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科研生活中的困惑与答案

2009-11-28 14:26 学术科研 ⁄ 共 146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为什么要读博士?

就像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阳博士说的,很多中国研究生们之所以读研究生,纯粹是“上了贼船了”。我,

和很多同学们一样,并没有想好为什么要读研究生,更没细致了解中国博士生培养的机制的特点,就在诸

如“高学历好找工作”,“多读点书总是好的”,“清华的牌子很响的”,之类莫须有的原因中开始了我的研究生

历程。

所幸的是,我是在中国比较好的一所学校,跟随一位能力出众,人格出众的好导师,开始我的研究生历程

的。

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博士?

鉴于大多数博士们在之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从事博士生期间的课题的研究,甚至根本不再做研究工作,我想

攻读博士的目标应该是:

(1)成为一个身体强壮的人

(2)成为一个意志强悍的人

(3)成为一个能系统思考,从混沌的一堆问题中提炼主要的具体的问题的人

(4)成为一个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人

其中前两点是被中国教育制度长期忽视的,却是后两点的基础;其中最后一点是中国教育制度最为强调的,

我以为却是每个以严肃态度工作的人都能做到的。

研究方向,甚至每篇paper的题目老师都帮助定好,短期内出一批高质量paper的博士生,不是我佩服的类

型。经历过弯路,压力,失意,失恋,以及生活的艰辛的,并最终克服困难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往往锻炼

得更全面,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更明白在将来的人生路上应当取舍什么,能更坚强的面对可能到来的

风浪,能有希望支撑一个幸福的家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

怎么面对生活?

生活和做研究一样,是一个compromise。大家其实都差不多聪明,或者说差不多笨。所以很少有人在生活

中能取得爱因斯坦在研究中那样的breakthrough,所以要习惯于一种“放弃一些以得到另一些”的生活模式

——其前提是要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怎么面对孤独?

20 岁出头的年轻人,怎么可能不期待爱情,不期待一个完美的另一半呢。可是不能独立面对孤独,不能在

孤独时单独面对困难的人,怎么可能在困难面前保证自己不倒下,并且还坚强的支持自己的另一半呢?

很多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国外做访问研究的时候,都体会过之前的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强烈的孤独感。我们需要有”欣赏孤独“的能力——利用孤独的时间细致想些需要细致想的问题——以面对孤独。同时也需要热情

的为人着想的人生态度,它能带领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交朋友,并结束孤独。

我的经历让我觉得和另一个人“互相支持”的前提是,各自在失去另一半的时候也能坚强的生活,或者说会“支持自己”。

怎么面对失意?

博士研究生活中林林总总的挑战,之前生活中积累的不服输的习惯,使得博士生们必须懂得面对失意。我的办法时,每天晚上疲惫的回到宿舍后,洗一个冷水澡,一个人照照镜子,看看身体更强健些没有,眼神更坚定些没有,眉宇间的锐气更沉静些没有。只要每天在这些方面能看到自己的长进,其他具体的物质的输赢标准也就都不那么重要了。

导师到底有多重要?

有的同学很幸运的,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细致的指点方向,全面的传授方法;并且在导师所在的领域里研究和发表。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入门,并且迅速取得成就。我很羡慕这样的情况,但是更更满意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导师的鼓励下,自己找研究方向,自己确定每个研究的题目,同时最大限度

的向各种人请教,最大限度的全面锻炼自己。

我觉得导师很重要。我羡慕我的导师的强健体魄,热情幽默的人生态度,细致耐心倾听的能力,以全面的人生经验为学生细致着想的态度,以非常精炼的话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和解决思路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以为,从导师身上学习”做人“,比学习”做学问“更重要,更重要得多。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