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26

2012-08-10 18:15 战略·谋略 ⁄ 共 617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之一

2012-07-29 23:38

   据报道,7月CPI有望继续下滑,甚至可能跌破2%回到1%的级别。这对我国调整货币政策空间有好处,但是央行报告已经说明,8月CPI就可能再反弹。现在对于央行的政策已经很难捉摸,因为之前意外的两次降息打乱了之前的市场预期。但个人认为,这个时候适当降准优于降息。但无疑,CPI的下降有利于进一步预调微调货币政策。这一点,刚刚央行也已经表态,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未来还有继续放宽的空间。再考虑到之前包括胡总、温总都表达了当前稳增长的第一重要性,这一点就更确定无疑。另外,还有三板的消息。对于新三板扩容,个人认为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所必须的,对争着上市会起到分流作用,对资金也有一定分流作用,但总体上不会对主板市场构成重大利空。

    证监会否认了降印花税,对这则消息笔者上周就觉得蹊跷,已经单向千分之一,这印花税还怎么个降法?要降到千分之零点五单向?如此的确有点夸张,现在应该说还没到那时候,真到了官方决心做多时,那还真是有可能。之后,证监会再次强调不会停发新股,对这一点笔者也早有过分析,证监会在停发新股方面是没有绝对权力的,中国的市场一贯是非跌到市场无法融资为止,到时候更高部门就会喊停或者市场自己会停。所以,证监会不断降交易费用,但这种费用直接受益者是券商,并不在普通投资者这里,这些举措对市场稍微有效,但当前环境收效甚微

2012-08-06 15:20

    QFII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前必然需要过渡的一个阶段,给个额度去批复总比放开了让资本全流进来好吧。而这个世界的经济早已加速全球化,难道我们要像朝鲜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总是需要有个台阶,QFII的额度控制是合理的方式。所以,不必批QFII制度本身,这个制度是适合当前中国的,西方恨不得中国马上开放资本账户下的兑换,那时候就不需要额度控制了,直接全进来了。QFII,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和西方进行互相利益交易的时候的一种筹码,西方拿一些门槛来给中国设障碍,中国也拿一些门槛给西方设障碍,然后互相就这么慢慢减少障碍

    对于IPO,是因为决策层以实体经济为主,对资本市场理解得仍然太浅薄,仍然认为资本市场就是融资工具,就是只为实体经济输血,这种认识的不够加上市场上投资者占总人口比例还是少数,所以作出这样的政治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某些人,真的是经济水平不够,这一点从最近些年的经济调控政策就可以看得出来。

之二

2012-08-06 22:50

    CPI数据本周将公布,媒体报道称将进入1时代,加上央行再次强调了加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所以本月降准可能性是较高的,而考虑到稳经济已经提升到了最高层面,那么在未来大半年时间内,上项目投资将是宏观经济的重头戏。譬如,铁路建设、公路桥梁建设、城市投资建设等。所以,基础建设类股票估计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热点。而考虑到货币政策放松和宏观经济刺激预期,对房地产政策不会很严,相对来说对房地产股特别是商业地产未来阶段应该还是有机会。另外就是新经济、区域经济的超跌股票值得关注。

    最近,市场频频下跌已经使得市场信心溃散,如果相关部门再没点行动市场融资功能估计就没了,而对中国最高层面来说,股市最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融资补贴实体经济,这一功能是中国当前股市政策的核心。所以,最近政策面又开始温暖了,消息面又开始有动静了。但是,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政策的方向性改变,那么市场未来哪怕反弹总体上最大的可能仍然是昙花一现,市场仍然改变不了牛皮的弱势、熊市。至少,在新一届上来前不会有大的改观。所以,对行情不必寄予太高期望,也不要过于悲观,牛皮市就是能抓点机会做做反弹就做做,不能的话就等待和观察。

2012-08-07 11:45

   据报道,地方4万亿又启动了。地方的四万亿个人认为更多的是炒作,因为这里有个时间跨度问题。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明显头脑过热了,譬如贵州省,号称未来十年3万亿的旅游投资,要建“国家公园省”。贵州省一个省去年财政才1330亿,有什么实力要投三万亿搞公园省?3万亿怎么收回来?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人口只有三千五百万不到的一个省怎么承载3万亿?所以,个人认为地方搞投资,还是要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功能区的规划上要有统筹战略规划。否则,领导们拍拍脑袋岂不是又一堆烂尾?但是无论如何,政策面至少在未来大半年是刺激经济往上走的,这一点已经得到最高层的确认,至少换届前不会有任何变化。所以,整体宏观政策面向好在未来大半年没什么好怀疑的。

之三

2012-08-07 11:45

    欧元印的钞主要还是集中在欧洲金融体系内,同时,力保欧元也不仅仅是印钞那么简单,如果那么简单欧盟债务危机岂不早解了?现在的逻辑是,这种债务黑洞的填补一方面需要欧盟的权力逐渐整合在一起,即欧洲形成的权力核心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使得资源流动效率加快,从而弥补掉原有的漏洞。这一点就像有五个盖子十个瓶子,如果五个盖子永远不动那么只能盖五个瓶子,但如果能快速轮动,那么当我们需要盖哪个瓶子就盖哪个瓶子,就不会有需要的时候还空着没盖子的瓶子。欧债危机也是这个原理,只要他们的权力中心越来越集中,调动资源能力提高,则危机就能解开。所以,欧债危机是欧盟整合的进程,就不仅仅是印钞那么简单了

