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寒菊香漫山,菊香漫山绕雾岚。岚雾绕山漫香菊,山漫香菊寒雪残。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凉夏日长香莲碧,香莲碧水动风凉。
回文诗,也写作“回纹诗”、“回环诗”。它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荟萃·赏析
1、清代女诗人 吴绛雪 《春夏秋冬》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读法: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2、唐寅 《春夏秋冬》
《春》: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秋》: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读法:
花枝弄影照窗纱,影照窗纱映日斜;斜日映纱窗照影,纱窗照影弄枝花。
以下皆仿此读法。
3、清朝 万树 《四时诗 翠蕉连环图诗》
春雨晴来访友家,雨晴来访友家花。晴来访友家花径,来访友家花径斜。
夏沼风荷翠叶长,沼风荷翠叶长香。风荷翠叶长香满,荷翠叶长香满塘。
秋月横空奏笛声,月横空奏笛声清。横空奏笛声清怨,空奏笛声清怨生。
冬阁寒呼客赏梅,阁寒呼客赏梅开。寒呼客赏梅开雪,呼客赏梅开雪醅。
此图名《升熙图》,纵横各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八字,共计七百八十四字。图中描写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若循着一定规律,可读出三至七言等不同类型的山水田园诗。图内有八十一格,暗合九九之数。解诗21900首,为一甲子之数。即365天*60年=21900 。
4、宋朝 李禺 《夫妻相思 》
枯眼望遥山隔水, 儿忆父兮妻忆夫,
往来曾见几心知。 寂寥长守夜灯孤。
壶空怕酌一杯酒, 迟回寄雁无音讯,
笔下难成和韵诗。 久别离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离别久, 诗韵和成难下笔,
讯音无雁寄回迟。 酒杯一酌怕空壶。
孤灯夜守长寥寂, 知心几见曾来往,
夫忆妻兮父忆儿。 水隔山遥望眼枯。
5、《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6、苏轼 《西江月》
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寒枝风挂。
挂风枝寒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纱,远路微香趁马。
7、苏轼 《赏花》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8、《赏花》由来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求索阁·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