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井底望天·专栏 > 正文

从哥本哈根到谷歌 大气候与小气候

2010-01-19 13:05 井底望天·专栏 ⁄ 共 274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注:本文转载自井底望天的新浪博客,却非井底望天本人之作。

谷歌宣布要退出中国的事件,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三四天了,这些天里面,新闻不断,一会儿说谷歌开散伙饭大会了,一会儿又说没这回事情,甚至还有一会又要否定自己要关闭谷歌中国(google.cn)。看来谷歌在给自己留下空间,以备未来食言的时候留好面子。当然,也不乏国内的激动人士,跑到北京五道口去献奠。

笔者一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立马把它放到整个大背景下的一连串事件中去,作为美国对中国密集进攻的一环节,但因为谷歌的份量和所处领域,这个事情,应当算一系列进攻中的标志性事件,往大了操作,可以成为给美国策略的总方向定性的一棋,是新时代的“定盘宣言”,当然这个宣言能不能成,要看美国上下的配合是否有效。

这里,笔者先介绍一下,相对于很多谷迷来说,笔者是“骨灰谷粉”,谷歌的各种“产品”,如gmail,gtalk,google earth,map/ditu,picasa相册,panoramio地理照片,translate,chrome,google wave,谷歌图书, 手机的android, nexus one,笔者一个都没有拉下。谷歌在国内的操作,笔者也一直在关注。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实体的服务,如有着类似特征的flickr, wikipedia,笔者都一直使用——唯一避而远之的,可能只有“推特”twitter。在技术上,笔者是给予谷歌很高的评价的,大概老美的未来前途,三分之一是在谷歌上。

但这次风波,根本不是技术问题,互联网创新精神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问题,关系大局的政治问题。谷歌已不是谷歌本身,而是美国谷歌。这次的政治操作太公开了,看来,以希拉里、奥巴马为首的美国已经无法等待,提前摊牌,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一次全面的突击冒险。

谷歌事件本身

谷歌事件,是精心策划的政治攻击。从“伊朗网军”、希拉里开会,百度被黑,GPS因为“升级”被掐断,一脉相承,早在去年奥巴马访华时的上海公开演讲,就做了部署。福布斯杂志看来是提前知道小道消息,在2009年12月21日发了文章,预测谷歌退出中国并不让人惊奇

关于希拉里“因特网”会议的连接,请参考英国卫报的报道,1月7日开会,1月12日才在国外报纸上有这么个豆腐块文章,语焉不详,如此多IT互联网巨头济济一堂,居然草草说了句“内容尚不明了”,可见机密至及。

这一带政治任务的压力,甚至在谷歌的首席经营官宣布退出的考量的时候都抑制不住,这里是谷歌原文宣读的现场连接,注意闪烁其辞细节。
而希拉里的高效配合,可谓如戏场演戏,谷歌唱未停,彼女已登场。

随后,已经没落的雅虎也跑出来凑个热脸,自封“第二家被攻击的重要网站”,壮大声势,还有个什么起诉绿坝侵权的律师事务所非常“凑巧”的在谷歌事件这两天发现了“可能来自中国”的攻击。搞谋略也不是这样搞的,老美的化妆术还不够到家啊。当然,也许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给自己的赤裸裸的谋略化妆。为什么?

这次事情,和2009年国内发生的“谷歌门”性质完全不同,是美国人主动挑战,要搞成什么样子,开题的是美国人,也就是希拉里-奥巴马政府。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问题可以往高做,也可以往低做,从高到低,这是意识形态问题?还是国家安全问题?还是经济利益问题?美国人自己心里要做一个选择。

希拉里作为目前的操盘人,可以往下把它淡化成一个经济事件,比如让总统经济顾问萨默斯在1月14日出来说这是个经济问题。

也可以往上抬,把它提高到国家安全层面,进一步消除美国国内不同声音(经济方面美国内部是可以在贸易保护和自由放开上面去争论的,国家安全则不行,爱国——爱美国则更不容讨论),比如2009年12月22日,白宫宣布总统任命Howard Schmidt为国家网络安全协调人,就是一个标志性的表态,暗示了未来操作的方向。

但在笔者看来,希拉里-奥巴马的用意和定位,决非仅仅定位在经济问题上或者国家安全问题上,他们要做到一次宣言,这次宣言的效果,就是在要开辟新的全球化游戏规则——经济的全球化我不玩了,以后的游戏规则是普世价值的全球化,是西方基督教精神的各类现代变种——从绿色和平到废除死刑到自由互联网到普世价值的全球化,中国乃至东亚必须再次臣服、依附于这个体系,作为听话的边缘人、纳贡者或者不听话的敌人、靶子存在。

这是一次阳谋。也是一次剑走偏锋的冒险。

用三段话概括谷歌事件的背景、要害和应对:

谷歌事件是自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欧洲和美国开始联合对中国极密集的主动攻击的一次高点,是在欧洲和美国深感中国将在他们有的领先领域:传统经济、新能源、军工领域全面完成脱胎换骨的过程,相对局势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的时候,以略带慌乱的心理,推出的心战招数。和欧洲的“碳政治”一样,美国的“自由互联网政治”,是在格局巨变的前夜,抓住对手纰漏,猛炒旧饭,力图以新的意识形态维持自己的全球盟主地位的一次总发力。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内,欧洲开头,美国接棒,与中国在“碳政治”、军工、通讯系统-互联网三大领域进行了眩晕的高频率交手,此外中间还夹杂了媒体攻击、非洲-也门问题、台湾问题等种种小规模游戏。这是谷歌事件的“国际大气候”背景

谷歌事件的话题本来是让人耳朵起茧的冷饭,为什么拉到现在来炒,而且还居然很有效果?因为中国国内恰好在之前发生了可以让希拉里的谷歌战略发力的地方。1月13日,中国正式宣布“三网合一”(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进程安排,这是中国的2009年内政变革的核心——“大部制改革”的最新注脚,取消冗繁管理,提高治国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部门利益之争,自然有地位可能相对降低的部门、群体要进行操作,这正是给谷歌事件的攻击埋下了所指的关键。谷歌炒作的冷饭话题,放在2008年春天根本没有人理睬,为什么这次,在俺的博客上也有四月青年,说自己的热情消了大半?这就谷歌事件的攻击要害,和中国“国内波折的小气候”很有关系。

谷歌事件是美国主动发力,从整体上来说,中国政府本来就没有做什么事情,更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因此,笔者认为,策略方向是以静制动,让你谷歌作为小丑,蹦达个不停,中国不会作出任何迎合你的反应,但责令你限期解释你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在必要时候,代表国民向谷歌索取它单方面行为导致的信息损失的赔偿,还可以在蹦达的差不多的时候,反将一军,扇一个耳光,让它原形毕漏。同时,在国内要作好相应的准备,走创新的道路。这方面,当然还要以对互联网各类事物的准确把握为前提。

对于谷歌,笔者依次介绍如下内容:

作为谷歌事件背景的“国际大气候”;
作为谷歌攻击要害的“国内小气候”;
化解谷歌事件的应对策略,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

笔者从本篇开始,对于分析性的文章,已经安排了国内兄弟,将进行多网站同步发表。链接见下,敬请留意。分析性文章将陆续以“笔者”自称。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