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读《中国崛起第十五策:政治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建立社会中间层》有感

2007-01-07 21:53 战略·谋略 ⁄ 共 170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刘怀刚 2007、1、10 随笔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读了现留学德国bielefeld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刘涛先生的为中国崛起撰写的一系列高水平,大视角,宽范围的具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文章,深为刘涛先生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刘先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素养而折服。为作为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工作后一直从事金融工作,可以说身在其中参加了全过程的改革开放,对刘先生一系列文章中对中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的把握认识,以浅显的道理,入情入理的透彻分析,对问题本源的把握,博引旁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对策,让读者感觉到都将是我国改革开放大国崛起中的难得治国之策,就连我正在读高三尚未涉世的女儿看了先生的一系列文章后,都认为是语言平实,受益非浅好文章。

我作为一个全过程参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公民,感觉刘先生分析把握问题那么老道,他好象是全过程的政策制定者和参与者,也是跟踪研究者。回想自身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本来面目的暴露,自己的认识逐步得到提高和校正。如对80年代末的“北京之春”的政治风波,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等。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这28年中,首先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在进行城市改革中提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过程中,最难改革的是金融体制,目前这一改革以三家国有大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上市成功,工行市值成为全球银行业第二大股为标志也已见分晓,应该说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已取得基本成功。但是政治体制的改革一直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危险性,复杂性,是我们全国人民都一直让人念兹不安的事情,今天读了刘涛先生又一力作:《中国崛起第十五策:政治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建立社会中间层》,让人为之一振,感觉到这一国忧,也找到了条解决的最佳切入点。

首先让我们从理论上跳出了以往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以阶级斗争的学说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框子,改变为以“功能理论”作为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础,把社会冲突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对冲突的认识以毛泽东《矛盾论》来认识问题,冲突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个冲突解决了,另一个冲突很快又出现,让读者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现象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同时提出了承认冲突存在是促进稳定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社会的地方就有冲突,指出了极权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错误就是否定冲突的存在。

刘先生通过对民主社会解决社会冲突的机制,建立社会中间层和苏联东欧社会的惨痛教训的深入研究,深刻刨析了苏联式的极权主义模式是导致国家解体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建立社会中间层是当前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一政治改革的重大命题。为使中国在这一政治改革中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功,研究分析了中国当前进行这一改革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一是28年的改革整个国家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基础,积累了一定的公民社会和民间自治的经验;二是绝大多数人从改革发展中获得了利益,物质丰富;三是人们出现了非政治化、经济化、商业化和个体化的特征,向往稳定的发展环境;四是多数冲突是具体的利益冲突而非政治的冲突;五是人民信任党中央尊重权威。

针对当前中国一些经常发生的冲突,主要是由于一些重要的公民社会组织的缺失:如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能够有效解决劳资纠纷,防止资方滥用权力,保护劳工基本权利的就是三方谈判机制,但是多数地方工会没有能行使工会的职责,有些企业本身就没有成立工会组织;民工自治团体问题,2亿人的民工队伍,没有建立起一个维护民工利益的民工团体组织;城市和农村折迁也是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由于没有建立起折迁居民谈判的协会组织,往往是被折迁方的个别人得利,多数人不得利,而且影响多数人的双方利益;农村征地问题中缺少农村利益表达的组织机构等等。

刘涛先生对这一敏感的难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这也是我国目前在理论界最缺失的,由于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多数理论界对经济体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政治问题的研究比较缺少,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拐点时期,这一力作的发表但愿对我国政治改革起到重大的影响。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