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38

2012-11-09 18:30 战略·谋略 ⁄ 共 1005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之一

2012-11-05 00:43

    有一则消息值得关注,报道称,苹果开始跌落凡尘,大家对iPone5并不满意,接着推出的iPad mini也不被市场看好,股价自高点已跌落超15%。这则消息说明一点,那就是苹果神话有可能要就此走下坡路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必然会对某些公司带来利空,相应又会对某些公司会带来一定利好,但总体来说对电子业来说会是一个警钟。

    美联储内部在经过一年多的争论后,2012年9月13日,终于向外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下称QE3)政策。美联储缘何再次推出QE3?缘何犹豫一年多后再次拿起量化宽松的武器?美国QE3对世界和中国又会构成什么影响?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一一地解开,方能在未来应对上有更强、更有把握的针对性措施。

美国缘何继续QE3?

    2011年上半年,在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下称QE2)6000亿美元额度行将结束之时,市场普遍预期美国不会再进行第三次量化宽松(下称QE3)。原因是,美国经济已开始复苏,不再需要QE3来刺激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者甚至乐观地认为世界经济不会再二次探底。当时,笔者就有一个非常明确地的判断,即未来世界经济必然二次探底甚至硬着陆,美联储也必然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

    该结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个人认为,简单说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其本质是一场信用危机,是由于欧、美,特别是美国从政府到机构再到个人,过度透支1929年以来建立起的信用体系所致。这场信用危机,美国虽通过两轮量化宽松政策,部分将债务压力外移,但大部分债务则仍藏在美国经济体内部并未被有效转移,危机只是被货币泡沫和新会计准则给掩盖了而已。

    美国的作法逻辑很简单,即一方面通过新会计准则调整企业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将企业的债务黑洞转到政府身上,然后再通过主权信用,通过释放大量美元向全世界稀释原油债务,并最终解除自身危机。但是,相比债务的规模和不断产生的新债务,这种向外释放的速度并不够快,因此在被彻底对外转嫁释放之前这些债务也并未真正消失,而仅仅是隐藏在美国经济体内而已。这本质上只是将危机压力后移,并未彻底解决。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在奥巴马政府的一个任期内,国债规模就从10万亿美元左右暴增至16万亿(美国财政部2012年9月4日发布报告,美国国债规模已超过16万亿美元)美元以上。相比高速增长的债务规模,美国的财政能力却并未随之增加,这就是信用危机转移的一个经济现象。随着美国政府财政能力的下降,它根本无法长期背负如此巨大且不断快速增加的债务。如今,美联储如此的低利率,美国的GDP哪怕以3%年增长率增长,最迟到2020年GDP增长部分也难以支付国债利息。更何况,2012年美国GDP增速预计只稍超2%,后面经济增长将更为乏力,而国债增长速度却没减速趋势,如此一旦利率出现上升,则危机必早早到来。为了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爆发,美联储必须保持几乎零利率以保持经济稳定。

    为了维持低利率以减少利息支付,为了稀释美元含金量、刺激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从而达到继续延缓危机爆发时间的目的,美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再推QE3,直到将危机转嫁或自己无法支撑危机爆发为止。

美国缘何此时QE3?

    那么,为何美国不在QE2后接着就进行QE3,而是进行一年多扭转操作后才再次QE3呢?

