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理解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需要从理解小老板的创业艰难开始

2009-07-25 10:23 伟人 ⁄ 共 562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不错,我承认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清苦,但是,对于当时的所谓"苦"也要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最明显的事实是,解放以后类似解放前的逃荒潮是在除开60年代初的几年外基本消失了。有人说是当时户口钳制,但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户口制度,而在饥荒面前任何户口管制是无用的,包括60年代初的所有饥荒时期都证明了这一点。还有一点就是人口数量。有人说生下孩子当猪养有什么难的?那民国38年里,怎么人口增长速度比同样充满血与火的大清朝还低呢?起码国民党在对待老百姓方面连满清都不如。有人说人口增长不能说明经济在发展,那么,你在别国见过一个人口高速增长而经济在衰退的例子吗?美国经济为什么发展速度比欧洲快?还不是人口增长快。8、90年代以来欧洲、日本、俄罗斯人口在衰退,经济呢?同样一蹶不振。

我想问一些人的问题是,怎么看待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的清苦,首先我问他们,你们认为是创业时期的小老板生活苦还是打工仔生活苦?不错,打工者要受老板的残酷剥削,但是,客观地说,徒手创业的小老板,他们一开始的生活大部分估计比手下伙计好不到哪里去。打工者主要是担心领不到工钱,领到工钱又担心失业。小老板呢?一开始本钱小,银行嫌他没有实力,不肯放贷。同行业在排挤他,巴不得他倒闭。客户或者供应商欺生,琢磨坑他,地方黑社会在盘算敲诈他,工商税务盯上他,伙计在时刻准备搬东西散伙,我还不提万一对市场估计错误导致的倾家荡产了。我听到的绝大部分小老板都说,创业时他们几年里连觉都没有睡好过一次。

试问:一个人是做老板有前途还是做伙计有前途?不错,做伙计饭碗开始相对稳一点,风险相对小一点,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心只想做伙计,那他就只有伙计行业的未来,时时刻刻担心老板炒人,命运被人牵着,一旦失业就等着饿死。做老板是风险大,但是老板毕竟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越过起始的风险期后命运和伙计就是不同的档次。

那么,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后的对比是什么呢?就是毛泽东因为看到解放前中国工业基本被外资垄断,而农村土地又基本被地主垄断,无论工人还是农民,占中国90%的人口他们的命运都被占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资本家当蚂蚁一样踩着,随时可能露宿街头或者饿死。当然同时,解放前中国还有5%左右的既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资本家但是他们已经混到铁饭碗的人——知识分子,他们对于旧社会是恨不起来的。而毛泽东等人就觉得这个世界对于绝大部分人太黑暗,所以他就决心为工人农民打造自己的铁饭碗,或者说,他希望中国的大部分人能成为老板的一员,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就整个国家来说,他希望国家摆脱被西方资本控制的局面,拥有自己的工业体系。

但是,毛泽东希望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经济体系的设想让西方是很不舒服的,就和一条街道的商场能够接纳一个新外来工但是未必肯接受一个新的商场一样。同时,一个国家追求一套自己的工业体系,要冒的风险当然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稳赚一点加工利润的风险要大得多。中间的可能产生的失误也大得多,正好给了反对毛泽东的人以口实,这就如一个早早学习走路的娃娃肯定比2、3岁还坐在摇篮里的娃娃要多摔交一样。有人说毛泽东一开始不搞大进大出的四小龙模式导致人民生活清苦,废话,打工者就是打工者,四小龙除开韩国混到现在撑死也只能算个生产线拉长,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和香港经历的痛苦比韩国大得多,现在韩国人均GDP已经超过台湾,在挑战香港和新加坡,为什么?三小龙只是个加工车间甚至只是前台嘛。对于创业初期的小老板来说,也许头几年他赚的钱还不如去打工赚的钱多,拖累他的家人吃的苦比别人多得多,但是,谁能说打工者比创业者层次高?

