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具体而言,物联网是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物联网可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①。
新媒体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引起传统媒体的高度关注。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物联网意味着什么呢?物联网的兴起是机遇还是挑战,是竞争还是融合?这些都成了传媒关心的问题。
物联网引发传播平台变革
人们曾对新媒体 “狼来了”心有余悸,然而,对于物联网的兴起大可不必如此。与其说物联网是一种新媒体,不如说它是一种媒介融合的新平台。物联网的传播基础是融合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在网络泛在的根基上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这里指的各个领域,当然也指传统媒体领域,报纸、广播、电视等。可以想象的是,借物联网平台的传统媒体将在传播的广度与深度都大有可为。物联网可以使传统媒体的触角进一步扩张,实现“无限级”的传播深入,突破时空对于传统媒体的束缚。借助物联网,传统媒体对于人类生活的渗透将更加深入,甚至可以做到“生活圈媒体”的华丽转型。物联网平台下的传统媒体将带动媒体使用的生活化、移动化、感知化。
物联网能极大地使传统媒体信息散布到各个角落,突破单一媒介的渠道限制,为媒介受众的信息选择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这种平台的演进也将加快传统媒体重视渠道整合,平台聚合。当然,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平台革新、多功能链接等方式实现新的增长点。在物联网的作用下,我们将可以随时随地感知传统媒体内容的丰富性,甚至媒体本身细微变化,媒体的延伸性将得到极大的拓展。
物联网引发传播智能革命
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同样可以想象的图景是:当观众对电视内容大为不满时,电视会将观众的情绪适时传输及反馈,甚至电视会及时给你一个“表情”;当手机报纸上有个专业术语读不懂时,你可以即时获得解答。
从本质上看来,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延伸与扩展,它传承了互联网的普遍性特征,也并非只是将传感器联接成网这样简单。物联网的关键不在“物”,而在“网”。这张网几乎可以把所有媒体的特质都网罗其中。物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扩张,重新生产了网络的意义,而且还实现人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甚至是交流与对话。从数字化、网络化到现在的智能化,物联网是信息传播技术演化的新进展。智能化已然成为物联网传播中的关键词。
物联网引发传播内容革命
“内容”生产向来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内容”优势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层面。新媒体的变革,如果能使“内容”与新兴传播方式相融合、相适应,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正如国内著名学者喻国明教授打过一个比方,说新华社跟中国移动做的手机报,它借助于新华社的内容资源和中国移动的巨量的手机用户市场结合之后,它的效果怎么样?我们订一份手机报一个月的费用是3块钱,现在拥有4000万的用户,它一个月的营业额是1.2亿。如果我们累计计算的话,一年的纯利润是多少?至少是12亿以上。新华社跟中国移动一个简单的合作,就创造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模式。这就是内容和新方式结合创造出的巨大的价值。这样的事例在物联网时代将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推进,能使传媒生产实现更高的生产力。
以上是传媒生产中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个延伸内容也不容忽视。物联网的传播使得物体都能赋予“内容”,并在不断进行人与物交流、物与物交流中生产“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相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物联网这种新型传播形态在传播意义上有更大的突破,“物体即信息”。在物联网的传播中,正如物体本身的物理属性,信息是固有的、弥散的、非集中化的,但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物体将循环地进行讯息的“生产”与“再生产”,这在更大程度上消除了对于媒介性质的认识,甚至可以认为“物体即媒介”。
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
1.树立良好的应对心态,积极加强与物联网的融合
早在2006年,笔者曾对撰文指出新媒体的发展会影响传统媒体的“蛋糕”,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是融合的,传统媒体有内容、公信力等优势,新媒体则具有渠道整合、全面感知优势,两者各有优势与缺憾。两者要共生、发展必然要求“汇流”与“整合”②。时至今日笔者仍坚信,物联网将在更大程度上廓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与新媒体间的融合。
因此,物联网会影响传统媒体“蛋糕”,但它不会独吞传统媒体的市场。传统媒体可以借助物联网平台变革,着重去发展那些与自己核心业务相关联的领域,就是通过新的传播平台,把原创的“内容”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全方位的传播,提高“内容”附加值,提供更多个性服务,从而延伸价值链。
2.开拓物联网传播中的传统媒体新形式
从物联网的传播基础构成,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中国的网民有3.38 亿之多,普及率已经大于世界平均水平;老定义的宽带上网已经达到90 % ;国家域名(.CN)现在有1296 万个,居世界第一;我国行政村的网络覆盖率达99.7%。因此,借助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双重平台,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延伸。当然,物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发展要更加体现“网”的形态,从内容的呈现与排版方式上都要适应新时代受众的需求,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阅读体验。
物联网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互动铺设了一张巨大的“网”,网内之间的互动可弥补传统媒体信息反馈不及时的缺憾,并将能做出更多有益尝试。比如说,现在每张报纸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如果能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络把这些读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社区,让读者和报纸之间、读者之间实现互动,这种互动在物联网的作用下将更加生活化、移动化、感知化,将实现整体互动的效果。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在采编方面优势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动用市民记者的力量作为信息来源进行报道,这将节省传统媒体人力与资源。
3.警惕“陷阱”,把握时机
物联网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概念已热,但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诸多环节还有待加强完善。因此,在物联网“唱热”的喧嚣中,更需要理性对待,警惕“陷阱”。但对于物联网传播新平台的革新也不能保守,错失发展机遇。传统媒体要长期跟踪研究,一旦技术臻于成熟就果断进入,实现智能“升级”。
总的说来,物联网的兴起,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物联网的兴起将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信息产业革命,加剧传媒产业转型与升级,物联网将使媒体之间不仅在功能上能进行融合,而且在传播渠道、平台、资源上也能实现多方联动,推动传统媒体“智能升级”。传统媒体也将在物联网发展浪潮中重新发现自身的传播潜力,在融合中实现新的增长点和传播影响力。
注释:
①李志清、李璇:《浅析“物联网”的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22期。
②肖荣春:《新媒体推动传媒发展新趋向》,《新闻知识》2006年第4期。
(作者: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传播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