    一方面,由于大规模发行国债,美国过去所发行的长期国债规模已过大,这就可能出现集中还债压力过大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主权国家持有美元国债增加到万亿规模,美国的金融安全也是问题。因为,考虑到美国国债及企业隐藏债务的规模,低利率是美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的关键,利率不稳定也是美国金融稳定的死穴。所以,若有大量长期国债持有在少数投资者手中,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长期国债集中抛售的情况,就会直接冲击美元利率市场,影响到美国金融稳定。鉴于此,美联储通过向市场释放短期国债换市场中的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就成了释放金融系统风险的必然操作选项。也是不直接从QE2直接过渡到QE3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美联储虽通过新会计准则和货币泡沫暂时掩盖了债务黑洞,但并未真正实现有效转嫁。表现在美国的经济资产负债表上,就是政府负债大幅增加,机构债务压力减小。这种报表游戏,让美国金融机构获得大量流动性,当这些流动性无法有效释放在外时就只能大量堆积。特别是QE2刚结束时,这种流动性充裕程度在美国金融机构中更加明显。若在QE2结束时立刻进行QE3,由于大量美元流动性无法向外释放,其很可能演化成流动性对美国经济进行反噬的局面,恶性通胀就可能在美国内部爆发。恶性通胀必然直接引发加息动作,加息又立刻会引爆更大的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无法承受。

    基于上述两两方面因素,再加上经过两次量化宽松后美国经济有所会问,所以在QE2结束后没有立刻展开QE3,而是一年多后才再次宣布。

    不过,针对当前的QE3政策,个人认为美国人选择的时机并不理想。更稳妥的做法是,将这一政策选项交给下一任总统。原因是,已经经过两轮量化宽松的美国,大量美元流动性仍然被囤积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中,在未找到更多向世界释放流动性的办法和渠道前,盲目推QE3,徒增美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为了达到大量向外释放流动性的目的,美国一方面向中国施压开放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利率的自由浮动,还在不断寻求欧盟的配合。针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施压自不必说,和欧盟谈进一步合作也早已开始。早在2011年9月,美国财长盖特纳就曾为此专门参加欧洲各国财长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杠杆化建议。当时盖特纳和索罗斯一个官方一个民间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无论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言下之意都是希望EFSF杠杆化由美元作为背书并让美联储或美国机构参与。最终,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在自身无足够能力向外释放流动性的情况下,美国一直对流动性反噬美国经济非常忌惮,所以美联储内部在针对QE3争论一直很激烈。但是,哪怕到QE3政策实施,向外释放美元流动性渠道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欧洲央行9月初独自发起无限量购债的货币宽松计划,双方并未达成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还是在奥巴马任期最后阶段推出QE3,个人认为最重要原因在于三点:

一、 美国经济的确已有些支撑不住。这一点从美国最近几个月经济数据上可以看出,美国2012年7、8两月失业率均有上升。经济提振乏力,是美国不得不QE3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 欧央行宽松计划促发美联储跟进。欧洲央行2012年9月上旬展开欧元无上限购债计划,这促使美联储跟进,美联储QE3每月400亿美元购债并未设购债期限和总量,这和欧央行无限期购债计划异曲同工。

三、 奥巴马竞选连任需要。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和三名外交官在示威中被火箭弹袭击致死事件,使奥巴马竞选连任是一个不小打击。为转移视线并在经济上取得更好成绩,QE3最终成为选项。

QE3对世界影响几何?

    鉴于美联储QE3政策在金融安全性考量上的欠缺,以及有为奥巴马竞选连任寻求支撑的私心存在,使得QE3政策出发点本身存在问题,本质上又是一种政策透支行为。所以,站在非美国角度考虑,由于美国早晚必出QE3,在其相对安全系数较低时出台比在风险被排除后再再出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来说会更有利,且在靴子落地后应付将更有针对性。

    因为,一方面基于金融安全因素美国在QE3时无法做到肆无忌惮,每月400亿美元额度比QE2时的600亿美元少了三分之一。量化宽松规模的降低有利于降低短期恶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如此仓促推出的政策,未来一旦美元泛滥对美国经济反噬,宽松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危害就会适当降低。

    当然,QE3毕竟是准世界货币——美元搞的量化宽松,这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通胀压力。大宗商品会因此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诸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将会因此受损。 同时,由于流动性宽裕,世界很可能在世界经济危机继续深化并硬着陆前,再来一轮资产价格泡沫。但是,单纯由流动性吹出的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必然会破灭。所以,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最终会因美元流动性过度泛滥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洗劫。当然,鉴于美国的实际经济问题,最终若无法将危机转嫁,一旦危机爆发其也必然承担相应严重后果。