因此,毛泽东时代带领人民过着艰苦的生活创业,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吃苦,一种有价值的吃苦。当然,这种苦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是不肯吃的。从国家来说,是免于被西方列强控制、蹂躏而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让中华民族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片面追求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可以造就一时的富裕国家,但是能造就命运自主的强国吗?20世纪以前也许有机会,20世纪的菲律宾、阿根廷等国都走了一条活生生的从富裕走向发展中的道路,四小龙除开韩国之外,台湾奄奄一息,新加坡和香港则是彻底的寄生经济。东南亚、巴西等国重新沦落为出卖资源的国家地区,科学技术能从对外开放中得到?中国汽车、计算机行业、电视算是对外开放彻底的行业了,处于什么技术水平?从个人来说,毛泽东时代的生活清苦也是合理的,旧中国只有10% 的人是工人,绝大部分人还在土地上挣扎,光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就需要积累巨大的资金建设大量工厂,在巨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情况下,要求工人工资大幅上升、和香港工人比工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旧中国农民长期被谷贱伤农损害,绝大部分自耕农民处于破产边缘,受到奸商盘剥,土地使用水资源受到地主大户的欺压,集体化后虽然国家收购价比市场价低20%,但是这个折价幅度比旧中国商人的折价幅度小得多,而且集体化时期没有其他税费,国家不象奸商对农民粮食挑拣和秤上做手脚,怎么新中国掠夺农民了?就不提还要被地主搜刮的佃农和游民了。旧中国工人一年中有半年上班就不错了,还要付数目不菲的房租,随便一点小病不但自己掏钱,还被资本家撵走。新中国在改革前虽然工资提高幅度不大,但是解决了解放前城市30%-50%失业率的问题,基本消灭了失业,同时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即使在上山下乡的文革时期,国家也有3000多万社员转变为城镇工人,这一城市化过程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要文明100倍。

简单来说,毛泽东时代就是一个为被西方列强掠夺、欺凌了上百年,已经家徒四壁、一穷二白的中华民族选择命运的时代,是老老实实给西方人打工,象今天菲律宾等国一样以输出大学生佣人为骄傲,还是自己创业、哪怕吃苦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丰厚产业的时代。而毛泽东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对于帝国主义的残暴、对于民族耻辱有着切身体会,所以他们义无返顾地作出了继续吃苦的创业方向。因为选择了创业,所以就经历了很多创业者所需要的风险,犯下了一些创业者才会犯下的错误。但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辛苦给这个民族留下了巨大而宝贵的资产。

有人看到中国改革后大力吸引外资使得农民工生活得到改善,帐面上GDP增长速度比较高,指责毛泽东时代为什么闭关锁国导致人民生活苦,至少改革以来基本没有生活水平下降的群体,我要说,那只是现金收入这个数字上,实际上现在的下岗工人比改革前他们的生活可苦多了.现在中国所以能实现大面积生活改善,本质上还是因为毛泽东时代建立起了民族工业体系,使得西方产品不得不以合理的价格来竞争,不信把中国的物价和菲律宾、印度等国比较看看.改革后中国所以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相对不太差的位置,就是依靠毛泽东时代已经建立的工业体系.毛泽东时代给中国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有一定的本钱发言,就和小老板初步创业成功后就有人来巴结一样,真正一开始两手空空时,看谁来踩小老板的门呢?所以,即使建国初期就对外大开门户,与国际接轨,安心做打工者,可能除了荒废自己的民族工业外,也未必会有别的好结果,印度、菲律宾就是鲜明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把人民生活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作为策略是正确的,但是任何时候、不分任何场合,以派糖来显示自己的正确性就是政客的作风了。而且,中国改革初期的所谓生活水平大提高的黄金时期,1979-1985年,其实代价是巨大的,而且影响十分深远。1978-1995年,在美圆对西方主要货币贬值100%-200%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居然从1.7贬值到8.7,通过对民族资产的大贬值不但繁荣了沿海,还繁荣了香港。GDP从1978年的第6下降到第11,这就是初步的代价。有人说货币贬值没什么不好的,还促进出口。那么,以前你干一小时的活能换外国一斤牛肉,现在能换外国一斤小麦,你觉得你进步了吗?1979-1985年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和对工人大幅度提高工资,其实都是以吃掉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国有工业作为本钱的,以后的代价就是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下岗、21世纪初的大变卖,可以说,中国工人为了1979-1985年的加工资,把后半辈子给搭进去了。

毛泽东时代留下什么呢?

第一,备战备荒储备了全国城镇吃3年的粮食。

经历过70年代后期的人都知道,当时全国所有村都有备战备荒的存粮仓库。这是毛泽东接受了3年自然灾害时期存粮不足的教训而建设的。改革后所以敢马上大幅减少粮食征购,让各地农民都感觉到吃饱,除开增加进口外,主要本钱就是这个。而毛泽东则背负了让人民吃不饱的罪名。

第二,8万座水库。

有人说,毛泽东时代农业集体化搞得民怨沸腾,屁话,旧中国基础建设十分薄弱,建国初期全国只有8座水库,试想假如没有农业集体化时期,现在中国能有8万座水库吗?没有这8万座水库, 60年代后中国拿什么去稳定粮食生产?60年代后的20世纪,中国再没有出现过粮食生产下降10%的波动周期,尤其集体化时期,减产4%以内.只有1968、1972、1977年减产,另外16年都是增产的,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没有过的奇迹,这才有了6、70年代的人口高速增长。

第三,几乎所有农村公路。

和8万座水库一样,主要是集体化时期农民义务劳动干出来的,没有进入经济产值的统计,反而成了吃苦的证据。在21世纪前,中国所有农村公路,甚至可以说所有农村基本建设,都是毛泽东时代完成的,农村学校、乡镇医院等。可以说,改革后农村的变化主要是日常消费领域,而改革前农村的变化主要是基本建设领域。我们是亲眼看着改革前农村怎样通汽车、通电、学校建立、医院建立、大桥是怎样修成的。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集体化时期,农村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分田之后除开最近几年沙子公路改成水泥公路外,我没有看到农村任何的基础建设,倒是看到学校的废弃、医院的散伙。现在还有建国初期出生的农民因为沿海没有人要在农村维持基本的农业和商业活动,那么,10年后呢?

