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地摊影评:《人民的名义》线索分析与脉络解读—EP41

2017-04-22 21:56 官场·职场 ⁄ 共 261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昨天的文章在吕梁的问题上,推测这是高育良利用吕梁与侯亮平的矛盾,刻意安排的调查负责人。

但后来有朋友指正,认为这一选择更多出于季昌明的意愿,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吕梁当时担任着检察院的纪检组长。

但无论出于哪种原因,吕梁毕竟和侯亮平产生过矛盾,即使不会诬陷侯亮平,但也很容易带着成见办案。

因而办案伊始,他的思路就与高育良、肖钢玉保持了一致,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侯亮平有犯罪的可能。

就剧情中对一些有限的描写来看,吕梁是一位很有原则,直白而不讲情面,但对领导指示也很相当遵守。

当季昌明委婉而含蓄地向吕梁表示 侯亮平很可能是被诬陷 时,吕梁直白地一句话就点破的季昌明的意思。

这直接的回答,让季昌明都有些下不来台面,不得不讲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掩饰。也许这就暴露出了吕梁多年来不得升迁的原因之一——不懂暗示,胸无城府。

很多时候,出于种种考虑,领导的真实意见不能很清晰地向你表达,需要你自己取揣摩领悟,然后执行。毕竟,表态是有风险,要担责任的

例如在第一集中商议丁义珍案时,高育良并没有向季昌明传达自己的意见,但通过几次提问,很巧妙地就将态度表现了出来,季昌明心领神会,很快就由模棱两可变为支持拘捕,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面。

这这样的意见,高育良不能直说,否则会议局面将会更加紧张,与李达康面临直接冲突。而季昌明察觉出端倪,也只能执行,不能较真问个明白。

城府是怎么炼成的,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忍着不说,忍着不问的过程中炼成的。

在侯亮平的问题上,季昌明当然要保护,但这样的态度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否则倘若传出去,很可能会被某些人视为包庇。

这样一些可能违反原则、要承担责任与风险的话语,只能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出来。

因此,吕梁的点破才会令季昌明大为恼怒。毕竟,领导用人,还是季昌明这样懂规矩的人用着顺手,而吕梁这样的直人就不方便了。

但直人也有好处,当人人都知道你不拐弯抹角,直白爽快的时候,别人不能说没法说的话,直人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来。

肖钢玉曾经对吕梁说过,不要被某些人带错了方向。季昌明也对吕梁说过,不要按着某些人定下的思路去考虑。

显然,他们二人都知道,尽管吕梁说了一些与自己意见相悖的话,但都只是对事不对人,因此并不去怪罪吕梁本人。

倘若真是季昌明推荐吕梁调查侯亮平,确实极为合适。倘若吕梁真的保护了侯亮平,与肖钢玉发生激烈矛盾 ,也不会授人以柄,被当作包庇。

更何况吕梁还有个突出的优点,不仅实事求是,对领导的指示也极为遵从。

而在城府上面,沙瑞金、高育良、田国富显然更是功力颇深。

三人在省委大院内散步时的一段谈话,句句藏锋,却又都不露声色。

沙瑞金只是讲了些汉东的现实条件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务虚情况,但田国富转瞬就接过话将话题转向了吕州美食城,将矛头对准了高育良。

尽管这是高育良身上的一大污点,但他并没有拘泥于这一错误,反而将错误转变为成绩,并借此将矛头从自己转移到了赵立春身上。

但田国富不依不挠,仍要将事情和高育良联系在一起,直到高育良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才不再坚持此话题。而沙瑞金对高育良的承认与改正错误,也表示出相当满意。

高育良败下一阵后便主动出击,很自然地将高育良关于“八项规定”的话题转移到了侯亮平被举报一事上,以此再对沙瑞金施加压力。

导演好像生怕观众被高育良的城府所迷惑,分不清善恶忠奸,通过画外音的方式,从田国富的角度将高育良的心理剖析了一番。但田国富、高育良尽管本性两异,但手段与权谋,其实也大同小异。

毕竟借力打力,借刀杀人是谁都会的把戏。规章制度是死的,关键就看怎么解释,由谁来解释。

而高育良不仅借了沙瑞金的力,也借了李达康的力。

无论李达康是出于何种目的,来打听侯亮平的案子,高育良在这里讲出来,显然是要表达李达康是支持对侯亮平采取更严厉的措施的。

当然,李达康是不会将这种态度直接表达给高育良的,但高育良就这么说了,合情合理的推测,谁又能不信呢。

而田国富适时地也佐证了高育良的观点,李达康也向他了解过侯亮平的情况。

尽管田国富没有明说李达康的实际态度,但在高育良刚刚的一番添油加醋之后,田国富什么都不说,其实也就是同意高育良的观点了。

田国富不仅仅只是针对高育良一个人,但显然,李达康也是田国富纪委的目标之一。

在高育良与李达康联手的压力之下,沙瑞金终于提出了让侯亮平回到北京离开汉东省。

到此刻,尽管沙瑞金和高育良都还在谈侯亮平,但真正的意思已经不在于此了。

对遭到举报的侯亮平进行审查天经地义,无论是停职反省还是直接立案,都算是在合理的程序内。

但将有贪污嫌疑的侯亮平调离汉东,这一做法就有些不寻常了。侯亮平是带着查“1·16”案件任务来到汉东省的,此时案件查到一半,什么结果还没出来,自己竟要惹得一身骚悻悻离开。

究竟是为了刻意包庇所以将其调离汉东,还是利用举报将其排挤离开,沙瑞金和高育良都明白,问题的重点不在侯亮平是否受贿上面。

沙瑞金调走侯亮平,只能说明他对于干部队伍的整顿,要暂时放缓了。

沙瑞金的退让不仅来自与高育良与李达康的压力,也来自于境外媒体的舆论压力。

外媒大肆宣传沙瑞金是要针对赵立春,自己倘若再强行袒护 与赵家 战斗在一线的 侯亮平,岂不是授人以柄,将此事发酵得更加不可收拾。

沙瑞金也需要权衡。就像在第一次常委会上,当高育良的话题得到了大多数常委的支持,沙瑞金的干部政策推行不下去的时候,沙瑞金也选择了退让的态度,搁置了这一争议。

但搁置争议不代表不解决问题,毕竟他是带着中央的指示而来,沙瑞金自己也没有放弃的权力。

然而沙瑞金不是侯亮平,他不能事事都猛打猛冲不留情面。沙瑞金所处的地位要比侯亮平高得多,侯亮平可以做孤臣,沙瑞金不可以。

外媒的文章可能对普通的低级别干部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对于沙瑞金,还是需要顾虑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倘若外媒以讹传讹,自己越身居高位越容易受到冲击与中伤。

因此,沙瑞金的退让,只能是权宜之计,是对汉东省,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毕竟历史上,众多顶着各界压力强行实施改革整顿的政治家,其下场都不会太完美。

本集中最大的亮点则在末尾,孙区长怒怼达康书记的剧情终于上演了。

这一剧情,精彩的地方有很多,孙连成、李达康、沙瑞金、田国富感觉都有各自的想法,今天来不及写完,而且剧情戛然而止还不够完整,明天的文章会进行详细的解读。除此之外,还有李达康对侯亮平的态度也有很多值得一说的地方。

今天白天一直有事,拖到晚上才终于更完,谢谢大家理解的一直的支持,有空的话可以帮忙点击下下方小广告。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摊文学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