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轻松读懂商君书:说民

2022-01-24 09:47 历史·地理 ⁄ 共 7885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

辩慧,乱之赞也,意思是以口舌之争论智慧,会助推乱象,这里的赞,是和赞助的赞是一个意思,也就是空谈一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礼乐,淫佚之徵也,意思是礼乐制度已经成了得过且过享乐主义的温床。儒家的礼乐制度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可以维持良好的秩序,但是当天下大乱之后,这个制度无法重新建立良好的秩序,只会让人陷于安逸之中,对此我们前面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论述。

慈仁,过之母也,意思是人犯了错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这是人去犯更多的错误的根源。没有原则的溺爱是最大的伤害,想必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儒家在战国时期就是扮演了溺爱孩子的家长的角色,一听到严刑峻法就觉得残暴。任誉,奸之鼠也,意思是任用人只看虚名不看实绩轻信推荐,就有了奸臣当道的隐忧。鼠,这里是隐忧的意思。

轻松读懂商君书

乱象有了助推才能四处流行,骄奢淫逸有了温床才能做起来,错误有了根源才能产生,奸臣有了空子可钻就无法制止。如果这八种现象泛滥,那么老百姓就不服从管理了。民胜其政,就是百姓不服从国家的管理,政胜其民,就是百姓服从国家的管理。

很显然,百姓不服从国家管理,国家一定衰弱。百姓服从国家管理,军力才能强大。所以说如果让百姓不服从管理的八种做法泛滥,国君就无法组织百姓保家卫国,国家一定虚弱灭亡。如果杜绝让百姓不服从管理的八种做法,国君就能组织百姓保家卫国,国家一定兴盛称王。

百姓服从国家管理,这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都想让百姓打仗的时候不怕死,干活的时候不怕苦,可是凭什么啊?真当老百姓是傻子吗?做到这一点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老百姓能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如果有人祸害老百姓,君主能站在老百姓一边消灭害人精。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用善,百姓就会亲近亲人包庇犯罪,任奸,百姓就会亲近制度大义灭亲。什么是用善呢?就是合而复者,意思是好人坏人一样对待。什么是任奸呢?就是别而规者,意思是好人坏人区别对待。好人坏人一样对待,说明法律不能惩恶扬善,保护自己只能依靠亲友。好人坏人区别对待,说明法律可以惩恶扬善,保护自己可以依靠法律。

所以说,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好人坏人都一样对待,大家只能依靠亲友保护自己,必然会包庇自己的亲友,犯罪了也会帮他们隐瞒。好人坏人不一样对待,大家必然不敢包庇犯罪,而是会选择大义灭亲,这样犯罪分子就会得到应有的处罚。

如果大家都包庇犯罪,让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么法律就形同虚设了,这叫民胜法。如果大家都举报犯罪,让犯罪分子都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法律就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了,这叫法胜民。法律形同虚设,国家一定混乱,人人遵纪守法,军力一定强大

如果搞无罪推定以良民治,对坏人都不进行合理怀疑,会有多少人逍遥法外?如果搞有罪推定以奸民治,对好人也进行合理怀疑,还会有人逍遥法外吗?所以说,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那些解读成用好人治理国家就会乱,用坏人治理国家就会强大的,脑袋大概是被驴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法治问题,商鞅是不是已经早就算计到了?现在的人怎么钻法律空子祸国殃民,商鞅是不是早就看透了?怎么解决问题商鞅是不是给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了?怎么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商鞅是不是也给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了?敢不敢用, 要看自我革命有没有决心,能不能放下心里的那些私念

国以难攻,起一取十,国以易攻,起十亡百。国好力,曰以难攻;国好言,曰以易攻。民易为言,难为用。国法作民之所难,兵用民之所易而以力攻者,起一得十;国法作民之所易,兵用民之所难而以言攻者,出十亡百

如果能下定决心,抛弃私念,就会一分努力十分收获。如果得过且过包庇放纵,就会十分付出百分损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长期保持艰苦奋斗很艰难。夸夸其谈不务正业很容易。而老百姓容易被不务正业的夸夸其谈所蛊惑,结果是先甜后苦,而难以接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苦后甜

到底是只管自己这一代享福,不管后代子孙被永远奴役,还是苦了自己这一代,造福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过好日子,没有大公无私的胸怀是做不出正确的选择的。从顶层设计上就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国家,攻打夸夸其谈不务正业的国家,一分付出十倍回报。从顶层设计上就鼓励不务正业夸夸其谈的国家,攻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国家,十分付出百倍损失。

为什么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也能打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是因为新中国在顶层设计上把人民群众都组织和发动起来了,大家都在为国家做贡献,没有不务正业的,也没有夸夸其谈的,大家关心的都是怎么把国家建设好,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强大

