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慧:借我一双慧眼

2018-04-17 18:16 生活·感悟 ⁄ 共 143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歌里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慧眼,原本是佛教用语,为五眼之一,指二乘的智慧之目,能照见一切现象,能够看得到过去和未来。今天我们则多用其来指敏锐的眼力。

慧,从心,彗声。《说文解字》言“慧,儇也”,儇也就是聪明之意,所以慧其实意思也是聪明。而在中医中,慧则用来指精神清爽、眼睛清明。眼睛慧或者不慧,被认为是是否生病的表现。

慧,常常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表示聪明才智。古人对于后辈,总是希望他们既聪且慧。不过有时候真的早慧灵秀了,做父母的却又担心起来。公元234年,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八岁,聪慧可爱,伶俐非常。然而诸葛亮在欢喜的同时,也充满着深深的忧虑。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与兄瑾言子瞻书》中,诸葛亮这样写道:“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既有着对儿子疼爱的殷殷之情,又有着担心他成不了国家栋梁的隐隐忧心。这并非是诸葛亮的“杞人忧天”。无论是“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还是“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都是说人小时候聪明,长大之后却未必成才。所以诸葛亮担心诸葛瞻早慧而以后却难成大器。因此,他写下了那封流传千古的《诫子书》。

与诸葛亮有所类似的,是苏轼。苏轼有一首诗这样写: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虽然这样写,但苏轼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愚且鲁,而是希望孩子更多的是大智慧,而非小聪明。古人说大智若愚,那些拥有真正的智慧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反而表现得很普通,甚至愚笨,但他们心里有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能在平淡之中见神奇,从短暂之中望见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也不难发现,慧不是固化的、静止不变的,相反,慧可以化为一种流动的生命感,鲜活而灵动。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至于人,另有一种俊爽机颖之类,同耳目而异心灵,故随其口所出,手所挥,莫不洒洒然而成趣,其可宝为何如者?”人心灵之慧也是如此,在显现出个体的生命感的同时,还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泛指的慧是广义的、大众的,但个体的慧却是独一无二的。天下灵慧之人,表现其灵慧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用飘逸的书法,有人用泼墨的山水画,有人用诗有人用词有人用千古文章,表现方式千奇百怪,一样的是在这种个体灵慧的背后,藏着大智慧,可以引出智慧的哲思。所以有的时候看一幅画,更多的是看画家想要表达的精神境界,读一首诗,更多的是读诗人的人生感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书画文章,无不是这样充满智慧的创作。

佛教之中也有智慧和慧,比如说慧性谓智慧之性,慧心指心体空明而能达观真理,慧根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机,慧剑谓能斩断一切烦恼的智慧,慧炬谓无幽不照的智慧,等等。事实上,佛教用语中的慧(智慧)是梵语“般若”的意译。在佛教中,这个慧或者智慧,常常用来指了悟、破惑证真,是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是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这种智慧虽然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但本质上仍然相通。

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靠的不只是知识和才能,不只是天资禀赋,他们靠的是以智慧为核心,融汇了个体的知识、才能、学习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素的大智大慧,能超越世俗之见,把握真理、窥见大道,并且愿意将真理和大道,示之于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