   当前,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很有必要做好防范美元流动性的恶性流入。特别是中国,要特别注意相应风险。因为,美国搞QE3释放流动性最大对象就是中国。据法媒报道,9月13日美联储宣布QE3政策当天,美驻华大使骆家辉就在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人民币仍然被低估,升值幅度还远远不够,并表示要继续向中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美国的司马昭之心显露无疑。在对待汇率问题上,中国一定避免两种错误策略:一是对欧元和美元同时升值;二是避免继续兑美元大幅升值。而且,在汇率问题上,一旦遭遇金融攻击,应对要绝不手软,包括汇率一次性大幅贬值的终极武器。

    欧、美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最终结局必有输家和赢家。输家和赢家并非由量化宽松决定,量化宽松只是将危机暂时延后,且这种延后能力都并非能够无限扩展,危机早晚爆发。危机爆发后最终谁来埋单,并不取决于谁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而是未来博弈中谁能取得胜势,博弈却并非仅仅金融层面。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欧、美先后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出口是有利的。只要欧美危机晚爆发一天,其消费就能带动发展中国家出口。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尽量降低欧美货币宽松对自己国家的不利影响外,应利用好它们将危机爆发继续延后的这些时间,继续加速进行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整合,降低自己对欧美经济的依赖,以在将来一轮博弈中尽量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之二

2012-11-05 11:50

    人民币走向世界是大趋势,因为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至于说冲击美元地位,个人认为人民币还不至于冲击美元地位,但会占去部分美元份额,很多人也把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元的影响更夸大了,欧元已经存在十多年了,占市场份额已经两三成,比人民币威胁大多了。当然,美元很不高兴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世界该乱,谁也挡不住,但不管怎么样,先让自己活好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说美国,那是他们该考虑的事情,中国要做的就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何不让“尿”憋死。所以,如果美国胆敢和中国冲突,那中国也可以奉陪,又不是没打过,新中国建国后打过两次,哪一次美国大兵都是大败而归。中国要的是符合自己利益和地位的地盘,并不去奢望美国的全球统治地位,如果美国非要把这个当成最重要的目标,那更倒霉的应该是美国,因为中国是挑战者,美国是守擂者,世界大乱最吃亏的是美国,因为统治地位可能动摇,哪个大国都想吃口肉,哪个小国都想摆脱压力与控制重新洗牌。

   地方政府显然没有与时俱进,执政理念已经有些老化了,这点可从最近一年各种突发事件中各地处理上看出。但总体上来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时代总是会有一些冲突发生,包括政府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但是总体上从各个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较过去还是有些进步。只是,在理念上还进步得不够,对政治觉醒的认识得不够,未来是否能够适应很重要,适者生存。不过,在这方面,看西方那些民主国家的处理还不如我国,我国不管如何还是处理了诉求,西方国家的诉求和国家之间的能力已经彻底拉开距离,所以每次突发事件都没看到真正的问题得到解决。譬如典型的美国的占领华尔街,最终经过大半年的镇压,还是通过镇压、立法等来把这股力量给镇压了,但问题实际上并未得到任何解决。现在应对政治觉醒不利的不止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大家都在博弈,都在努力吧危机扔给对方,把矛盾外部解决,然后缓和国内矛盾。

2012-11-05 15:11

欧美在新能源产业等高端产业是围堵中国的,对中国高科技诸如华为、中兴这些挑战到思科等巨头的通信企业,还有诸如三一这样的高端制造,都受到美国打压。而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美国、欧盟都在进行贸易制裁。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我国光伏产业投资规模非常大,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在外部进行围堵以及国内产业消费还未形成足够规模的同时,光伏产业老大尚德都走在破产的边缘,政府正在就如何救助尚德进行着谈判。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产业显然也遭受着巨大的产业压力。