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则民利;用赏,则上重。法详,则刑繁;刑繁,则刑省。民治则乱,乱而治之,又乱。故治之于其治,则治;治之于其乱,则乱

罚重,爵尊,意思是刑罚重,让爵位很容易失去,爵位才显现出尊贵。赏轻,刑威,意思是赏赐轻易得不到,得到了之后才会珍惜,不敢因犯错失去赏赐,刑罚才表现出震慑力。爵位尊贵,君主才是爱护百姓。刑罚有震慑力,百姓才会拥戴君主。

如果爵位很容易得到,得到了之后又很难失去,爵位就不珍贵了,刑罚也没有震慑力,也就没人当回事了,君主赏赐爵位的时候人们也不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爱护。只有爵位很难得到,得到之后又很容易失去,爵位才会显得珍贵,因为害怕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必然对刑罚感到畏惧不敢犯法,刑罚才有了震慑力。

所以强盛的国家施行刑罚惩处坏人,老百姓就会得利。用赏赐奖励好人,君主就会获得威望。法律完备,刑罚就会无死角,刑罚无死角,犯罪的就会少。历史上存在治乱循环,治好了又乱,乱了再治,治好了又乱。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

如果用把国家治理好了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国家一定治理得好。如果用把国家治理乱了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国家一定治理得乱。治理国家是有固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人都不能凭主观臆断想当然来治理。但是很多时候,用拍脑门子想当然来治国的人太多了。

    民之情也治,其事也乱。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老百姓内心都是希望国家能太平安定的,但是他们做的事却又是让国家生乱的。比如很多人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亲友犯罪了不举报反而去包庇,给孩子走后门挤掉别人的位置。之所以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是因为法律对违法者的处罚太轻,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小错得不到惩罚,人的胆子会越来越大,最终犯下大错。所以施行刑罚,应该是轻罪重判,那么轻罪也就没人敢犯了,轻罪都没人敢犯也就不会有重罪了。这就是用把国家治理好了的方法来治理国家。重罪重判轻罪轻判,那么轻罪就会不停有人犯,最终犯下大罪。这是用把国家治理乱了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所以说,轻罪重判,那么就没有人犯罪,也就不会有人受到刑罚,国家也就不会出问题,国家就会强大。重罪重判轻罪轻判,那么就会有人不断抱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不断有人受到刑罚,国家就会问题不断,国家就衰弱了。为什么以前醉驾成风?因为轻罪轻判交个罚款就行,犯罪成本太低。为什么现在醉驾的越来越少了?因为轻罪重判要负刑事责任,犯罪成本太高了

现在之所以很多犯罪现象屡禁不止,就是因为犯罪成本太低了。废除死刑就是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施行仁政,这是对遵纪守法的人民的犯罪是谁在推动重罪轻判?是不是那些犯了死罪的罪犯?总不可能是恶性案件的受害者吧?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能明白某些法律界人士的屁股到底坐在谁的一边。

    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民怯,则杀之以其所恶。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

勇敢的老百姓怎么才能让他更勇敢呢?就是赏赐给他想要的东西。胆小的老百姓怎么才能让他的胆子大起来呢?就是用他厌恶的东西来约束他。所以说,对胆小的百姓用刑,不勇敢就会受到刑罚,他就会变得勇敢。对勇敢的百姓用赏,他就会视死如归。胆小的百姓变得勇敢起来,勇敢的百姓视死如归,这样的国家一定无敌于天下。

现在有一股歪风,就是美化投降的战俘,主张善待战俘,丑化视死如归的英烈,并美其名曰人文关怀。如果这样搞,拼死作战的烈士战死沙场,胆小投降的战俘受到礼遇,谁还会在战场上拼死作战保家卫国?这些宣扬异端邪说的人到底是为谁的利益服务?

    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

老百姓贫穷了会让国家削弱,老百姓富裕了之后就会滋生很多不正当的欲望,有了不正当的欲望就会滋生国家的蛀虫,有了国家蛀虫国家也会削弱。也就是百姓穷了不行,要让百姓富起来。百姓富起来之后容易滋生奢靡之风败坏社会风气,也不能对此放任不管。

所以贫穷的要用刑罚督促他们去劳动,就会富起来。富裕的要鼓励他们贡献财富造福大众,这样他们就不会占有过多的财富。这里讲的是控制贫富差距的问题,不能穷的太穷,富的太富,而是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贫穷的人相对以前变得富裕,让富有的人相对以前变得贫穷,这才是把国家治理好的方法。

很多对文言文缺乏基本理解能力的人把这一段话断章取义解读为商鞅见不得百姓富起来,富起来了还要让百姓穷回去,这就是典型的恶意抹黑了。只要不是装傻充愣,就算从字面意思理解也不应该有这种解读吧。让穷的变富了,再让富的变穷了,是商鞅有病还是你有病?

