来自不同方面意见的审核与矫正。政府非开放的决策体制(或体系)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弊端和缺陷。这种缺陷往往可能使中国在国际间的较量上一败涂地。

当年的甲午战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时中国军队在硬件方面远远超过日本,但却败下阵来。指挥上、战略上的失误使中国的军事硬件化为堆废钢。因此,什么是最重要的软力量?那就是一个国家治国治军的最高智慧。没有这种智慧,民众哪来的精神力量?

六、中国在学习西方的方法上有问题

目前,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存在着太多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我,不知所措,除了盲目照搬,没有自我创造。这种状态是最危险的。

譬如在信仰方面,我国古代的传统的文化信仰在民间社会已经大部丧失,现代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民间也影响甚小。相反,外来的宗教却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新兴精神支柱。目前我国基督教信徒少说已扩大到几千万甚至上亿人。从精神信仰这一点看中国的软实力,就可看出精神力量空虚的问题。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在比较之下,各国的文化是可以显示出高下和优劣之分的。如果故步自封,中国会失去前进的机会,如果盲目照搬,也会出现西施效颦的效果。

目前的中国就出现这么几派力量,一种是完全的彻底的西化派,这派人崇洋媚外,恨不能把整个黄种人都变成白色人,对西方文化就是机械照搬。这种西化是一种完全丧失自我、自宫式的西化。还有一种力量就是坚决排斥西化,崇尚于复古倒退。

这些派别都显示出中国现代过程中的局限性。中国现在最需要提倡的是保持自我尊严,不走极端地学习现代化。所以,学习西方有几种方法,一种是顶礼膜拜、匍匐在地式的学习,一种是分析借鉴、消化吸收式的学习。我们需要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

各位学者的发言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我的一个总体感觉是,美国对中国的软权力比较重视,有人说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就是软权力,譬如害怕中国改变国际的规则。但软权力的概念有问题,如何变成一个更好一点概念。如软实力,软力量。

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文明力,中国古代说天时地利人合,人合就是软实力,柔远人就是靠软实力征服四夷。

软权力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产生过程,是一个需要多少年形成的文明。目前我国要在海外建立100个孔子学院,增加海外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这个目标已成为外交部的一个任务和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要注意的是,软实力是自然产生的,不是人造的。姚明、章子怡是软实力,他们的影响不是宣传部长们讲话所能达到的。

目前中国软权力还体现在微笑外交上,笑脸、谦虚、魅力、平等和平相处等等。但软权力要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之上,有了硬权力,才会有软权力,人家才来研究你。譬如当东亚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西方的学者便给你发明出一套雁行理论。现在又有了“北京共识”的说法。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建飞:

软实力表现在几个方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首先是在精神层面,如以前讲的精神原子弹,现在一般讲价值观,西方讲自由民主法制,处理问题的弹性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软实力。

软力量与硬力量是不能分开的,就象软件离不开硬件而独立存在。但没有软实力,硬实力也等于零。譬如在抗战时期,同样的枪炮到了新四军手里就和在汪精卫伪军的手里不一样了。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能打硬仗,与党支部建在连队里有关。

目前中国提出“和谐社会”,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在与西方的民主社会相对抗。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威胁性。现在我们与美国拼军事力量是拼不过的,只能在软的方面构建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数国家都能接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

错误的决策往往可以把国家的硬实力变小,如美国打中东。经济实力算不算软实力?一个是对你的认同,而是你对别人的影响,你的形象有无亲和力?第二是你的思想和为人处世。国际间的认同往往是建立在这几个层面。

光认同还不行,还要把认同变成影响力。要靠硬实力,加起来才有软实力。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这些年里出现了“北京共识”,还出现了俞可平等人的观点,直接的挑战表现在对周边国家的扩张,主要是通过软实力。

中国第二个挑战是制度本身。历史本来已经终结了,但中国并没有死,活得还很好。历史与市场构成了新的模式。间接的挑战就是表现在一些国家开始学习中国。如果中国搞得好了,人们自然就会放弃学习美国。如俄罗斯等。

关于如何建立软实力,不仅表现在姚明、中国女排方面,还有思想品质的建设,以及战略协调与合作。

美国卡内基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

软实力谁来建设?官僚机制不能建设。西方的例子,都是由民间来建设。软实力是靠人来释放的,靠民间,靠商界人士。

亚洲国家软实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等级制方面,如日本有条件,但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拼。现在出现了世界全球社会的模范公民,如丹麦、新西兰。

第二还要看是否有国际话语权,为什么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有这么大影响力,而人民日报的文章没有?达沃斯论坛为什么只能在一个环境下产生?中国为什么没有民间论坛?

