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十大胜绩

2007-10-22 20:39 伟人 ⁄ 共 590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乾隆曾经称自己是十全老人,并称自己有十全武功——即十大军事成就。和他相比,长期从事革命战争并亲冒矢石的毛泽东,更有理由为自己的灿烂军功而自豪。

本文择其在不同时代居重要作用的胜仗,试图罗列毛泽东的十大胜绩。为避免个人偏见,战役评价均取自文献成说。

一、龙源口大捷:确立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战

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树发的描述:龙源口战斗,又称七溪岭战斗。此次战斗,是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大的一次战斗,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红军乘胜第三次占领了永新城,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杨克敏1929年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写道:“去年至5月战争大略情形,其间大小战争凡经过十余次,平均每五天要打一次,总是我方占优势。作战的时候,常是我们的人多,敌人较弱,乘势歼灭之。6月23日在龙源口(永新境内,由宁冈入永新的道路)一战,赣敌共三团……我军亦三团与敌战一日之久。敌为二十五、六团江西军队之最狠的部队,战斗力最强,都系老兵,技术熟练。这次战争敌我兵力相当,为江西所未经过的大战。其间进退周旋,经过许久的肉搏,因为我们占得地形的优越,敌仰我俯,居高临下,幸幸一鼓败之。其间战机的危险非常严重,不为敌人所败者几希。”“此役敌三团全溃,缴枪约七八百支……俘虏敌兵官长士兵甚多,敌死伤数百,我方亦有死伤,敌遂退出永新,永新即完全为红军占领。”

二、漳州之役:扭转攻赣失利颓势并为长征备足盘缠的一战

1932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从中央苏区挥戈东进,长驱直入,连克龙岩、南靖等地,并于19日取得漳州战役的胜利。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在党史、军史都占有一定地位,对巩固闽西根据地,开展闽南的游击战争,支持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都有重要作用,也为红军此后作战,特别是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据林彪1933年4月给苏区中央局写的《红一军团龙岩漳州两役战斗经过报告》中说,此次战役歼粤军第四十九师大部,俘1674人,缴获飞机2架,步枪2331支,机关枪9挺,山炮、迫击炮各2门,步枪子弹13万余发,炮弹4942发,炸弹240枚。林彪得知此战缴获了敌人的飞机,非常兴奋,他拉着聂荣臻的手说:“这是我们首次缴获敌人的飞机,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我俩在飞机旁边合个影吧。”

三、遵义战役:把长征从转移变成西征的一战

中央红军各部迅速响应中央号召,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于2月18日至21日,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东渡赤水河,此即二渡赤水。接着,以红1、红5、红9军团及军委纵队为左纵队,以红3军团为右纵队,向敌人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一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和迷惑追敌。24日,红一军团第一团占领桐梓县城。中央红军回师黔北,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川军又急忙抽调部队由扎西地区回头向东追击;黔军王家烈也急忙抽调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第一纵队的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师也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地区。鉴于此,中革军委决定,乘追敌尚在川南之际,迅速击破黔军的拦阻,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城,以争取主动是役,中央红军在5天之内,二渡赤水,再取桐梓,攻占娄山关,复克遵义城,共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使红军得到及时补充,并取得短期休息的机会。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是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发挥红军运动战的优势,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土气,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嚣张气焰,为中国工农红军在战略上转入主动、摆脱被动局面奠定了基础。

四、直罗镇战斗:这长征划上句号并为陕西根据地奠基的一战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前夕,蒋介石调集东北军的11个师和第84、第86师和山西晋军的5个旅共10万人的兵力,于1935年7月对我陕甘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企图消灭陕甘红军,彻底摧毁陕甘根据地。8月,红军集中主力于北线打击敌人。9月18日,位于鄂豫陕的红25军转移到延川的永平镇,同红26、红27军会师,合编为红15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共7千余人。10月19日,中央红军第1、第3军团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11月3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并将红15军团编入红1方面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15军团,共约1.1万余人。1935年11月上旬,红一军团进至富县西北的老人仓、秋子林地区;红十五军团攻占了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据点后,以一部兵力加紧围攻甘泉,以调动国民党军东进。11月19日,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以1个师防守太白镇,主力3个师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攻击前进。其先头第一0九师进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区时,军部率另2个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首歼突出冒进的第一0九师于直罗镇地区。此役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俘敌5千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抗日的前进阵地,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五、平型关战役:八路军抗日誓师之战

据徐临江在冰点特稿第545期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中写道:9月14日,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派出侦察部队调查平型关地区地理情况和敌情,为平型关歼敌做各种准备。23日,林彪、聂荣臻在上寨召集干部会议,作出初步计划。24日,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林彪师长即命令部队25日零时出发。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把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上。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25日晨5时半左右,敌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敌后板垣师团第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后,115师某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首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退路被截断,于是拼命冲杀,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敌人争夺失败,预示着被围歼的灭顶之灾,于是企图冲破独8旅阵地逃命。独8旅把一线配备改为纵深配备,拼死抵抗。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敌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我军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

该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日军战史称:“中国军在平型关阵前进行反攻,同时,共军一部,伏击第五师团非战斗的补给部队,使该部受到极大损失。”

六、上党战役:抗战以后毛向蒋阎示强的一战

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唐义路评价: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1945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其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万人入侵晋东南,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3个师驻守长治(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古称上党郡)其余部队和地方团队守备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县,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坚决歼灭进入上党地区之敌,除去心腹之患。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其中生浮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1.6万余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伤亡4000余人。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军的光辉战例,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歼灭战,这一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孟良崮战役:万马军中取名将首级的提气之战

1947年5月14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完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分割包围。该敌被围后,蒋介石认为这是与我决战的良好机会。因此,一方面督令该师坚守,吸住华野主力,另一方面急调10个整编师,向蒙阴、青驼寺集结,企图与我决战。但增援之敌遭华野阻援部队的顽强阻击,最近时虽距整编第74师只有5公里却不能前进一步。华野担任攻击的部队则以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不惜一切代价向整编第74师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至16日下午5时,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人全部被歼,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孟良崮战役后,国民党军进攻山东的计划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战后蒋介石哀叹:整编第74师被歼灭,“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婉惜的一件事。”而这次战役的胜利则极大地鼓舞了华东解放区军民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信心。

八、边沈战役:以底定东北为起点以求争霸天下的布局之战

边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部队经52天激战,在关内各战场人民解放军有力配合下,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和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共47.2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6.9万余人。辽沈战役,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

九、淮海战役:对蒋军士气、战斗力予重大杀伤和最后一击的一战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十、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一扫百年为列强百般屈辱的一战

据龙和天蝎在抗美援朝战争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骄傲一文中说:抗美援朝战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人民反帝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军威、国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2、这场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这场战争由于双方都面对新的战场、新的作战对象,因而作战样式、战略战术的运用,都有别于过去进行的战争。喷气式飞机的大量使用、直升机直接用于作战、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防御阵地体系的形成,给以后的战争提供了新经验,促进了军事学术的发展;4、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而且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2006年6月8日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