    美元调动世界资源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哪怕是现在衰落了,却仍然没有一个货币可以媲美。所以,如果美元给欧元作为背书,那么美国就能调动资源把欧盟的漏洞补上。当然,这个时候由于美国可以调动更多资源,那么也是十个瓶子五个盖子的原理,自己的危机也就会获得缓解。这个时候,美国就可以挟欧盟之力,以欧美世界资源定价权的能力和掌握世界金融游戏规则的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货币“倾销”,最终通过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海绵效应)吸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价值,之后再通过价格操控,将这些价值在欧美资本市场兑现。美国危机自解。至于欧盟,可能是危机暂缓,然后在诸如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反击时,美国再和这些反击国家配合,一举干掉欧元,欧洲国家为了以后生存,就会再次依靠美国,北约则再次充满活力,然后发展中国家如果就范就继续奴役,如果不就范该经济封锁就封锁,该战争打击就战争打击。

    至于欧盟自己,虽然有统一的欧元,但并没有统一的财政,也没有统一的政权和军权,所以欧元调动资源的能力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和彻底发挥,再加上欧元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欧盟也没有那么强大的金融定价权,所以欧盟自己宽松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比美国要小得多。只要欧盟不配合,也就是说欧盟不开闸,那么美国就不敢盲目QE3,风险太大。

之四

2012-08-07 11:45

    最近,一些莫名其妙的利好都有头没头地袭来,据外媒援引港媒报道称,中国内地官员在上周一次会议上表示,若上证综指跌破2000点,政府准备投入1000亿元托市,与会者包括证监会、央行及基金公司人士。对此,笔者认为属于传言性质,可信度不高,但是在这个时候却能对市场人心起到稳定作用,而且这种消息一般也是有人制造,也就是借机制造市场波动并通过波动获利。

    相比上述的那咋传言,关于转融通增加资金规模,增加通过债市介入资金的规模的消息却是值得预期的利好,这会对当前市场资金面压力构成一定利好作用。另外,近期关于宏观政策宽松的预期也较大,所以整体最近几天消息面处于偏多状态。

2012-08-08 11:53

    加息对实体经济影响太大,很可能会促使经济从热转向冷而最后不得不再降息。事实证明,宏观经济就是如此发展,如今再很快去两次降息,这又是忽热,通胀未来又会出现压力。宏观经济哪里经得起如此折腾呢?通胀的社会问题主要出在中下层,所以我是有过建议增加中低收入者补贴来抗通胀,这样把通胀影响降低到最低,又不影响实体经济,应比直接加息健康得多。相比2009年个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现在已经有所下降,原因就是对症下药存在问题,如果继续这种逻辑折腾,中国经济就可能出大问题了。现在最担心的是房价再大幅上涨,从而最终导致中国经济率先硬着陆。那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如今的决策者实际上并不能深刻理解股市对宏观经济的作用,依然停留在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层面上。当然,股市存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为宏观经济输血,但是股市还是一个能够控制资产价格的场所,而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可以赚钱的。中国在这方面,如今是让包括外资和个人赚了不少钱,老百姓却成了亏损的承担者,没有将股市作用提高到更高层次上去。这一点,相比美国的确差很多。华尔街对美国经济来说实际上是利用全世界的资金,来解决美国自身的很多事情,中国现在只是解决融资问题,其它基本没什么特别综合的作用。

之五

2012-08-08 15:24

    媒体和一些专家都在吹嘘应该大幅降息、降准,笔者想说的是,你们是否考虑明年通胀来了怎么办?原油价格又上93美元了,已经两次降息,还要降息,那么明年是否再连续加息?宏观经济能经受住这种一会降息、一会加息的折腾吗?天天推崇西方经济学,去看看美联储,每一次动理论那是多么谨慎。再去看看发展中国家,通胀一来就加息,一降就降息。一加就死,一降就热,我们上世纪80年代还少经历过这种状况吗?如今,却有人连历史教训都不吸取,宏观经济以CPI为核心,就知道加息和降息来调控经济,只能说无奈。笔者这里再次警告,后边降息一定要谨慎,连续降息虽然刺激经济,但这个时候一旦西方再找准机会大幅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我们就会立刻进入新的通胀周期,到时候以这帮人的思维一定是再加息,结果就是企业要快速死掉,那时候经济很快又会进入通缩。一会通胀,一会通缩,经济不死都难。这么一把好牌,2008年后如此有利的位置,最终如果搞得中国经济率先硬着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了。预调微调,最关键的是预,没事跟着CPI走而不是宏观经济本身,那是西医治标不治本。

2012-08-09 00:47

    周四经济数据将公布,相关数据对未来预期还是有较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特别是CPI和PPI已经宏观经济增长情况。相关数据如果能够继续大幅下降,货币政策近期还会动,但个人依然认为不应该再动利率,可动存准。