之三

2012-11-05 23:52

    报道称,证监会给基金开会,让基金大胆尝试。但是,就现在来说,恐怕还没人敢那么大胆地试,也就是说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的真正大规模推广还需要等新领导上来后才会一步步推开,现在更多工作恐怕也就是试着来的试,而不是大面积地推广式的试。但是,现在越来越放得开,政策上以后还是有机会形成较大的力量,并在积累到某种程度后引导爆发出来。但是现在,没那环境。

(2012-11-06 11:41)

    热钱和真心资本流入要长期投资这个国家的资本意图是两码事。在现实过程中,长期的投资资本进来是寻求长期的投资机会,会主动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这些资本总体上是以长期利益为目的。热钱则不同,热钱主要是短期的获利,通过哄抬价格来实现短期的暴利,甚至有些热钱根本就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也就是来搅乱你的政治稳定,然后通过不稳定再进行金融洗劫,初期这些热钱并非以获利为目的,而是以搅局为目的。所以,热钱和长期资本有本质区别。

    美联储掌控着美元的发,发出去的货币必须收回,所以美国敞开怀抱希望把自己因为贸易或投资发给他国的美元收回到自己口袋。而通过自己金融机构发的货币,则是要进入其他经济体以实现雨露均沾。更直白点说,把货币比喻成海绵,美国通过国际市场发到别人手里的美元是已经吸满水的海绵,进入美国经济体当然会增加美国的水分;而在美国金融机构手里还没出去的海绵相当于干海绵,等着向别的国家沾水。热钱由于是短期获利,短期内无论货币价格还是资产价格都会大幅波动,就像一个人突然被放进巨热桑拿房,然后又快速拉到冷库,人不死才怪。而最后的目的,热钱是为了抽血,把经济利益全部通过金融手段抽到自己的利润那里

    但是,作为中国,如果操作合理,同样可以将热钱给化掉,把热钱化成温钱,从而实现温补自己的目的。但这需要国家有战略思维,即有能力将热钱降温,即不给对方短期获利近机会,并通过自己的资本市场让其化到中国实体经济当中,即改变这些货币的控制权,把对方的主动权化作自己的主动权。中国现在最危险的就是房地产,这是中国经济的堰塞湖。

之四

2012-11-06 15:12

    同时美军驻扎,为什么驻韩美军负面消息小于日本呢?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这种假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想让美国减少驻军甚至不驻军,这一点无论极右势力的石原慎太郎们还是稍微偏左的鸠山由纪夫们都是如此,他们虽然对中国的态度表现不同,但对美国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即不亲美,试图解除美在日本的驻军。所以,日本方面总是曝光这些糗事。韩国则不同,本来2012年美国都准备将军事指挥权还给韩国了,但韩国当局不敢接,所以很多时候有些这类事情就尽量忽略了。但哪怕如此,事实上驻韩美军对当地少女进行性骚扰的事情也是很常见,在2011年前是经常见诸报端的,但是很可能是由于美军也是不想交军事指挥权,所以自己也尽量避免刺激韩国的民族主义,故在管理上在2011年后有所加强。这里要延伸一下,那就是就中国来说,其实未来对日本要利用好偏左势力和极右势力,这些势力都是挤压美国的力量,虽然石原慎太郎很令人恶心,但近些年日本右翼化倾向明显,所以中国应利用好这一点

    纠正错误就是日本把钓鱼岛购买的行为给取消掉,然后承认中国的实际控制。这种要求恐怕日本人是不会答应的,所以中日现在实际上是各说各话。外交部都说了,钓鱼岛再回到过去是不可能了,也就是说日本就是取消了购买,中国也要进行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当然,如此可能会双方暂时达成默契,那就是中国也不对日本所谓巡航的船只进行驱逐,日本也别影响中国渔民捕鱼和巡航,然后大家再继续拖着谈东海问题。但无论怎么谈,越拖实际上对日本越不利,中国后边明显是有对琉球的意图,而日本担心也就是担心中国吃掉钓鱼岛再瞄准琉球。对这一点来说,实际上双方都在准备,未来中日之战恐怕是不可能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之五

