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众说纷纭话就业:国企or外企?(二)

2011-05-29 07:23 官场·职场 ⁄ 共 6075字 ⁄ 字号 评论 3 条

    在看了岭南一梦的《不惑之年再思考:十年外企历程》、《从国企到外企:不惑之年何处去》后,大家众说纷纭,观点中不乏真知灼慧。不多说,往下继续阅读,以开阔思维:

    31、从一个外企过来人看来,楼主这种现象在现在还算凤毛麟角,但是随后的10年过剩的外企制造业白领越来越突出。现在在上海、苏州这些城市,外企人员已经远远超过国企工作人员。一般外企目前遭到国内民营企业的强烈竞争,没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外企在将来的5年里很难的,包括通用、诺基亚,只要中国人能做的事情,外企休想过上以前的好日子。 而现在的外企白领80%只懂流程,不懂技术,又不会吃苦,他们比90年代那批国有下岗工人还要苦。

    32、我没有在外企干过,因为英文比较差(不过在港企干过,好像算不上外企)。我当年曾经有过机会放弃了,在2000年以前对外企神往得很,也很羡慕外企的高工资。因为周围很多人在外企,于是逐渐发现,这外企跟国企其实也差不多,特别是IBM之类的,简直比国企还国企。工资高福利好,日子轻松,人待得时间长了斗志也没了,跟温水煮青蛙差不多。于是到了今日,外企呼啦大批倒闭,失业的中产们发现,再找不到这样的工作了,国企是不可能回得去的,私企不是人待的地方。奋斗二十年,虽然有房有车,但是一失业或者退休,就全部打回原形。

    回顾我的职场生涯,我的体会是,在哪里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尽早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勤奋积累。另外还有一个前提,这个发展方向必须是自己喜爱的,人只有干热爱的事情才会有激情和动力。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多年勤奋努力,付出了也有很大收获。现在我不到40岁,已经是我挑工作不是工作挑我,到了50岁,我肯定更吃香,那时已经是行尊了嘛。搞专业技术有这个年龄优势,基本都是越老越吃香,不象当官的和当老板的,老了被淘汰是必然结局。

    33、外企真的在培养人才吗?我看到的是,外企的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岗位是不需要多么能干的人才的,只要你是个身体健康智商正常的人,经过几天工作内容和流程培训,你完全可以胜任。对于小的私营企业来说,可能会让一个人身兼数职,于是这个人积累了多方面的丰富经验,放在很多部门都能独挡一面;而在外企,你的工作面太窄了,大多数工作,都需要靠一个团队整体的运作,缺少一两个人才是不影响结果的。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弱化人的重要性,而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大公司做不到这点,这个老板就是失职的。

    34、80年代英美都曾经遭遇过大萧条,企业失去竞争力,大批白领下岗。IBM的老工程师沦落去麦当劳打工。日本泡沫经济破裂、97亚洲经济危机,在东亚、东南亚也造成了大批的白领失业,特别是中高年的白领,呼啦啦裁了一大片。许多人背负着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熬不过去的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熬过来了,怎么熬过来的很值得我们参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楼主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但是过多的担忧也没有用。我看能顺利熬过寒冬的人,过的最好的是有个小产业的,哪怕是个烧饼铺子,一个小门店,总有些受益,比什么都没有强。退一步说,现金等金融资产、房产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种东西带不来现钱,怕的是坐吃山空。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日进一文,找个能生钱的第二产业,是自保的好办法。

    35、说实在的除非是纯吃技术、经验,能完全独立开业的行当诸如修理技工医生会计师律师(好像还包括小姐……),只要给别人打工(当然不算皇粮大锅饭)就都有随着年龄增加而被淘汰的风险。别说国内,就算是国外大公司一样是赤裸裸。2000年初搞电脑的和2008年金融行业的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还至少8 9万十几万美金年薪拿着,转眼就被成批的淘汰。雷曼倒了的当天,认识的一在北美的哥们就快哭了:10月份金融硕士毕业典礼,正常情况下至少5万美金起薪+分红,转眼间全球金融人才市场上多了几万个有顶级大公司工作经验的竞争对手,其它银行还在不断裁人……

