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林书红:新媒体传播中历史虚无主义“导向”不容忽视

2014-12-03 12:45 战略·谋略 ⁄ 共 402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正在给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思想观念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互联网逐渐成了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当前人们在理论界、学术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更要关注新媒体背景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恶劣影响,特别要在广大基层民众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否则,任其呈泛滥态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将是有极大危害的。

从一个微博案例看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

2013年9月1日,网名为[IN汉中]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如下:[#汉中邻居#] 在西安街头发现的“黑暗料理”。他说:“笑死了,西安街头卖长沙臭豆腐,正中间摆着『老人家』的照片。下面两行字:『香飘千里,遗臭万年。』我彻底喷了,必须去买一块儿支持啊~!”该条微博还配有一张图片,是街头一个卖臭豆腐的摊点,中间一大幅广告牌上面的“老人家”的照片,正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图下文还有“香飘千里,遗臭万年”的字样。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条微博,一个街头巷尾小摊贩的广告牌,却反映了当下一些人扭曲的心态与错误的观念,他们借卖臭豆腐的广告明白地表达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诋毁与诽谤。这条微博就这样在网络空间里无遮无拦地快速传播着,看到的人不少,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与纠正;相反,却有不少人跟在这条微博后面写评论表示认同、好笑,甚至还有人点赞。这种现象在新媒体里并不少见。这完全是一种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无视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完全是吃着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

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托尼·赛奇教授认为,本着友好的态度,应该提醒一下,目前中国对毛泽东的肆意丑化已经超越了一个民族应有的理智界限。众所周知,毛泽东应该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已经深深嵌入了中国历史。托尼·赛奇教授还指出,如果一味地否认或者清除毛泽东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只会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可能造成分裂!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既有制度上的原因,更有思想上混乱的原因。而导致思想混乱的真正原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即把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发展成果和思想成果与改革开放前30年割裂开来,而毛泽东思想被淡化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但在如何对待历史这样重大问题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却出现了刺耳的噪音。这就是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梁柱:《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特点》,《人民论坛》,2012年第21期)

认清新媒体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及危害

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但它却是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思想反映。从国际上看,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并存、竞争,在总体上“资”强“社”弱的格局没有改变,因此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将长期存在。从国内来看,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社会发展现实必然反映到思想意识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将不可避免地存在。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平台扩散、流行且呈泛滥之态势,就是国际国内各种思潮交互作用的反映,其特点及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价值取向更趋明显。借助新媒体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与传统方式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虽然传播的路径不同,但是隐藏在其华丽外表下的险恶用心与价值取向却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否定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和主观臆想,要害是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潮,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更是对待现实的态度问题。第二,它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唯心主义的价值观对历史进行剪裁甚至重塑,背离了起码的客观标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第三,它否定、歪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就是要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而在理论上则是要否定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的观点,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正义性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是网上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内容以小见大,往往以浅显的例子为突破口,迷惑普通网民。在新媒体上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往往以碎片化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浅显例子为突破口,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通过一定的似是而非的、别有用心的逻辑推理后,以小见大,蕴含着的结论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前文的例子,就是试图通过娱乐、调侃方式否定领袖人物进而否定中国的革命史,其恶劣用心显而易见。在对待历史上的人和事的问题上,必须要有客观理性的正确态度。我们只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和面临的社会矛盾中去认识,不能用几十年以后经过实践探索获得的认识,去要求历史伟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我们可以要求历史上的伟人超过他们的前人,但不能要求他们早就应该具有今天我们的认识。他们遗留下来的正确东西我们要继承,他们犯过的错误我们要引以为戒。这才是实事求是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今天。

三是借虚无历史否定当下,甚至发酵成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曾指出:“已经客观存在着的历史,除了不断地加深对于它的认识、理解之外,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而流行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却喜欢用现在的功利眼光来看待历史、苛求前人,借虚无历史以否定当下的社会现实。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宪政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虽然主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企图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以它自身的特点来表达这一共同的政治诉求,那就是借虚无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来否定当下。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进而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四是新媒体特性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呈泛滥之势。新媒体平台的众多特性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形式的多样性,到处都可以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栖身之所;二是传播的快捷性,让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信息在极短时间内“地球人都知道”,负面影响很快造成;三是受众的广泛性,别有用心的人早已窥视四亿多手机网民已久,并成为其散播历史虚无主义等非主流思潮的落脚点,且已形成一定的气候;四是联系的社交性,由于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在同学、同事、亲朋好友间交流,人们的戒备之心大大减弱,信息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五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些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别有用心的人为所欲为,可以躲避着监管,也躲避着法律的束缚。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之所以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上肆无忌惮地放任自流,说明了人们对新媒体平台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还认识不到位。同时也说明,在新媒体平台上还需要众多敢于和善于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战士”,对网上行为的约束和提高网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总之,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泛滥已刻不容缓。新媒体一直以来就是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平台,他们奉行的原则是“宁可数天不将军,不可一天不拱卒”。因此,我们要像抓国家安全一样抓好新媒体平台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适时研判新媒体舆情,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移动化、网络媒体社交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以及“新闻超市”、“新闻商店”等新情况,及时制定应对策略,转变眼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向广大网民讲清楚,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不尊重自己的国史、领袖的人就不配有国格。同时,要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思想政治坚定、技术水平过硬、勇于创新敢于战斗的新媒体工作队伍。要努力形成网上新风正气有人点赞、好人好事有人肯定、错误思想有人反对、模糊认识有人澄清的良好氛围,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旗帜在新媒体这块阵地上高高飘扬。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思政部主任、教授)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