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16-06-30 21:30 生活·感悟 ⁄ 共 1060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上一章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天下的至道,不以智治国。具备了这样统治之道的圣人,其德可至玄德。玄德是对统治者道德上的最高要求,君主有玄德,则天下必大顺。大顺是天下大治的最高境界。本章接着上一章,继续从君民关系的绝对,继续阐述玄德之德。

内圣外王,有玄德则内圣,圣人以玄德泽之于天下,则外王。

相关阅读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七):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以江海之为百谷王,来比喻圣人之为天下王,阐述了圣王之德的如下几个特征:厚以载物,虚以待物,静以定物,下以承物,曲以容物,慈以蓄物,乐而成物。这是借圣人之德,而施天地之德。

圣人对百姓,就如同天地对万物那样,方能内圣而外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上民,指圣人牧天下。民自化,而为君王牧。


圣人要成为天下之王,应该行不言之教。道不言,德不信,以言为信,则德不足。不足则寡信,寡信则败之。

故以言立教,以信为常,以行为善者,不足以为天下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欲先民,圣人以无为用天下。民以有为,为天下用。

以身后之,指上无为。唯上无为,方能下有为。唯下有为,圣人才可以用天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上不教而民自化,民自牧而天下治。百姓皆谓:我自然。故太上,不知有之。百姓并不会觉得,有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压迫着他们。

处前而民不害,牧之用之,育之成之。上有玄德,则下有大顺。上无为而用天下,百姓自为自成而为天下用,臣民各事其务,各负其责,虽有成败,亦无责归于上,故圣人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牧之以安,用之以利,育之以成,蓄之以长久。上有玄德,下至大顺,天下太平,治之至矣。如此太平之世,百姓自为自成,自足自富,自得自乐,故万民莫不拥戴,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与民争上,不与民争先,不与民争利,是谓人主不争之德。

人主争上,以一己之智,一人之断,教而牧之,则民难自牧,且伪诈并出。人主争先,则上有为,上有为。下有为,上亦有为,则上与下同道,则不主。故上有为,不足以用天下。

于民泽被,则民归附,与民争利,则民散。

人主无为而不争,用天下而有余,是谓天下莫能与之争。臣民有为而自然,是谓为天下所用而不乱。

用天下者为王,为天下所用者,为臣。静则圣,动则王。人主用天下,而不为天下所用,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至道学宫谈道德经(六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