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导师给我的一些忠告

2008-05-30 10:38 学术科研 ⁄ 共 187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是今年刚入学的博士,我的学校只能算是三流的,导师是行政干部,第一年带博士,也不是学院的牛人。但是通过和他多次交流,我感觉自己收获不少,下面是我总结他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仅供参考,如果不同意,请不要强烈抨击,谢谢!我是工科的,所以以下观点均以此为基础。

1、真正博士毕业时的状态

一个靠真才实学的博士生毕业时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状态,不论他是在一流学校还是三流院校。首先,他应该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博士生要毕业就必须创造知识,要创造知识就要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然后才能创造出所研究领域的一点点新知识。通过量变引起质变,人也就脱胎换骨了。其次,他应该还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因为博士论文是世界上最难写的论文,你都完成了,那么应该感觉无比自豪骄傲,同时也创造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知识,那么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领域不能征服?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一个刚毕业的博士,一个成才的博士是意气风发的,是无所畏惧的,因为前面的路上已经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了。

2、做项目和做论文

做项目和做论文应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有的人认为没有项目就做不了论文,其实不是这样的。做项目是用最简单的算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而做论文是寻找一种复杂精妙的算法来解决一个不太复杂的问题。有项目可做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用苦苦寻找课题,但他们也是痛苦的,因为做项目的东西放到论文里根本毕不了业。无项目可做的学生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任自己的思想翱游,创造出辉煌的成果,他们也是辛苦的,因为这条道路完全要靠自己披荆斩棘。不过,不论项目还是论文都是以算法为核心的。算法的创新要验证必要性和完整性两方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博士毕业问题就不大了。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导师的课题,一个靠自己摸索。实际上,不论是哪个来源,最终要毕业的话都要经过两个阶段:知识积累阶段和知识创造阶段。知识积累阶段可能对于那些牛人的弟子来说,相对容易些,但是现在处于信息时代,实际上查找资料等已经很方便了,可能差别就在于硬件条件。知识创造阶段是知识积累阶段的升华,是一个质变过程,所有博士生毕业就要创造知识,才能写好博士论文。以windows为例,windows操作系统不论如何先进,过几年总要推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这些新的操作系统是对原有操作系统的一些技术的改进或者是新技术,所以由此而知,即使你认为很成熟的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能够创新的地方,关键是你对这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究竟了解多少,如果它有几百个能够改进的地方,只要你能提出一两个新的知识和技术改进一个甚至是半个地方,你也就是向前迈进了一小步,人类知识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不论是牛校还是一般院校的博士生应该有深远的目光和卓越的见解,要沉住气,厚积薄发,才能有所创造。同时,这个创造过程可能只是很短的时间,也是最痛苦和最难熬的时间,挺过去就是光明。

4、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

如果说导师是命令硕士生干活的话,那么导师和博士生应该是探讨式的。因为博士生要毕业就要创造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以前不存在的,既然是以前不存在的,你的导师也不知道,他也不懂,所以他们的关系应该更像是朋友。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导师能够全程指导自己的博士生,那么这个博士生永远不如他的导师,而培养博士的目的应该是要超越自己的导师。有些人总是说自己导师对自己课题内容不了解,不懂得指导,其实本来就应该这样,导师总是希望学生比自己出色,所以才要他们研究自己都不明白的东西。所以一篇博士论文总是要经过三番两次的修改,才能最终定出个大概,否则这篇博士论文就是不合格的,因为你所写的东西都是已知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博士培养的意义。博士生和导师交流的主要是三件事:第一是针对自己的课题可以向导师提建议要求改善硬件设施;第二是通过认真分析自己所要研究领域的现状,让导师判断是否有发展情景;第三就是自己个人事情。

5、实验室与图书馆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所以只有在打算做实验的时候才来实验室。而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虽然有些书很老,很旧,但是它的内涵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硕士生要毕业,只要每天在图书馆呆八个小时,认真看自己学科和相近学科的书籍,那么毕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同样,一个博士生每天也应该抽出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看书看文献,每天或者每周浏览下网络各种最新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同时多关注一些国际学术发展态势,全面提高素质。

最后,我衷心祝愿所有博士生,不论是牛校还是一般的,不论是有项目的还是没项目的,都能度过人生最精彩最辉煌的阶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