    除非是自己开业或者有不可替代的绝活,否则基本上碰到这种大商业周期循环就都是哀鸿遍野。高薪?就是要借机裁高薪的。50万一个的开了换3个15万的,干得绝对比开的那个要认真。至于开了以后漂去哪里就因人而异,早有准备的还好说,至少能尽量把房贷还清再有点存款不愁吃饭,有真本事有人脉的换个地方也就是收入少点,准备不足再没有特长的就死在沙滩上被淘汰掉。

    其实算算时间,估计最早进外企的那批也都快面临死线了(就以87年开始算好了,北京肯德基开业),除非是进入公司决策层,中层的谁也躲不过去这一刀。毕竟开公司的是来做生意赚钱,不是搞养老院的。

    36、看完很有感触,因为昨晚我见到一位大学同学,她现在很苦恼。她一直在一个大型国企里,工作多年也没混到一官半职,但是日子很舒服,收入高工作清闲而且位子稳固。但是,坏消息来了,国资委搞资产重组,他们企业被另一个企业兼并了,所有的管理后勤部门要重组。她已年近40,无法和年轻人竞争,她很忧心单位弄她去待岗,这个待岗其实就是失业,是国企特有的炒鱿鱼方式。我对她说,不能坐以待毙,还是有办法的,这个就不多说了。其实对个人来说国企与外企实际差别不大,只是国企表现的比较温情,有一官半职的人是不会被炒鱿鱼的,怎么机构调整都会有个位子的,好不好就另说了。据各位所说,外企是有一官半职都不保险,确实比较残酷。但是,这个国企的一官半职没有外企的容易获得,全部都是经过残酷的厮杀才能坐到位子上,因为竞争对手太多。

    诸位都说得是一个意思:首先要了解自己,工作的头2年就必须搞清楚一些问题:自己爱好什么?擅长哪一方面?情商、智商、财商哪样好些?无论在国企还是公务员都要升官,那么需要情商、智商高,特别是情商要很高;自己创业是三样都要,而且财商要特别出色,搞技术主要是智商高,但是基本情商也要有的。其次,要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其实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忽略的问题。例如,我是觉得勾心斗角非常痛苦还是与人斗其乐无穷?是认为凡事以利益为先还是觉得讲钱很庸俗没品?人只要干着喜爱的工作,享受工作过程,外加勤奋,一定会在15年后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出现象楼主的困惑了。试想一下,一个人工作中经常天人交战,纠结这个纠结那个,工作不愉快,日子过得难受,就算挣些钱也不会长远的。其实楼主的问题不是他在外企,而是他一直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核心竞争力有限,自然有危机感。

    37、想想过去60年的咱们国家,变化了多少。私有到共有,文化革命到改革开发,市场经济到下岗,外资企业到国有垄断企业。多少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是变了一次一次又一次?如果刻舟求剑地想这进什么什么类型的企业公司,谁又知道几年后的国家又成什么样子? 沧海转眼就桑田了,但你有自己的内功,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在自己受上,不管是管理能力也好,技术特长也会奥,语言沟通也好,社会再怎么变,你的安全感都多了不少,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所以我一直不怎么介意一定在什么什么样的公司工作,只要你有“技术含量”,哪里又多大区别的安全感?

    38、25年前,人人挤破头想进国企,20年前人人忙着下海,15年前大家都以进外企为荣,10年前大家都忙着上大学,现在都以进入ZF当公WU员为终极目标。中国的利益阶级变化太快了。谁也看不清楚未来,谁能保证ZF机关就永远不会重蹈九十年代国企大量下岗的命运?