2012-11-07 00:06

    针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的双反调查,我国在应对上现在明显主动了很多。一方面,立即展开对欧盟相关产品的双反调查,同时诉诸WTO。欧盟的这一动作,对中国侵害的意图非常明显,如果中国不进行强力反击,估计很多国家就会跟进。所以,对欧盟这种有明显恶意的动作,必须强力回应,以避免坏的势头恶化。当然,从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和中国要进行本币结算以及向中国出售高端技术产业来看,欧盟也是两手准备,这两手准备当然是想在与中美博弈中通吃,中国当然不能让对方去通吃,而是要针对恶意进行反击,针对合作进行鼓励,两条线。

(2012-11-07 11:42)

    个人认为应该选择降准而不是降息,同时应该在局部领域进行优惠贷款而不是直接降息。原因很简单,降息直接受益最大的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这实际上是继续阻碍你土地财政的改革和房价的合理回归,对我国宏观经济不利,同时该需要资金的地方依然还是得不到资金。再加上,利率的忽高忽低会导致经济忽冷忽热,这是很不合理的方式。相对来说,通过降准可以提高市场货币流动性,通过有目的性的优惠贷款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更有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再加上,此时降息就国际博弈层面上说,是向美国政策靠近,对我国博弈实际上是不利的,就当时来说会促使欧美更走在一起,其它国家跟进降息以及美国QE3更容易出台。事实是,后来的演绎的确是如此逻辑,欧盟更大胆地进行量化宽松了,QE3也是比预期更早出台了。但这种假设已经不存在了,多说无益,个人建议利率暂时不要继续动了。

之六

2012-11-07 15:16

    个人认为,今年经济发展放慢速度有主动因素,因为事实上从去年4季度就可以踩油门而且是比较合理的时候,但那时候政策没有踩油门,到了今年5月底才开始,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持保留意见,当然这么做从今年4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看起来都会更漂亮。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数据还是世界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在外贸对GDP增长拉动负五个百分点的时候,消费拉动达55%,投资拉动50%。换句话说,我国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证明了我国开始摆脱对外经济依赖。

    关于经济结构转型,事实上从之前十多年一直在转,譬如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后,我国赶快转入了外向型经济,接受了外部大量投资和从而在十来年时间就成了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我国启动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这转型总体上说都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前者,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和带来了巨多投资机会。当然,2005年后对房地产调控不力,实际上是导致今天宏观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就当时启动房地产市场还是正确的,后来在发展调控上策略使用是有失当的。那么,到了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再来,这转型又到了关键时刻,而且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级别的转型,不亚于当年的改革开放(1997年转型是十年级别的)。所以,说转型没有效果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过去总体上转型做得还是不错。

     现在还说有九亿农民那是不科学的,统计局数据中国城市化已经超过51%,也就是说现在农村人口实际上只有七亿多,而事实上如果把流动农民工算进去,农村人口现在远远小于7亿多这个数字。而沿海地区用工难已经告诉我们,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吃到头了,连富士康都将工厂迁到内地了,说明我国富余劳动力正在快速减少,新生劳动力正在减少。中国扫盲早已完成,事实上在工厂里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而真正就业困难的反而尺农民工而是大学生,这一点看看每年人才市场那满满的人以及沿海招工难的问题就该知道现在就业主要矛盾在哪里了。

    在低端产业已经无利可图,在我国老百姓对工资要求越来越高,在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价格优势不再的情况下还怎么发展?不进行产业升级,大消费怎么启动?这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不继续向前发展,随着年龄老去,其发展也就陷入停滞并开始走下坡路。国家和人,本质上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按照低端国家只在低端徘徊,高端国家统治一切,那这世界就老老实实不要发展了。我国教育整体落后吗?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中国的教育,在出大师的角度是落后的,但在制造工程师的角度却是一流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国工程的需要。我国为什么创新人才少?就是因为市场过去没有发展到创新爆发的阶段。如今,诸如我国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和思科竞争,三一已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企业,其它我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也不在少数,无论资本积累、技术积累都到了该继续向前迈进的时候,难道到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如果中国没有挑战到美国的产业,美国也不会对华为、中兴、三一下手,就是因为中国企业开始挑战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才会有各种针对中国企业的围剿。这个时候,不迎难而上反而要退却了?这不是自己进行自我阉割吗?