2012-08-09 11:53

    7月CPI重新回到1时代,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从CPI和PPI上看,今年总体上通胀是可控的,但随着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反弹以及连续降息,无论CPI和PPI都面临反弹。所以,下半年整体通胀压力虽然减轻,但未来通胀预期并未减小。更为重要的是,通胀回落是以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为代价的,而这种放缓显然是超当局预期的,所以才有连续一个月内两次降息的动作,才有一天批复一百多项目的动作,才有近期地方投资热潮的蠢蠢欲动。对此,笔者很担心宏观经济未来可能进入两难境地,毕竟现在已经有了一放就通胀一收就通缩的一些前兆,如果再来一段时间的这种忽冷忽热的宏观政策,宏观经济的确会面临更严重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部经济在结构转型上做得较好,沿海城市在进行产业升级上进行得并不顺利,而且一些地方在规划上明显存在冒进的可能。所以,宏观调控,任重道远。

    另一则消息是,国务院调研地方楼市后基本上现在看不会有太大进一步的调控政策,而督察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稳定房价。所谓稳定,不想让其涨,但也不想让其跌。而根据历史经验,稳定往往很难稳定。所以,一时半会不会进一步施压房地产领域,同时房价下降短期内应难在实现。所以,对房地产股来说,这已经算是好消息了。

之六

2012-08-09 15:17

    CPI、PPI数据出来后,至少说明两个问题:1、今年整体通胀压力的警报暂时解除;2、通胀压力警报解除的代价是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据这两点推断,未来宏观政策至少大半年的时间整体宽松无虞。但关键问题在于,明年通胀压力很可能重新回归,到时候经济增速一般通胀压力再来,政策空间必然再次被缩小。但是,明年是明年的事情,现在好像也就想着这最后半年了

2012-08-10 02:27

    报道称,楼市新政最快本月确认。之前,国务院已经肯定了16省市的调控。这实际上意味着,既然对调控满意,那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严厉新政,顶多就是对之前政策的梳理,该结束的结束,该坚持的坚持。所以,房地产调控新压力总体上是消失了,未来整体政策上应该会在对督促拍出土地开工上下功夫,这一点是为了刺激经济,因为7月份房地产投资较前面六个月下滑了,这个应该是后边的重点工作。

之七

2012-08-10 11:50

    至于腐败,中国和美国不同,美国的利益输送已经合法化了,譬如资本方要拿相关项目,能进行普通交易当然好,但很多有官方背景的项目更多的则是通过游说公司来完成,譬如有某国会议员突然不干议员了,去他们公司当个顾问,他就可以充当这个游说公关角色,搞几年整个几百万甚至更多美元,然后再回去当议员。也可以直接委托专业的由原来议员组成或和议员混在一起的说客,他们会将事情办好,国会通过法案,一切就成了法律,谁不满意都没辙。这就是美国人的游戏规则,由于都是“合法”利益输送,所以“不存在腐败”。中国则不同,中国的游戏规则是政府掌握权力,当政府权力逐渐权贵化,那么权力就有了寻租空间,也就有了行贿受贿,也就有了徇私枉法。当然这也是利益输送,但属于不合法的利益输送,这是由中国政治体制决定的。所以,站在生意人角度说,美国做生意更安全,因为有相关利于资本和权力进行交易的法律,法律上不受追究就是安全的;相反,中国则不同,换个领导可能之前的那些东西就都贬值了,所以这些人会感受到自己资产的不安全。

    在美国,总体上只要有资产就会受到保护,这是在正常情况下。但也有不正常,譬如去年不就准备通过拥有海外资产的人必须报告,这就是统计后准备吸血,而目标最多的当然是移民过来的。总体来说,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因为有钱就能调动资源,法律会保护资本,相对在中国资本更有合法“为所欲为”的空间。在中国则不同,虽然和政府、官员捆绑了可以牛B一时,但一旦那个官员倒掉,那不但可能风光不再甚至可能就此倒掉。所以,这些童鞋当然感到不安全。

之八

2012-08-10 11:50

    7月新增信贷创10个月新低。为什么?在经济转型期间,原来大笔大款的人不贷了,因为原来的经济模式已难以为继,譬如沿海的小商品制造业。但是,没有地方需要资金吗?非也,是经济结构转型还未到良性轨道,新的需要资金的地方信心不足加上转型程度不够,需要资金的程度就不同,再加上整个市场相对信心低落,导致资金的需求下降。所以,宏观经济增长压力的确不小,这是现实。但是,就此就去盲目刺激房地产业和加大地方盲目投资,可能会起到一时作用,但最后的副作用会更大,原因是那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科学的作法是,继续在经济结构转型上下功夫,继续在区域经济的功能化上下功夫,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恢复市场信心,以新鲜血液来替换原来质量差的血液。所以,现在的宏观经济调控,考验的将是智慧和眼光,衡量当前决策是否正确,也不在于一时是否经济快速复苏,而是在于方向是否正确,是否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良性循环。

 

更多精彩分析,尽在–

1、《活学三十六计 》;

2、《上合贴》;

3、《井底望天专栏》;

4、《郑永年文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