这里的贫富都是相对于他原来的生活水平而言的,现在的富豪都捐款上千亿支持共同富裕,博得乐善好施的美名,相对于捐款前他们无疑是变穷了,这就是损之以赏的令富者贫。发展产业项目,鼓励劳动创造收入,实施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相对于工作前他们无疑是变富了,这就是益之以刑的令贫者富。

只有穷人变富了,国家才会强大,富人都把钱用于发展国计民生而不是个人挥霍,就不会用糖衣炮弹败坏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不被败坏,就不会滋生国家的蛀虫。国家持久强大还没有蛀虫,一定能称王天下。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故刑多,则赏重;赏少,则刑重。民之有欲有恶也,欲有六淫,恶有四难。从六淫,国弱;行四难,兵强。故王者刑于九而赏出一。刑于九,则六淫止;赏出一,则四难行。六淫止,则国无奸;四难行,则兵无敌。

不劳而获就会受到刑罚,那么所有人就都会去参与劳动比贡献,这就是刑生力。都热火朝天搞建设国家就会强大,这就是力生强。国家强大了就有了威势,这就是强生威。国家有了威势才能守护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威生德。所以说,德生于刑,守护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是消灭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人。

所以说刑罚多才显得赏赐的贵重,赏赐才有了激励意义。赏赐少才显得刑罚的严重,刑罚才有了震慑意义。这就是说,刑不可姑息,赏不可滥用。但是很多人是反着做的,刑总是姑息,赏总是滥用,结果就是刑罚无法震慑犯罪,赏赐无法激励立功。

老百姓有喜欢的东西也有厌恶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有六种容易做得过分的,厌恶的东西有四种很难去做的。六淫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会追求过分的欲望形成奢靡之风,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是没有上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欲壑难填。四难,就是务农、力战、出钱、告奸。不怕累辛勤劳作,不怕死奋力作战,不贪财回馈社会,不护短举报犯罪,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如果不控制人的欲望,放纵奢靡之风盛行,国家就会衰弱,如果让老百姓不怕累辛勤劳作,不怕死奋力作战,不贪财回馈社会,不护短举报犯罪,这个国家一定强大可以打败一切敌人。所以对从六淫的多数人的进行处罚,对行四难的少数人进行奖赏,这就是王者刑于九而赏出一

要想满足过多的欲望,靠正常的劳动收入是不行的,得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才行。如果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成了社会风气,就不可能有人行四难了。所以穷奢极欲的人都受到处罚,奢靡之风就会被制止。行四难的人都得到奖励,大家就会去效仿。六淫被制止住,那么国家就没有奸邪;四难得以推行,军队就会天下无敌。

    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民非一,则无以致欲,故作一。作一则力抟,力抟则强。强而用,重强。故能生力,能杀力,曰攻敌之国,必强。塞私道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使民必先行其所要,然后致其所欲,故力多。力多而不用,则志穷;志穷,则有私;有私,则有弱。故能生力,不能杀力,曰自攻之国,必削。故曰:王者,国不蓄力,家不积粟。国不蓄力,下用也;家不积粟,上藏也

老百姓想要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得到的渠道只有农战这条路,老百姓不从事农战,不为国家做贡献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就会去从事农战。老百姓都积极从事农战,国力就积累起来了,国家就强大了。商鞅不厌其烦地说劳动创造财富,就是因为这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

国力强大起来了再正确使用国力,那么就会越来越强。所以能通过农积累国力,也能通过战使用国力,这就是可以攻打敌人的国家,一定强大。这就好比是说,富裕了有钱了不能满足于吃好喝好,还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结束分裂战乱统一天下, 实现天下太平。

把投机取巧的歪门邪道都堵死不让老百姓想入非非,给他们一条通过农战获取名利的通道,由于是唯一的上升通道,他们一定会格外看重,都会去从事农战实现自己对名利的追求,那么就会充满了进取的力量。这股进取的力量如果不能通过农战发挥出来,那么就会丧失从事农战的志向,没有了从事农战的志向,从事歪门邪道的私心就会滋生,也就会变弱了。

所以说,能积蓄力量不能使用力量,国家会形成内斗的局面,一定会削弱。所以说,王者,国不蓄力,也就是国家要使用国力完成更大的目标,直到统一天下实现天下太平。家不积粟,也就是说个人不积攒过多的财富挥霍浪费,要有更高尚的目标,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国不蓄力,下用也,下用就是说要用来造福老百姓;家不积粟,上藏也,上藏是说不用于个人挥霍而是要支援国家建设。

