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文章
2008-01-05 22:30 控制·综述, 自动控制 ⁄ 共 2233字 暂无评论
在近期的文章中,我们 讨论PID控制器,讨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用近似严格的眼光审视这种控制器的弱点,这里我们讨论哪些目前在调节种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尽管多年以来,这种控制器已经有了大量的应用,并积累了各种各具特点的调节方法。让我们进一步仔细看一下各种不同的调节方法,以及其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吧。 艺术 即使是现在,大多数PID控制器仍然采用手动调节方式,进行反复的试验。很多控制专家青睐这种...
阅读全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阅读全文
2007-12-30 08:31 工业·编程 ⁄ 共 2970字 暂无评论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DCS集散系统: DCS英文全称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中文全称为集散型控制系统。DC...
阅读全文
简介:管晓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长江特聘教授,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等重大奖项。 记者:中国有句古话“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用这句话来形容信息科学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再恰当不过了。自动化是信息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您能否通俗地介绍一下,什么是自动化? 管晓宏:所谓自动化,简...
阅读全文
2007-12-20 22:28 控制·综述, 自动控制 ⁄ 共 1534字 暂无评论
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因为...
阅读全文
1.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正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关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将给自动化领域带来又一次革命,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历史的任何一次,从而开创自动化的新纪元。 在有些行业,FCS是由PLC发展而来的;而在另一些行业,FCS又是由DCS发展而来的,所以FCS...
阅读全文
鲁棒控制——以静制动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 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20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
阅读全文
以变制变——自适应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自适应是指生物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特征。因此,直观地讲,自适应控制器应当是这样一种控制器,它能修正自己的特性以适应对象和扰动的动态特性的变化。 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系统,这里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描述被控对象及其环境的数学模型不是完全确定的,其中包含一些未知因素和随机因素。 任何一个实际系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
阅读全文
2007-12-10 08:28 工业·编程 ⁄ 共 1608字 暂无评论
要搞清楚单片机与PLC的异同,首先得明确什幺是单片机,什幺是PLC。对此,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也许有帮助,按计算机专家的原始定义,计算机系统由五大部分--即控制单元(CU)、算术运算单元(ALU)、存储器(Memory)、输入设备(Input)、输出设备(Output)组成。早期计算机(晶体管的或集成电路的,不包括电子管的)的CU或ALU由一块甚至多块电路板组成,CU和ALU是分离的,随着集成度的提高,CU和ALU合在一块就组...
阅读全文
“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以提高发射命中率为主要目标的伺服系统理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一理论在设计与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不变的集中参数系统时是行之有效的。然而,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日趋复杂,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理论就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来。因此,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理论了。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发表了从工程观点研究最短时间控制问题的文章,尽管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