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井底望天·专栏 > 正文

清明感怀诗

2010-04-11 08:50 井底望天·专栏 ⁄ 共 221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前一阵子发了一首清明写的诗,引发了读者的关心,这里多谢了。

但是在诗的解读上,有些说明的必要。

这首诗里面用了一些典故。

“寂寥清明望故园,蒹葭绿水绕山前。”

首先就是“蒹葭”,显然是用了《诗经》里的典故。

《诗经》里面的秦风第四首,第一段唱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后来这首诗被台湾的某位言情(或者是矫情?)作家阉割,变成了“绿草苍苍,白暮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种对古文化的糟蹋,简直是令人拍案长叹。

伊人和佳人其实是不同的。所谓伊人,就是所怀念的那位人,是非常特定的对象,和后来兴起的市民文化中的庸俗审美,是趣味大不相同的。

心中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对我们这些生命有限的人类,都是远在彼岸,可望而不可达的叹息。

在美国内战期间,有白人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圣赫莱娜岛上,听到了黑人奴隶们的一首悲歌。这首叫做“迈克,划船上岸(Michael, Row the Boat Ashore)”的歌里唱到:

“Jordan’s river is deep and wide,

Milk and honey on the other side”

这里用了《诗经》的风格翻译一下,就是:

“约旦之河,道深且广。奶鲜蜜甜,水之彼方。”

“京都寸土千金砌,晋地孤沟众命悬。”

这里的京都和晋地,大家估计都看得明白。之所以用“孤沟”一词,是让人体会那种面对生命转瞬消逝而无助的孤寂之感。

半世沉浮圆破镜,百年治乱枉投鞭。”

“半世沉浮”说得是自己的生命坎坷,也可以说是我的同辈人经历的中国历史。而“百年治乱”更说的是这近百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的大起大落。

破镜重圆,大概是大家都知道的,说的即是心中理想,也是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的重聚。而投鞭,指的是前秦苻坚“投鞭断流”的故事,感叹的是中国这百年来,尽是投鞭这样的大变局,从洪杨革命、戊戌变法、辛亥变天、到国共内战等等,还不包括外强入侵,已经让草民们悲欢离合了。因此在未来的世界的乱世之下,如何保证中国境内的治世,当赖大家的努力。

胸中纵有斩蛇意,付与终南柳下烟。”

这句受到的争议最多。斩蛇,用的是汉高祖刘邦斩杀白蛇的故事,引申的是中国传统儒生平天下的抱负。而终南,指的是终南山,是中国传统的隐居之地。

但是终南山因为唐朝的时候,出了一个投机分子叫做卢藏用,由于隐居终南山而沽名钓誉,最后做了礼部侍郎(就是今天的外交部副部长,呵呵),还傍大款,做了武则天的女儿、唐中宗李治的妹妹,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的小N。

这段故事也是“终南捷径”一词的由来。因此有读者留下这么一段评论:

“追看井大的博好久了,井大居然说这样的话啊。只是谢太傅以盛家高名,方得 保全之功,虞丞相挟一朝之奋,却无回天之力,鲁连拂袖非无情,或为量力而行,荆公含恨非无才,实是力有不殆,子产功业,不若夫子流泽,韩稚圭之功业,比明 道又如何,芝兰玉树,生于庭阶已是不错,足下纵然真有卢公之意,还望孰计三思,常以李邺候为念。”

这里显然是批评我似乎有走终南捷径的意图。这位读者的古文化造诣奇高,里面谈到的谢太傅,是东晋丞相谢安,是中国古代的豪族,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苻坚,保持了东晋的完整。虞丞相指的是南宋的虞允文,当金兵在海陵王的率领下南侵的时候,他本来没有督军的权力,却在危急之下,于采石矶(现在安徽的马鞍山)组织南宋各路打散的败兵一战,取得了采石大捷,从而彻底解除了南宋来自金朝的威胁。当然,最后南宋还是灭亡于蒙古的大元。

鲁连,又名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著名谋士。纵横捭阖于列国之间,但是仍然难以阻挡强秦的势头。荆公指的是王安石,北宋名臣,但是改革失败,导致了北宋变成了南宋。

子产又名公孙侨,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夫子当然指的是俺们的孔老夫子。韩稚圭,说的是北宋名相韩琦,是当时北宋抵御西夏时,和范仲淹齐名的名臣。当时边关有民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后面说的明道先生,指的是程颢,和朱熹奠定了程朱理学。很显然这位读者,认为政治上的各种人物,出色的如子产和韩琦,其功业比起做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孔夫子和程颢这些先哲,那就是沧海一粟了。

因此后面说,如果我要学卢藏用,要三思,记住李邺候啊。邺候,说的是李泌,是唐朝玄宗开始的四朝丞相。李泌是亦官亦隐,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但是在文化建设上也功不可没。

其实我在诗里寄托的终南,和卢公是没有多少瓜葛。因为那时候的司马子徽,也不是要走体制内捷径之人。

而终南这个地方,有老子骑青牛,留《道德经》而西去。有姜太公垂钓,后出来辅佐武王。有张子房隐退,定了大汉天下之后而收身。后面的“柳下烟”,更是用了陶渊明的五柳的典故,算是王维“狂歌五柳前”的写照吧。

谈了一大轮,这里就把这之后写的另一首诗,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清明感怀之二

卷罢经纶起看霞, 丈夫何处不为家。

云横雨纵寒驱暖,雾暗风明草胜花。

梦寄河裳东岳剑,钩垂卧榻富春茶。

乌衣巷底双回燕,半爪青泥半口沙。

这里用了三个典故。

河裳东岳剑,是西晋的阮籍《咏怀》里面一首: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原,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钩垂卧榻富春茶, 说的是东汉的严子陵在富春江归隐的故事。卧榻,是他和旧朋友汉光武帝刘秀的一段往事。范仲淹曾作文纪念严子陵的人品,文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而“乌衣巷底双回燕”,大概是不需要解释的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