第四,留下了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

很鲜明的对比,在物质条件恶劣的毛泽东时代,中国勘明并且建设了大庆和胜利两大油田,到1978年,这两个油田的石油产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而改革后呢?再没有发现过同级别的油田,不用说建设了。很难想象,没有这两座大油田,1994年以前的改革,拿什么去换外汇维持金融稳定,去给人民甜头。

第五,留下一个没有内外债务的财政。

没有任何内外债务,全部是净资产,这是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吗?改革初期所以能大借外债给人民甜头,如果不是毛泽东时代留下这样的财政,能不很快穿帮?

第六,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受控制的工业体系尤其制造业体系。

为什么毛泽东要建设国有工业体系?东南亚金融危机里,那些私人大老板一看风向不对,争先恐后抽资外逃,结果,本来仅仅是由于经济过热、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调整,演变成资产外逃的经济大失血,整个国家倒退10年甚至20年,因此,所谓藏富于民的理论从来就是祸国殃民的。中国浙江、广东发展私人企业那么多年了,还是停留在轻工业的粗制滥造的水平上,这是为什么?这是私有制经济的劣根性。私有制企业除非混到了垄断的位置,否则处于给别的企业打工的位置上,进行技术创新是没有任何必要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市场。现在中国内地装备工业可以说已经基本被摧毁,只剩下沿海和外资的一点加工产业,城市里只剩下商业和洗脚等服务产业,连传统城市的产品集散地的功能都已经丧失,成为彻底的寄生经济.可以想象,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有没有可复制性,其前途如何.

不错,改革30多年,人民的吃喝都觉得舒服多了,但是,那是留不下的,如果后代问起这代,你们干出了什么?我们怎么回答呢?我们吃得比上一代舒服,穿得比上一代漂亮,用上了彩电空调,仅此而已,别的啥都没有。也许有,毕竟留下了深圳、珠海两个新城市,省会以上城市变得繁华了,高楼大厦多了,一批高速公路,还有接近2万亿美金的外汇。但是,这些资产与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水库、乡村公路、学校、医院、一座座解决了人民就业的工厂对比,哪一项更加真正贴近老百姓利益呢?韩国、日本在吃喝方面也许比不上中国,但是,谁能说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如中国?一次刚开始的次贷危机就让浙江广东1/3企业倒闭,这就是短平快的藏富于民的经济体系的好处。2万亿美圆没有变成工业、科技产品,和废纸有什么区别呢?

应该承认,改革以来,GDP增长速度比建国前30年快,但是,这有很多原因。第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本身就有一个阶段GDP加速增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中国改革后的工业发展速度并不比改革前明显快。

第二,改革后农业发展速度似乎也比改革前快,但是注意到,主要农业产品——粮食——的增长速度,在改革后比改革前慢,虽然说是因为建国前30年人口压力,但是,应该注意到,改革后农副产品的产值增长迅速,是因为把饲料的产值也计算进来了。而改革前的农业产值是真正的体力劳动。

第三,改革后产品更新换代快,一个客观原因是质量低劣,例如同样是价格50元的皮鞋,改革前能穿几十年,改革后基本上不存在能穿10年的皮鞋,不管什么价格。产品迅速更换无疑是GDP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些对于毛泽东时代经济的指责,至少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是处在一种资金极其紧缺的情况下的创业型经济,对于各行业肯定是有保有压,使得整体经济远没有发挥出理想速度。事实上计划经济如果有资金保证,可以获得比市场经济高得多的发展速度。例如斯大林时期抓住西方资金过剩时的发展速度比战后日本韩国的速度都高得多。一些人指责计划经济下人们一个干,一个看,一个在捣蛋。其实,那是因为这个行业资金短缺,相应工人待遇差一些,你听说过改革前大庆工人怎么一个看一个捣蛋吗?即使在市场经济里,庞大的企业管理层基本是在看和捣蛋倒是真的。

那种把消费作为经济唯一标准的人,就是彻底的打工者思维,这种人一辈子都是给人使唤的命。如果一个民族以给别国打工作为骄傲,这种民族注定就是将没落的民族。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