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十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15-10-25 21:31 生活·感悟 ⁄ 共 139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车轮辐条。毂(gǔ),指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车轮辐条的部分。当,持用之意。

车轮上,三十根辐条安插到轮毂里面,正是因为轮毂上有安插辐条的洞,车轮才能制成,并为车所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shān),用水和土。埴(zhí),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的意思。

和泥制作陶器,正因为陶器是中空的,所以才可以用来做盛放东西的器皿使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穿木也。户,半门曰户。牖(yǒu),穿壁以木为交窗也。古代中国,多为木制建筑。

用木头凿制成门窗,建造成房子。正因为房子中间是空无的,才可以用来居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持用器物,它的有形的物质部分,有物之利。而它的无形的空间部分,才有器之用。

本章看似简单,先讲了轮毂,又接着讲陶器,再讲到门窗房屋。然后讲有无和利用。显然,道德经的本章,肯定用本章,引申到了空间构成,和建筑美学领域,引发了很多审美思潮和灵感。这也是对本章道理的一个运用。

老子的只是为了讲空间构成和建筑美学吗?它包含这种理解,但不止于此。

老子本章蕴藏最深的内涵是,通过讲万物之间的利用关系,阐述圣人治国的道理,和道与万物的关系。

如果天地间,只有一件单独的物体,那么它随便长成什么样,也不会有其他的物体和它产生关联。而天地间,万物纷纭,那么物与物之间,就一定要发生联系。万物互联的机制是什么呢?它们又是如何才有机的紧密的互联在一起的呢?

万物唯有互联,才能成生态,有生态才能生机,才能互生互长。孤物不生,独物难长。

万物互联的机制,则是连接。宇宙的口号:连接一切。

连接一切,又是怎么实现的呢:嵌合。

嵌合的机制:有-无-有-无-有-无……这就是宇宙的万物互联协议。

辐条为有,提出一个需求,轮毂为无,提供一个接口。连接成功。物品提出一个自己要被盛放的需求,陶器提供一个可以提供盛放的接口,连接成功。人类提出一个需要居住的需求,房子提供一个可以居住的接口,连接成功。

唯有万物互联网建立起来之后,万物之间,才可能发生利用关系。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宇宙,它说能够承接的并联数,取决于它的接口和端口数:连接能力。

如果你只是一根辐条,那么注定,一生只能发生一次连接。

如果你是一个轮毂,你提供了接口支持,有三十个端口数,你可以连接三十根辐条。

如果你是一个物品,那么注定,一生只能发生一次连接:找个地方盛放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陶器,那么你提供接口支持后,取决于你的空间内存有多大,越大可以连接的物品越多。

如果你是一座房子,那么你的连接数取决于你的空间有多大,越大住的人就越多。

而治国呢,圣人有无穷的接口支持能力,和无穷多的端口数,所以他可以连接全天下的百姓。

更底层,对于宇宙来说,它的接口可以支持万物发出的连接请求,并提供和万物一样多的端口数连接万物。

最最底层,对于道来说,它的接口支持可以连接天地万物的一切的一切,因为道是最空无的存在,它什么都没有,连无都没有,所以才能连接一切。并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服务器。

利用,交互,有只能连接一次,为人所用。而无,则能越虚无越能连接无穷多的有,并统御万有,为己所用。

有无之辨,为人主者,不得不察。


附:《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