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有读者希望我发表一下对于炒得热火朝天的“引渤入新”项目的看法。现在有点空闲,就大致发表一下我的意见。
首先是这个项目有点不太靠谱。从中国北方的干旱情况来看,新疆的水资源并不是最缺乏的。新疆水资源在中国排名,是西藏和青海之后的第三位。当然,这个是以现有新疆人口基础来衡量的。如果将来可以解决外来水援疆问题,把新疆的很多沙漠给变成绿洲,从而可以容纳超过一亿的人口,那就令当别论了。
现在来讲,中国的水资源缺乏,大概是主要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和河北。因此从紧迫性来说,这些地方应该有调水的优先权。而且即使要调水如新疆,也应该调淡水,而不是海水。如果海水淡化技术突破了,比如说我曾经介绍过的正渗透方法成功了,或者可以利用大量的剩余能源或者清洁再生能源来淡化海水,那倒是一个可以考虑到路子,就是把渤海的海水淡化后,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甘肃和新疆,一路往西边走。
当然如果这个可以成功的话,那么去西北的水,也不用调了。直接从黄河向西北引就是了。然后用淡化的海水,来弥补中下游的水配额。
中国的南水北调计划,有三条线路的打算。一条就是现在已经用的东线计划。这个是顺着古运河,从扬州附近的长江取水,一路提上去,到了山东东平湖那里,就是最高点了。然后从这里,一条就顺着山东的古渠道入胶东半岛。另一条过了黄河,就直接流到天津了。这个调水解决的先是江苏和山东,然后是河北和天津的用水。其实沿海地区,应该慢慢转入海水淡化。第二条就是差不多也在用的中线计划。这个是从汉江的三江口,调水入河南,然后进河北,再到北京和天津。第三条就是讨论却不一定开得成工的西线计划,是准备从长江上游,调水进黄河上游,来补充黄河的水流量。这个计划,主要是要解决西北,尤其是河西走廊,甚至关中地区、内蒙、和山西盆地的用水问题。如果这边的水量够多,当然可以入新疆。但是这个工程,因为长江上游的大规模水坝建设,因此动了四川人民的奶酪,问题比较难以解决。
所以要解决新疆的用水问题,最现实的应该是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把黄河的流量加大,然后中间被截去的河水,可以靠中线和东线来补充。
其实要是引盐水入新疆,你跑到渤海去引,还不如从青海湖引,那更近一点。
为啥这个话题炒起来了?其实有一个和这个项目,关联并不大的项目,叫做“引渤入锡”,才是关键所在。引渤入锡,其实就是从辽宁的葫芦岛,引渤海海水,然后通过朝阳市、赤峰市,到内蒙的锡林郭勒。这个项目的主要考量,就是在缺乏水,但是褐煤很多的锡林郭勒,用引来的海水,进行煤的加工工作。当然为了让这个项目比较顺利实现,当事人们进行了非常周全的规模,把液化煤、气化煤、风能发电、海水淡化、制盐、生态农业,都整合到了一起。其实这个项目在经济可以上面,生态环境考虑上面,都比较可行。但是在发改委那里过不了关,主要是中央在整个产业规划上面,还没有协调好。
所以把新疆拖进来,和中国的边疆稳定,长治久安等国家战略挂上了边,不失为向发改委比宫的一招。虽然说,你把这个工程,看成是引水入新疆的第一步骤,但是看一下地图就知道,锡林郭勒是在渤海的北部,新疆的线路是往西,不需要绕道。
当然你可以说,是一个小规模的技术论证自然可以行得通。那么内蒙的西边的一些地方,比如说鄂尔多斯等等,也可以依法炮制,用引来的水弥补黄河水配额的不足,可以在煤开发上大有作为了。 其实我倒是认为,这个项目值得一试,反正有不少私人资金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推手。只要大家好好实验一下,要是这个项目赚了钱,我认为应该从这些收益里面,抽一笔出来,为将来搞南沙市用一下。但是考虑到对渤海水的利用,就必须考虑要保证渤海的生态环境不能受到影响。
现在渤海面临的一大问题,除了污染之外,另外就是黄河入渤海,把渤海的面积越填越小。这个除了改变环渤海地区的气候之外,渤海作为中国的内海,填小了虽然增加土地面积,其实对中国的发展并不有利。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黄河去填黄海。前一阵看到,江苏沿海地区,准备在外海的堆积上面造岛,如果黄河出口回到了黄海,那么倒是可以帮中国的大陆不断推进往朝鲜半岛,会扩大中国的陆上国土面积,也对海洋上经济区大有帮助。
前一阵子本嘉明老弟提到中国可以开挖运河古道,我倒是觉得不如去开挖黄河古道,然后在河南兰考那里,仿效都江堰的故事,将黄河一分为二,北部的清水,继续从山东入渤海,但是南部的浊水,就可以沿着旧黄河古道,从江苏的盐城入黄海,然后就慢慢地把泥沙铺过去。
说不定,有一天,大家可以从这里游泳去韩国呢。
说句题外话,迟早有一天大海侵没整个地球
前景是好的,可惜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