    出口需要保持,消费需要拉动,数据已经证明今年是消费占GDP增长55%,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确实-5%。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出口我国已经越来越没优势,这个时候不转型难道等企业都死掉再转型?这个时候就是要向高端、高附加值去转型,通过把高端产品做到低价,来实现在世界上的竞争,从而提高我国竞争力。如此当然就对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带来了竞争。但是,我国的巨大市场,又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所以又是和欧美国家博弈的筹码。自可怕的是什么?是我们一直做低端,然后再启动消费,最终结果是人家高价卖给我们东西,我们低价出口给他们东西,最终好处被别人得去,我国却越来越穷了。到最后,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经济没了发展动力,最终惨淡死去。

之七

2012-11-08 00:06

    美国大选结束,奥巴马赢得连任,但美国股市不太给面子,美股大跌。某种意义上说,罗姆尼更代表华尔街的利益,而奥巴马更代表制造业和中下层利益(当然,只是程度之别,事实证明奥巴马并不敢对华尔街如何,且很多政策也不得不顺着华尔街),但无论如何奥巴马连任对华尔街来说并不如罗姆尼当选那么利好。

(2012-11-08 11:38)

   对于中国来说,在美国被挤出欧亚大陆之前,中俄之间有天然的准盟友关系,所以中俄关系稍作发展就能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这种关系必须落在经济上,一方面俄罗斯有利用中国发展自己的战略,另一方面只有经济联系紧密,双方才能利益越来越一致,也就能在对外方面有更好的协作。同时,也只有经济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将来东北亚整合才成为可能,大量远东的土地才有被我国利用的空间。试想,如果世界不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大战,清末中国在俄罗斯远东丢失的土地以百万公里计算,这些土地拿回来是不可能的,代价也太大,得不偿失。那么,既不拿回来又能利用,唯一的方式就是进行经济整合,经济整合了,中国控制力提升了,这个地方自然就能为我所用,当然也就拓展了我国的发展空间,中俄关系相对来说也就越牢固。美国的霸道之路非我国走的路,我国必须走王道,也就是与邻为善,共同发展。

    中俄能否在美国离开后保持更好的关系,其实关键就是经济连接是否足够紧密,大家在政治上能否更为妥协,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斗法博弈是必然的,哪怕是现在也是还在博弈,博弈绝不会停止,每时每刻。一战和二战是欧洲几百年的争霸、各国争夺殖民地的经济利益而起的战争,有其巨大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利益的数百年的矛盾积累,单单中俄什么时候也搞不出世界大战来。

之八

2012-11-09 00:16

   消息面,有三则消息值得关注。一则是胡总所说的收入倍增计划,收入倍增计划如果能够有收入分配改革作为保障,缩小贫富差距,个人认为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和谐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缩小贫富差距,像过去十多年我国的人均收入提高不少,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现实比理想残酷,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希望新一届领导能改变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困局。而且,如果真的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我国股市也就有了基础支撑。

    其它两则消息均有未来明确预期,一则是明年铁路建设投资有望超5160亿,这种投资规模说明铁路投资回到了正常状态,而且今年的铁路投资也是不断追加的。这样的消息,对高铁概念和铁路基建板块有利好作用,给了一个较明确的预期。另一则消息是国家决定在新疆喀什及霍尔果斯建设两经济开发区,这说明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向西发展,而且一行三会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意见》。

更多精彩,尽在

1、乔良文集 2、占豪文集
3、郑永年文集 4、井底望天专栏
5、活学三十六计 6、毛泽东传
7、上合贴 8、刘涛-中国崛起策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