    25年前进国企的人谁会想到下岗的命运?
    20年前下海的人谁会想到个体户消失的命运?
    15年前进外企的人谁会想到遭遇年龄的天花板?
    10年前上大学的人谁会想到毕业就失业的悲哀?
现在的公WU员,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39、看到很多人在推崇做公务员、做教师。想想若干年前,本科毕业后我就进了一个省直机关,但确实太无聊了,憋了两年实在受不了,跑去读了硕士、博士。我们博士毕业的同学90%以上都去了高校当老师,只有我这样的,因为老公安家安在了这个没有什么很多高校的南方城市,我才选择了去一家事业机构。但事实上,在高校做了六年的研究,我是深知其中滋味的,像我们这种偏社科的领域,基本上就是每天看一堆资料,然后在电脑前敲一堆天书,虽然表面上冠冕堂皇的国家课题也做了一大堆,但真不知道这些课题会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这就是我在高校呆着最困惑的地方,我那些现在还在高校呆的同学,基本上也都有这样的困惑。刚刚离开的这个事业机构还好,至少让我有机会学一些实在的东西,以至于我毕业不到两年,也有几家企业来挖我。但现在真正离开了,确实不知道前方的路会怎样啊?

    我总觉得,在这个社会上,只要你努力,总会有饭吃。我是因为在体制内的环境待得太久了(我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所以有点想离开。我厌恶这种效率低下,一切以权力为中心的生活,想干点务实的事情。 也许,我现在岁数还不算太大,还比较自信,所以才会这样选择吧。
    很多人谈到所谓的稳定生活,但现在又有多少稳定而舒适的职业呢?事业单位随时都面临改制;高校老师做科研、评职称的压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未来十几二十年,也许还会有很多高校面临破产。所以草原六月说得对,不要总幻想着不付出太多就收获财富和地位。其实真正稳定的,是自己有足够的竞争力。

    40、我想,大锅饭时代是回不去了。正常的社会不应该是达尔文主义的,西方社会其实就是拿达尔文主义来引诱中国走向歧途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正途,但也不一定就能保证给自己带来什么最自在的安全感,呵呵。这个社会充满着欺骗和陷阱,我认为对任何人的信任都是有限度的,任何时候都应该给自己留下退路,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反击能力。

    41、高速度公路上再怎么小心开车都还有危险可能呢,但是良好的习惯总是安全性高得多。凡事情都有事情的两面性。世界上有欺骗和谎言,但一样有情谊、良知和主观。还是那个道理,有了高速公路就有死人的车祸,但有比没有好。阳光性地去看待世界,才可能有更多的阳关道回报。至于所谓的"欺骗和陷阱",那就看你的智慧和眼光了,不然人和人同样的路怎么会有结果差别呢。

    42、外企员工是很可怜的一群人,做到很忙很忙累死累活,而且要是累死了就真的累死了,公司也不会管你。工资虽然高,但是税交齐来也很厉害。话说我换工作好不容易红着脸争取到了sign on bonus结果根工资加起来一起交税,靠,见面分一半,光荣的交了一半给国家,等于红着脸根公司要了钱给国家了,比雷锋还雷锋,我爱国爱得一塌糊涂。再看看人家事业单位机关的,都发现金,从来不缴税,本来看看我四金都是封顶交的,人家都是很少的,结果事业单位的去签了一个交费证明,居然是按照一万三交的养老金,我封顶才是按照九千多交的。就是说,虽然交养老金的是我,但是享受的是他们,虽然他们是按照两千块钱交的养老金。

    总之我觉得外企员工是被剥削的最厉害的一群人,生活也没有保障,只是看起来钱多。所以外企员工一定要利用自己比较精英的智商学习理财知识以及各类投机倒把知识,光光关注于工作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现金贬值的多么厉害。

