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过本文,对“引言”写作引起重视的朋友,我建议你们找些与课题相关的science上的文章来阅读。一来science文章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最高最前沿的水平,二来其文章篇幅短但信息量大,3-4页方便阅读。我对“引言部分的写作”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也源于对长期对science上面文章的引言的阅读。science引言往往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交代背景,然后以一种推理、分析的方式引出主题。有需要的虫友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背景介绍
本人是一名211高校的材料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校虽然是211但是排名很靠后了。学院没有很好的科研条件提供给博士生,博导的水平全都很一般,多数都只承担省基金,对学生也基本不管,管的话也是乱七八糟的,经常把博士学生当佣人使唤。但是对博士生的毕业要求却非常高,要求6篇第一作者论文。其中SCI、EI至少要3篇,英文至少要1篇。(这种要求要是放一流院校,那也许一个硕士生都能轻松的完成,但在我们这里,算是很高了)
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我一共发了2篇核心,与4篇国内的SCI/EI源刊物和1篇我写的但是第二作者的英文(按学院规定算1篇)。博三(今年)被导师提出没有第一作者英文SCI论文不让毕业。其实我在前2年完全按照导师的要求、建议已经写了很多篇英文论文(其中包括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Scripta Materiali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但是导师只是改错别字(很多都随便改的)完全不给其他建设性意见,结果了我的那些论文的审稿结果可想而知。我被毙了几十回。
反复思考被退稿的原因,总结经验,继续投稿,继续被毙,继续总结,终于在实践中悟出了宝贵经验。博三下半年,我独立写了3篇英文并投稿,不再给导师看只是打声招呼,完全依靠我个人能力。现在已经被Accept了2篇,还有1篇在审。
经验交流
我想像我这种情况在目前的中国大多数高校里应该是比较普遍的。希望我的经验对我的同类有帮助。
首先,写文章之前,刊物定位很关键。我将自己文章定位在了它适合的IF的刊物上。选杂志很关键。要考虑周期、外文审核严不严等问题。也许你的文章是达到了IF1.5的水平,本来投个IF1.5的相关杂志也符合情理。但是实际投稿时有些适合的杂志可能会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如ELESVIEW旗下的那些刊物,你初来咋到就投,没有什么背景(导师不够牛,以前也很少往该杂志发过),往往很快就被编辑退稿,理由是英文不行,连送审的机会都没有。我就经常遇到,以至于我也怀疑了自己的英文水平很长一段时间。无论自己怎么用心改,编辑就是说你英文不行。所以,我现在倾向于选一些独立出版的刊物。那样就没有再被指出英语不行了。
选定刊物后。除了基本的英文写作水平外,我觉得文章中两个部分最为重要:一是引言,二是数据描述与讨论。
引言部分,我习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出我的论题,这样显得比较吸引读者。这里我将阅读过的文献,以一种逻辑、因果推理关系串连起来,然后推倒出我论文的主题。觉得这比“这个实验没人研究过,国内外做的人很少,所以有研究价值”之类的表达要来的吸引人多了。
数据描述与讨论方面,我的经验告诉我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完全看图说话,那样的文章不体现水平。以前我写作时习惯看图说话(导师一直就这么教的),结果审稿人就提出我的论文 no scientific information没有科学信息,枪毙没商量了。现在我采取一边描述自己的数据,一边即时地引用其文献的数据,进行对比或联合阐述需要得出的论断。这样参考文献就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文中,自然不用去凑了。往往凑参考文献数量的,文章会显得很空洞。
在我近期被录用的两篇SCI外文中,我在引言和数据讨论方面都采用了上面的写作思路,结果审稿人给的意见都是小修,并都提出文章很有趣。这表明我提出的以上两点写作思路是有价值的。
本文说的只是个人的一点经验,是本人近2年里实践与摸索的结晶,希望对一些朋友有帮助。
作者:wei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