硬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软实力协助。中国软实力的结构弱点,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核心价值,中国靠得是经济高增长,经济过热,真正的软实力不是靠经济,如世界竞争力,指标都是软实力。中国一旦经济增长热度减退,软实力是否还存在?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权力概念范围很窄,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外交的影响,如中国一直坚持不干涉内政,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发展。目前国际间掀起的丑化“中国制造”这股风,都是对中国软实力的打击。中国要积极防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

硬实力是不是软实力?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一定是传统文化,而是第三世界,革命外交时期的对外援助,大公无私,至今产生着作用。如坦桑铁路,当时4亿美元!中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多钱支援非洲国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所博士薛力:

中国处在一个非界定的状态下,还在发展中,中国取代美国不大可能,中国文化取代基督教也不可能。中国正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身份。毛泽东时代是个身份明确的时候,那个时候是要脸不要钱。邓小平时代是要钱不要脸。胡锦涛时代是既要脸,有要钱。中国要有光荣的妥协,确立国家的核心利益。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兼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丁学良:

有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如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紧张,国内问题矛盾重重。在国际上说我搞得好,人家很难接受你。经济方面也是这样。

软实力有时是可以被组织操纵的,灯光暗下去的时候,所有的姑娘都是美女。林肯总统曾说过,你可以在一个问题上欺骗一个人,但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欺骗所有人。

80年代时,日本的模式最被看好,当时世界上甚至出现了走日本的路的说法。如果没有90年代长达10多年的衰退,可能现在世界都学日本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持续?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顾问(原外交部大使)丁原洪: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硬实力是有历史背景的,美国原先过分重视硬实力,是用硬实力打交道的,如打伊拉克,现在搞得很被动。我们不易用这个观念去套问题。中国可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来看问题。有形的和无形的。一个小小的伊拉克为何搞得美国如此被动?

精神可弥补不足,不要硬去套软权力这个概念。美国为什么担心中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否则不会放在眼里。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是因为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时,周总理对他说,我们没有别的要求,只有平等。

美国如果对待别的国家不那么趾高气扬的话,软实力会好一些。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是想当领导,Leading role,中国就是平等。不能把软实力这个概念无限扩张,如谈到姚明,就没边了。

张胜军:

道德制高点,普适价值,强行移植,受到批评。有人说中国的软实力是因为有着流氓国家,中国才有力量。

丁原洪:

我不同意中国的软实力体现在美国犯错误的时候,诚信平等不是因为美国才存在,提出和谐世界是因为有个强权政治,不能对我们没有信心,欧盟在反恐上与美国有很大分歧,欧洲的做法比美国更有效。

金灿荣:

美国主流学者已形成共识,当今世界唯一能形成最大外交挑战的是中国,俄国是Nothing,欧洲是个Musium。

丁原洪:

美国讲过多少次了,以前的挑战是德国,今后可能是中国和印度了。软力量和硬力量是结合在一起的,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中国就抛美国国债。

裴敏欣:

美国认为中国在苏丹支持了一个灭族政府,话语权被人抓住。

丁原洪:

关键是我们没有话语权。

丁学良:

中国当年克制一下,北朝鲜可能就不会发展核武器了。美国就有制度,有自由,为何中国的人出国后不敢讲话,为何中国媒体不能自由言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

《脆弱的中国》一书说,中国在外交上做得好,内政不好。(余万里插话:中国的外交没问题,都是内政问题。)要走出软实力的误区,如姚明,要敬孔子而远之,不能泛化,硬就是硬,软就是软。美国的失败也可能是短期的,中国的成功也可能同样。美国有深厚的权力文化,约瑟夫·奈在这点上是比较肤浅的。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