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四个月3篇SCI的体会

2008-03-18 13:14 学术科研 ⁄ 共 180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2003年进入实验室读硕士,做C/C复合材料方面的,04年上博士,换课题,做C/SiC复合材料方面的,一年的工作付诸东流。重新查阅资料,重新认识课题,重新做试验,一晃两年过去了,试验做了一堆,到06年论文也就一篇中文EI,离毕业要求差的远了,心里急。
   06年底写了一篇拉伸方面的,投了CST, Script, Materials letter, 全被拒:不新
   07年2月初,改投JMST(IF只0.6),结果一等就是十个月,一直是under review,不过到中旬时稿件处理时间改变了下,估计是在这时才送审,12月底小修接收,现在已经正式接收并   在校稿中。
   虽然老板天天催,自己也天天着急,该论文也一致没有消息,但我并没有将它投到别的期刊。在此漫长等待过程中,继续做实验,查阅文献,反思自己的写作问题。07年5月开始写了一篇中文,7月投一个EI,一个半月后接收,除了编辑上的几个小问题外,没有其他意见。这篇文章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又开始写英文,投了cst,拒了,写作上还是有一定问题,三个审稿人的意见虽然尖锐但都切中要害,非常有帮助,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大修,从论文布局,写作思路上大刀阔斧,整个翻新,10月17日改投ACT,12月7号让小修。第二篇算是有惊无险。
   10月份第二篇一投出后,就开始着手第三篇。目标是Acta Materialia(IF=3.6),大量看相关参考文献,以及期刊的最近文献,发现该期刊需要较深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方面的,向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材料出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立即调整目标,CST(IF=2.0),该期刊喜欢比较全面的基础研究,当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更好。按照期刊的最新格式撰写,大量应用该期刊中与自己论文相关的文献。其中,区域主编Yiu-Wing Mai,在相关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只不过是树脂基方面的,而我的是陶瓷基方面的,但在分析以及结果比较方面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于是引用了他的3篇。
   07年12月4号投到CST,12月18号开始under Review, 12月28日required reviewers complete, 过年来了之后还是没有变,处理时间在2月28日变了一次,但还是required reviewers complete,这时候已经投递三个多月了,按说要询问下的,但考虑到自己是12月初投的,12月24人家要过圣诞节,2月7日我们过春节,估计至少两周时间不能算在内,就继续等。昨天早上收到小修通知。
   至此,风风雨雨,几篇飘在外面的论文总算有了着落,学校的、老板的要求均已达到,毕业也不在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这就是我SCI风雨历程,几多辛酸几多忧愁,就是为了这最后的接收。在小木虫上学到了很多,避免了很多低级的错误,谢谢虫虫们。
   个人有几点小体会
   1. 写论文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充分了解自己的课题内容,看能在哪些杂志上发表,然后在这些期刊中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最近的格式写,参考别人的布局思路来布置自己的论文。
   2. 一篇投出去后,立即着手新的论文准备,千万不要一稿多投,至于为什么,这在小木虫中有很多的帖子。
   3. 心态要调整好,不要对审稿人的意见不满。毕竟人家在相关领域还是有一定的成就。国外期刊的审稿人不想国内的某些审稿人那样,人家是很认真负责的,给的意见多数比较中肯。如果你认为别人是在为难你,那你就已经被自己打败了,人家认识你是谁,时间宝贵的很,不值得去为难你。
   4. 写作时目标要高点,尽量多看高质量的文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尽量投相关领域内好点的期刊,从高处着手,毕竟好期刊的审稿人都不赖,就算不接收给的意见也比较切实,对自己的后续修改和写作很有帮助。
   5. 推荐审稿人时,尽量推荐相关性比较大的,不要还怕牛人。虽然牛人可能会给出你难以修改的意见,但是有些内容也只有牛人才真正的了解和认可。我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很不错的论文,投了后推荐国内一个认识的人,但那个审稿人对他的研究根本就不了解,于是就拒绝审稿,结果可想而知。我第三篇投CST时,推荐的全都是国外的专业人士,虽不一定是顶尖级的牛,但都是研究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大牛。并没有故意刁难的意见,都很中肯切实。因此不要还怕牛人。如果你的论文很好,刚好牛人识货;不好的话也可让牛人把把脉,开点良方。
   6. 引用的文献档次不要太差,至少60%要不比你所投的期刊差。

 

作者:J.Nie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