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在国际贸易保护中寻求最大经济利益

2009-05-27 14:59 战略·谋略 ⁄ 共 273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也越来越明显化,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根据笔者观察,这种现象在当前阶段实难避免,特别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制造品出口大国。例如,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越大,美国采取贸易保护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美国需要把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比例,减少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而是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双边贸易逆差增加,那么美国政府及其他西方国家很可能会从关税,迫使人民币升值或通过在国内修改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等手段来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

价格因素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对于中国,现阶段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产品需求量的减少并不会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而得到改善。因为即使再增加成本,中国产品的价格仍然很低。中国目前占世界玩具出口的70%以上,制鞋业的60%以上,越南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质量,速度,价格以及基础设施方面还无法和中国进行竞争。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美国市场上购买一个9.9美元的芭比娃娃,美泰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只要1美元(见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对于劳动法的执行最多再增加5美分。这样,中国产品的价格始终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可见,就算劳动力成本维持现状或有所增加,也并不会对产品出口量有明显的影响。真正导致出口减少的原因是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大众消费力降低。

笔者希望在此强调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得知,西方国家之所以减少从中国进口产品,跨国公司之所以减少中国订单,是从国家经济情况和消费市场的现实状况这一宏观角度所做的考虑,而不是从产品的价格。

消费人群

可以这么说,购买中国廉价商品的人多是西方国家中的工薪阶层,并且购买的绝大多数产品是生活日用品。在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从供需链条上来看,就算中国产品不降低价格,那些需要购买的人还是得买;相反,即使价格再降低,那些不需要购买的人还是不会买。这可以借泰国的旅游市场进一步分析说明,2008年11月份,笔者曾到泰国旅游,正值泰国发生政治事件,因此虽处旅游旺季而游客寥寥。若根据一般的供需理论,酒店等旅游设施理应降价来招徕生意,但相反的是酒店的价格仍然很高。笔者向泰国的导游询问原因,导游说:酒店的价格是不会降的,因为要来旅游的客人只有这么多,就算降价也不见得会增加游客,反而会加剧酒店的市场竞争,白白便宜了游客,却减少了整个国家的旅游业利润……说得更直白一点,比如这段时间总共有100个客人要到泰国的布吉岛旅游,10个人一批,第一批客人原打算订100美元/晚的酒店,但由于市场冷淡,另一家酒店为招徕生意将相同标准的酒店价格降到了80美元/晚,这一批客人当然改订80美元/晚的酒店;第二批客人来的时候,也许正赶上酒店之间为吸引游客而进行的价格竞争,因此得以以更低的价格,如60美元/晚入住相同标准的酒店……虽然这些酒店之间为争夺游客做了不少价格让步,但这并不会扩大客源,这100名游客走了之后,还是不会有其他游客到来。在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环境中,中国制造廉价产品的国际消费市场就好比泰国在政治动乱时期的旅游市场一样,消费人群已经被过滤为“必然人群”,几乎没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性。国际贸易市场上对奢侈品的需求降低,但是在生活必需品上对廉价商品的需求反而增加,

由Walmart和Dollar Tree的零售额上涨以及他们的零售财务报告就可以看出。

国际买家的经济购买力

现在西方的工薪阶层失业情况非常严重,是什么造成的呢?其中有部分原因是生产线迁移到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美国本身高科技企业增涨没能弥补全部劳动型企业的外流所造成的空间的时候,美国公司对中国的贸易赢利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少于流失工作机会的时候,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方式是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房屋泡沫,带动消费。这也说明,美国经济本身没有增长点。然而在美国,选择中国产品的大部分还是工薪阶层。但目前的情况是,美国工薪阶层的工作岗位流失,造成美国工人失业;而他们失业的部分原因是一些岗位流失到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他们失业以后无法消费,这又反过来导致了为他们生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失业。

毋庸置疑,在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下的所有国家无不密切审视着整个世界的动向及自身的发展出路,期望能从战略高度寻找摆脱金融危机或使之危害降低到最小的方式。美国及西方国家可能采用的贸易保护政策也不过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保护,它们希望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寻求一个最佳临界点,以确保贸易额的收支平衡,以最少的价格购买更多的产品。或许,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不会对此太过认真,但目前的状况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大萧条,面对这样的环境,它们自然也会在进出口贸易上面谨小慎微。从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量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实际需求量有限,购买能力亦有限。

最重要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没有经济能力来购买更多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打过比喻,比如美国2009年的经济能力能够买100美元的中国产品,这100美元最多可以购买十件中国产品,你降价之后,这100美元就可以购买15件中国产品。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不变,但是对出口的国家而言赢利就缩小了。

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减少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即使中国不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变故,其他国家可能仍然会采用贸易保护政策来限制贸易赤字。另外一方面,中国实不需要采取价格策略来刺激国际市场,这样只会降低国家整体经济效益,并且和发展中国家展开恶性价格竞争。

经济发展策略

笔者理解现阶段中国因为出口萎缩造成的经济压力,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仍然没有转变“发展对外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思维模式,我们应当是以健康,有质量和数量的经济模式来发展国家经济。试想,在中国一味依靠大规模的出口廉价制造业产品来保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政策的通融、制度的保障,势必会助长企业家们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而降低劳动成本的势头,这样一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加大就在所难免;进而导致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国家出口依存度进一步加大的恶性循环。更为甚者是,在未来我们可能被动的在其它国家的贸易保护的压力下被一再限制产品出口。

所以,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必须提前着手,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条件,增强其消费能力,投入资金,保护环境。把握好对外贸易在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可以让利于企业,以降低企业的增值税或者是零售营业税的方法,刺激国内市场,甚至国家可以考虑对企业进行退税的方法来增加减缓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压力的影响。

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核心,我们必须在全球经济体系里面寻找一个平衡点,让我们生产的产品在全球贸易中得到最大经济利益。

李强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