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十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015-10-28 22:02 生活·感悟 ⁄ 共 2164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夷,《说文》注,平也。本意是指,一马平川的辽阔的大平原,一眼望不到边际,空旷得上面什么也没有。这里引申指道无物无像无边无际之意。

希,《尔雅》注,罕也,罕的本意是说,一个杆子上面带着网,用来捕捉鸟类,因为鸟比较灵敏,所以不能弄出来一点动静,不然就会捕捉不到鸟儿。希,本意指少、罕见,几乎什么也没有。这里引申为道极其寂静的意思。

微,《说文》注,隐行也。指没有行迹可察。搏,《说文》注,索持也。

去看却看不见它,这就叫夷;去听却听不到它,这就叫希;去探索它,却无形迹可察。这就是道啊,它既看不到,也听不到,也无法探索的到。

《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句讲“道可道,非常道”,阐述道不可言说不可描述的特征。之所以道不可言说和描述,就是因为道既看不见,也听不见,也无法索持探寻。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诘(jié),问也。

天地万物,都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穷究其根本。一层层的追问下去。一直追问到一个这样的根源之处,它看不见,听不见,也无形迹可察。追问到这里,就没法再往下追问了。

此三者,夷,希,微,无法再向更源始的层面追问了。它们都是道的不同特征,追溯到道这里,就会发现,它们合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jiǎo),《说文》注,玉石之白也。这里引申为明亮。

昧(mèi),《说文》注,旦明也。指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这里指昏暗不明之意。

道,既不是明亮的,也不是晦暗的。

明亮的,说明有辐射,可以探知。晦暗的,说明没有辐射,大概相当于现在物理学界讲的暗物质。而道德经认为,道,既不是有辐射的物质,也不是暗物质。它不明,也不暗。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任何形式的“物质”。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说文》注,索也。很多人注本句,强把绳同冥,这样很失当。绳,这里就是指绳的本意。第一个绳是名词,第二个绳做动词用,绳绳,用准则法则去定义标划的意思。不可名,不可描述之意。

本句是接上句,因为道不明亦不暗,索无可索,求无所求,察无可察。自然也就无法用人为制定的准则和法则去定义标划,并进而描述它。

现在的科学,描述的只是天地万物,只能穷尽“物”的层面。或者说,只能穷尽宇宙。至于宇宙怎么来的,生出宇宙的那个更源始的存在,是什么,这是无法探求的。

索无可索,不可描述,不可说,一番探索之后,道还是道的样子,只是它不表现出任何的“物质”形式和属性。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惚恍,昏昏默默。

道存在吗?当然存在。可是对于一个看不到,听不到,也探索不到形迹的东西,如何才能说明它存在的真实性呢。本句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无状之状,道的形状,就是没有任何形状。

无物之象,道的形象,就是没有任何的物质形象。

这太难以想象了,到底怎么才能体会到,道的存在呢。

道德经说,不看,不停,不索,不思。进入一种彻底的昏昏默默之境,道差不多就是那种样子。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恍惚之境中,向前迎着道,却看不到它的开端在哪里。跟在它后面随着它,却看不到它的末尾在哪里。

因为道,无状无像,故迎无可迎,随无可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有生于无,今生于古。

天地万物的一切,都起始于无,无又起始于道。

认识天地万物,穷究他们的根本,不正是要探求他们的根源吗,只有了解事物的根源,才能了解它的本质。

而现代存在的,正在发生的事,在足够久远的以前,都是不存在的。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物,则又是从久远的不存在的空无中萌发出来的。

时间继续流转。万物还在永不停息的向前演化。越来越多的,本来不存在的事物,被萌生了出来。这么多复杂繁复,而有瞬息万变的世界,到底要怎么才能把握它们的本质呢。

今天的有,都来自过去的无。

好比,计算机,并非生来就有。在计算机本发明出来之前,关于怎么制造计算机的学问和方法,只是静静地隐匿在一团虚无里,等待有人去把它抱出来。诸如此类,现在的所有事物,都是先前不存在,后来被人从一团虚空里抱出来的。

所以,若要不被纷纭变换的事物变迁蒙蔽了眼睛,并进而把握它们的本质。那就要返回到,万物萌生的起源出,知道它们的根源,才能了解它们的本质。

只有了解了本质与原理的事物,才可能驾驭它们。

如果能够了解掌握万物变迁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迹规律和源流脉络,那么我们就可以驾驭现在正在发生的存在的事物。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纪,《说文》注,丝别也。把丝丝缕缕的理清楚的意思。后多引申为记载。

能知道事物在过去是怎么起源的,这就可以为道演化出万物做出纪传。

有道者,通天彻地,无所不知,何以能如此呢。

道德经认为,若要通天彻地,须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自然万物的总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道。能体察大道,就可以掌握万物。

按照现代人比较喜闻乐见的说法,就是读史使人明智。而如果把道演化万物的轨迹都探查一遍,都追本溯源,那么天底下还有你无法理解的掌握它本质的事物吗?

既然自然万物,天下之事,都洞若观火,了如指掌。那么,还有什么事,是你不可以统御的呢。如此,则能有天下,治天下。


附:《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白云先生解《黄帝阴符经》:上篇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