    43、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其实不光外企,哪个行业都会有发展的高潮和低潮。记得读高中时,有些人放弃考大学凭家里的关系就直接进了物资局,当时看来确实是不错的,但是你现在再看看,这些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都不存在了。再看现在火爆的公务员,你觉得那就能一直这么火下去?现在不是也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外资确实已经过了最辉煌的时代,但是要马上消失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政府的优惠政策,中国稳定的政局,广阔的市场,和成熟的原材料配套系统,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中国相比。未来至少20年,外资仍然会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提升,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外资会越来越难以生存,转战内地是他们的一个选择。对个人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争取进入到高端的职位,才能抵消年龄带来的劣势。在任何行业,年纪一大把混在底层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不光是外企。

    44、我知道有2家制造业外企(欧美,小型)让大陆人做GM的。随着整个大陆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成熟(能力,经验,形象的提升)我觉得这会是个趋势。这里有几个因素:
    1)沟通能力 :尤其英语沟通能力能不能PK掉香港人,新加坡、马来人,和台湾人? 要能和欧美人就复杂问题进行深层次沟通。(发现现在职场能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随便一个工程师都能说上几句。)
    2)业务能力、经验 - 这点在部门经理级别应该没问题,但需要PK掉你的大陆同胞。在GM这一级别上与其他东南亚人比还缺少机会和经验。
    3)信任 - 尤其对高端职位这点很重要。我知道的一些东南亚人士他们求职都是在一个圈子里转,以前的老板,同事,朋友帮助推荐,可能一人高升,其他人跟着一起升。
    对大陆职业人而言,要赢得信任,首先要依赖于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当然职业道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方面不能不说大陆职业人自己也有责任,我记得前几年,有外企整个管理团队贪污搞公司钱的案例,好像还有新闻报道,然后整个团队被端掉。以前的公司,也有一些人,与人合资公司来做公司供应商的事。随着职业形象的好转,大陆人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

    45、我也代表一批人,发表一点自己的观点。今年29,以前在民企(国内排前3),然后到台企(台企第一),然后到美资(百年小企业)。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职位,什么收入,大家都保持一份警惕感,一份危机感,而且针对这个要有计划和行动。打个比方,好比农村的家禽,天天喂,平时没有危机感,主人一唤就过去了,到了过年过节要杀,它就跑不了了;野生的,天天被天敌追杀,跑的快飞的高,一有风吹草动就快速撤离,落到哪里都能扎下来。
    国企-- 谁知道从现在开始再混10,以后还能不能那么好混,谁知道所在的行业会不会发生技术革命。企业倒闭,被收购,被新人替代。
    公务员-- 这个制度再维持20年,20年后你50岁不到,国家发点补贴让你另谋生路。孩子可能刚大学毕业,准备读研,家里收入锐减,上下都养不起,你什么都做不了,卖个快餐都受不了气。
    民企-- 有几个有技术含量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要不是有点国内市场可以瓜分一下,早就歇菜了。如果多少年后,壁垒放开,能活一半都不错了。
    外企-- 就我自己现在的这个美资,其实关键的技术都在美国,业务也是美国在负责处理。大陆就是一个工厂,一个物流而已。如果国际贸易的模式发生大的变化。这边随时可以撤销。
    比如东盟和国内的贸易快速发展,工厂直接迁入越南。国内的劳动法早让外企很头痛了。
    自己创业--呵,不好说没,自己干过。不过目前在公司打工的人99%都有这个想法。而且99%*90%的人没有任何行动。
    知道房价为什么那么高吗?供需关系?为什么需求那么旺盛?因为以前做其他投资的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和环境,就歇业专门炒楼。所以可想,目前创业的环境又有多糟糕。
    当然,你有稀缺资源,又当别论。

相关阅读

    1、《搞技术的有前途吗

    2、《身在国企心很累

    3、《官场职场

目前有 3 条留言    访客:1 条, 博主:0 条 ,引用: 2 条

  1. 识字 2011年05月28日 1:15 下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有本事嘛,去国外找工作赚老外的钱。在中国的外企上班,最终赚的还是老外。

外部的引用: 2 条

  • 对年轻程序员的5条建议 « 求索阁
  • 决胜宝典:外企英文面试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