    国治:断家王,断官强,断君弱。重轻,刑去。常官,则治。省刑,要保,赏不可倍也。有奸必告之,则民断于心,上令而民知所以应。器成于家,而行于官,则事断于家。故王者刑赏断于民心,器用断于家。治明则同,治暗则异。同则行,异则止,行则治,止则乱。治则家断,乱则君断。治国者贵不断,故以十里断者弱,以五里断者强。家断则有余,故曰:日治者王。官断则不足,故曰:夜治者强。君断则乱,故曰:宿治者削。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商鞅把治国水平分为三个等级,违法犯罪行为刚露出苗头还不等实施就被家人亲友制止了,这是第一等,犯罪已经实施经过官员的审判让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第二等,犯罪行为普遍发生但是官员制止不住,社会治安普遍恶化,需要君主亲自出马解决问题,这是第三等。

商鞅在这里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列为依法治国的最高水平,就是因为这是群防群治,实现了百姓的自我管理。自古及今,人性没有改变,管理人的方法也就不会改变。接下来,商鞅用非常精炼的一段话把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必须遵守的几个原则讲清楚了。

依法治国第一步立法:以轻罪重判的原则立法,结果就是重刑产生震慑力消灭了犯罪现象,也就是重轻刑去。这样的立法原则出发点是为了保护遵纪守法的善良百姓,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这才是真正的零容忍。立法的时候对犯罪分子的任何怜悯姑息都会让犯罪分子钻空子逃脱刑罚,所以说,立法必须为民,第一步错了下面就会全错

依法治国第二步普法:官员做好普法工作并带头守法,各级官员的职责是自己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还要让自己管辖的所有的老百姓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样的话国家才能治理的好,这就是常官则治。商鞅甚至认为,如果因为普法工作没做好让老百姓犯了法,负责普法的官员要与民同罪

依法治国第三步执法:确立监督机制,建立连坐制度,压实每个人守法护法的责任,如果亲友有了犯罪的苗头或冲动,要及时予以制止,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充当冷漠看客,要承担连带责任,接受与犯罪者相同的处罚。对勇于同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人要及时给予奖励不得食言。这就是省刑,要保,赏不可倍也。

依法治国第四步更法:现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现实条件改变,就要与时俱进完善法律,及时把新出现的犯罪现象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写入法律并及时传达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知道,这样的话对上级的命令,老百姓就知道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去执行。这就是有奸必告之,则民断于心,上令而民知所以应。

依法治国第五步成法:总结基层先进经验并推广到全国。法律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就是器,法律要在最基层发挥作用,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就是器成于家,基层的先进经验要推广到全国,这就是行于官,最终实现所有问题都消灭在基层萌芽状态的目的,这就是事断于家。这时候,就实现了人民的自我管理,这就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色的法治社会。

都说中国没有民主,如果民主是一人一票的民主的话,中国当然不会有,因为那不过是忽悠傻子的游戏而已人民当家做主实现自我管理才是真正的民主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罚什么,奖励什么,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从而建立维护人民利益的法律体系,这就是刑赏断于民心。让法律简洁明了并宣传普及到每个老百姓的心里,让他们学法懂法用法护法,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器用断于家

法治严明,就会上下一心,这就是治明则同,法治不严明,就会上下离心,这就是治暗则异。上下一心法治就能得到贯彻,这就是同则行,上下离心法治就得不到贯彻,这就是异则止,法治得到贯彻就是天下大治,这就是行则治,法治得不到贯彻就是天下大乱,这就是止则乱。法治得到贯彻,老百姓就能把身边的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治则家断,法治得不到贯彻,整个国家违法犯罪屡禁不止,大案要案层出不穷,需要君主亲自过问,这就是乱则君断。

君主都希望违法犯罪在基层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形不成大案要案需要自己亲自过问,这就是治国者贵不断,所以最好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就是以十里断者弱,以五里断者强,家断则有余。当天的问题老百姓当天就自己解决了这是最好的,如果需要官员裁决就属于次一等了,这就是日治者王,官断则不足。如果官员加个班当天也把问题解决了,也可以算比较不错了,如果官员解决不了需要君主亲自过问,那就说明这个国家要乱了,这就是夜治者强,君断则乱

所以说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吵架的时候及时劝止就是日治,没劝止住动手打架了需要官员裁决就是夜治,官员没处理好,第二天继续打,出了人命惊动了君主了,这就是宿治,宿治的国家一定削弱,所以说宿治者削。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听谁从谁呢?当然是法了,这时候才算是实现了全面依法治国

商鞅的法治思想到底有多么先进,由此可见一斑,中国先进的治国理政理念其实都是祖传的,文化自信的时候我们把国家管理的太平安宁,繁荣富强。文化不自信的时候,国家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有多么重要。

来源:公众号“青云读历史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轻松读懂商君书:壹言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