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书法毛泽东:字如其人,人书俱老

2008-06-07 22:22 伟人 ⁄ 共 224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东坡此诗,可以用来概括毛泽东的书法。就其书法而言,精、气、神兼备,世人尊其草书为“毛体”。有论者云,毛泽东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实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艺术之大家。且不论此说是否公正持平,单从毛泽东遗墨本身来看,其书法艺术确实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博采众家,笔走龙蛇

毛泽东的书法主要以书信、题词、手稿、自作诗词和古诗词为主要内容,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不事篆隶。据称,毛泽东所使用的毛笔大多以狼毫中、小楷为主,兼使羊毫,绝少使用斗笔之类。在目前所见到的毛泽东手迹中,绝少看到他使用印章。

毛泽东早年习书的细节,现在已难以知晓,但是从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幅手迹可以看出,其早期书法师法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用了较深的功夫,用笔严谨,结构疏朗,形体开张劲健,颇为大气。如同史上名家一样,由楷书入手、循序渐进,毛泽东仍然是沿袭了前人习书的不二法门。

1920-1930年代,毛泽东的书法初步形成了用笔流畅、潇洒从容、字体稍斜、结构巧妙的格式,从中可以看出心追手摹王羲之行草风格的趋向,也显露出其追求个性化自由书写的心态。

1940年代,毛泽东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字体大小变化丰富,有时呈现出笔实墨沉的韵味,有时却锋芒外露、锐利干净,常常在个别笔画中着意强调夸张,无拘无束,整体布局则自然舒朗。至此,其书法已趋于成熟,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

毛泽东晚年的草书已臻化境,从心所欲不逾矩,几近炉火纯青之境地。其书风由过去的瘦劲硬朗,转向豪放苍劲、潇洒自如,自成一家,正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如果说毛泽东前期书法注重骨力,由平正而险绝,那么,晚年毛泽东的书法则是由险绝而平正,走向书法的最高境界——冲和。依照中国传统书法的讲究,书法应行简易于闲淡之中,应有含蓄蕴藉之美。这时期的毛泽东书法已然达此境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临帖、读帖,是习书者必做的两门功课,毛泽东也概莫能外。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仍然阅览法帖,晋唐小楷一直带在身边。中共建政后,毛泽东得以更多地阅览法帖。1949年出访苏联,身边就带着《三希堂法帖》。其后,他命身边工作人员广置碑帖,二十年间所存拓本及影本碑帖约有六百多种,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则是时常披阅。

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致秘书田家英的信中说:“请将已有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这封信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毛泽东大概是在这个时期转向草书。田家英曾说:毛泽东的字是学怀素体的。此话未必尽然。据说毛泽东经常披阅怀素的《自叙贴》,拿他晚年的手迹与《自叙贴》相比,不难发现许多字极为相似,有的形似,有的神似。不过,毛泽东始终没有受怀素笔墨的束缚,而是张扬个性,法自我立,终于自成一家。

汪洋恣肆,字如其人

毛泽东曾说自己是花果山上的猴子,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毛泽东书法亦如此,不拘小节,敢于创造,随心所欲,从容为之。俗话说,字如其人,这一点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毛泽东没有专门的书法论述,但在其只言片语的谈话中,可以窥见其书法见解。

首先,他认为书法应博采众家之长,但须自成一格。他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

其次,他主张书法应骨神兼备。他说:“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因此,临帖“最初要照原样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他还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

第三,他认为书法充满了辩证法。他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书法深有心得,并将其应用于其书法实践。

中国画论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说法,讲究的是画面的布局谋篇;同样,这个道理也可应用于书法。从毛泽东的手迹中,可以看出其书法布局巧妙,错落有致,而又没有专事安排的做作迹象,总体章法疏密有势,层次变化虚实相间。其书法的基本特点是,跌宕起伏,从容为之,随生随就,天趣盎然,纵横捭阖,汪洋恣肆。这些特点,与毛泽东本人的性格特点极为相似。

在用笔上,毛泽东书法的线条以中锋为主,流畅奔放,笔划多露锋芒,常用牵丝连笔加强气脉的贯通和呼应;时有方笔与侧锋并用,笔势生动、草而有法、气势雄健、柔韧清秀,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点和线条美感,令后世学书者叹为观止,欲学而不得其门而入。反观后世摹写的“毛体”,虽有形似者,但神绝不似。这或许是因为一般学书者绝无毛泽东那样的胸怀、见识和气魄,画虎不成反类犬。精、气、神三者,绝非可以学到的,它们是比形式和技巧更为重要的内在因素。

人书俱老,这是对毛泽东书法最好的评价。现代草书大家沈鹏先生这样说,毛泽东书法“强调个性,强调主观表现,纯然是高屋建瓴、所向无碍、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气概,着眼总体战略而不拘泥一城一地之得失,自由烂漫而毫不顾忌胶柱鼓瑟之成规。……都是足以垂注后世的珍品。”斯言甚是。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