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届领导人中,到日本议会进行演说的只有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在1982年和1985年访问日本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
今年,中国和日本已经迎来了建交35周年,但由于体制不同等原因,中国领导人在日本议会发表演说是非常罕见的。反之也一样。日本领导人虽然多次访问中国,但由于历史问题等原因,几乎没有得到过中国方面发自内心的热情款待。对于日本政界人士参拜靖国神社和歪曲历史的行为,中国一直表现出不亚于韩国的敏感反应。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在五年多时间里一直拒绝两国首脑互访。每当日本政界人士访问中国的时候,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就会像老生常谈一样,反复督促日本反省历史。
因此,我们便会对中日关系产生错觉。我们会错误地认为,中国和日本因为历史问题、东北亚霸权问题和军备竞赛等原因,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中国在所有领域都会表现出双重性,尤其是在外交领域。“和平崛起”的外交原则就是典型事例。“和平崛起”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双重性。如果外界批评中国外交具有攻击性的话,就强调所谓“和平”的前半部分,如果本国国内谴责中国外交软弱无力的话,就强调所谓“崛起”的后半部分。
双重性的根基是“韬光养晦”。“掩饰才能、积聚实力”的这一外交原则是表里完全不同的“虚虚实实战术”的代名词。
中国处理逃北者问题的方式也具有双重性。逃北者问题的处理原则没有表面上那样爽快。处理原则包括“根据国际法、国内法处理”和“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处理”两种。但是,在两项原则中选择哪一个则时有不同。逮捕逃北者的行动没有受到外部关注时,则“根据国际法、国内法”将其悄悄遣送回北韩。相反,如果行动公开,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就会“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将逃北者送到第三国或韩国。
对北核问题的应对方式则把中国双重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应对原则是“支持韩半岛无核化和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如果觉得北韩的行动过分,就强调“支持无核化”,如果觉得美国的行动过分,就强调“和平解决”。这种八面玲珑的应对方式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了本国的发展,中国基本上不愿意和美国、日本对立。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但这句话最近也可以适用在同日本的关系上。去年年末,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对日本代表团说:“中日关系已经走出寒冬,迎来暖春”后,日本国内有言论称,为纪念建交35周年,今年9月份将组织2万多人组成的访华团。
4月份将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日本议会发表演说。这是中国领导人时隔22年首次在日本议会发表演说。这是日本政界为恢复两国关系而特别准备的活动。作为内心里一直希望恢复两国关系的中国,也是“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对于中国抗议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人们只是拍手叫好。但这之前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双重性格的“高手”中国在对待日本时,总是会考虑到国家利益与和解的可能性。这就是即使和日本不和,也应该清楚适可而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