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章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
阅读全文
2007-11-17 22:06 官场·职场 ⁄ 共 5280字 暂无评论
文/施碧霞 闲暇时间比较喜欢读书。然而没有固定的方向,杂七杂八随兴所至。最近读了几本,相互印证,似有所得。 《沧浪之水》讲述的是主人公池大为从考上大学到参加工作最后当上厅长的故事。池大为的父亲是新中国早期的大学生,在县城医院当医生。文革期间因为耿直而获罪,被下放到农村。池大为跟着父亲在乡间行医。他父亲在他考上大学那年去世,留给池大为一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这本书中的人物,是他父亲理想中的参照...
阅读全文
2007-11-17 20:48 伟人 ⁄ 共 7216字 暂无评论
在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中,他不得不面对至少来自三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也不得不因此而与对手们进行着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政治军事博弈。正是因为在这样大风大浪、沧海横流、真刀真枪、剑拔弩张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才更加显示了毛泽东超拔于世的一种大英雄的本色。 三个方面的竞争压力是指:一是军事上的敌人,如蒋介石和日本人;二是制度上的牵制,如各省委、特委、中央特派员、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苏联;三是党内...
阅读全文
第六章形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孙子 “形”是“力”的外在表现。用战略的话说,“形”就是力量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具体部署和显示。人们只有通过“形”才能观察“力”的存在。战略只有通过“形”才能构成实际的对抗。战略作为一种运用力量的艺术,其许多方面的奥妙之处,就是体现在“形”字上,体现在力量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示形”和“变形”的过程之中。 “形”与前面所说的“道”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中国古人的话说,“...
阅读全文
2007-11-16 20:47 伟人 ⁄ 共 5414字 评论 1 条
文人毛泽东在中国缺乏足够理想的和平政治的环境中变成了一个军人,一个从最基层做起、从最为困难的背景中作起、从最基础的治军作业做起、从初战失败的阴影中做起、从上不信任下不配合的别扭人和中做起的军人。 可英雄就是英雄。毛泽东终于从满目的生疏和勉为其难中脱轨颖而出并“出落”为一个绝对不平庸的军人。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毛泽东,也因此有了自己策划或指挥下的经典之作。 棋手们讲求把自己的得意棋战收集起来加以解说,于...
阅读全文
第五章道 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 ──《淮南子·兵略训》 就中国战略的整体而言,这里所讲的“道”,并不单指“道家”的思想,而是反映力量的本质属性和制约、规范力量运用的规律、道义的总称。 《孙子兵法》谈到了“道、天、地、将、法”,将“道”列于这五大要素之首。在中国古代其他兵书中也大量谈到“道”,如“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
阅读全文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人类的美好理想在富饶的物质世界面前不堪一击。台湾岛就很典型。岛内2300万在习惯了肉欲、美食、灯红酒绿后也开始迷失了。他们迷失了道德,迷失了祖宗,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只有怕人分享他们的富裕。甚至,多年的太平年华,他们已经不知道了害怕,象那个说谎的孩子。本人作为一个学者,有必要请他们弄清楚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台湾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个强大的中国,华人所以能在国际上有地位也是因...
阅读全文
第四章利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孙子兵法》 中国战略十分重视“利”。中国古代战略著作几乎都谈到“利”,有的著作只有数千字,但谈到“利”的地方多达数十处。我们研究中国战略,不能不把“利”作为一个重要范畴突出出来。 从前后的逻辑联系上看,这一章所说的“利”与上一章所说的“力”有着密切联系。韩非子说过: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力是决定对抗胜败的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但力是死的,它作用于哪个方向,作用的量有...
阅读全文
●郑永年 20世纪如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已经走过了从“倒退”到“稳定”,再从“稳定”到“倒退”的循坏。这就是所谓的“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也好不到哪里去”主流说法的来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每次“倒退”都是美国方面采取新的进攻性政策动议或政策的结果。“稳定”并不是说两国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而只是把冲突暂时压制或者往后拖。 中国应当怎么办?等待主义不是上策。冷战结束已十多年,现在也应当是严肃反思中美关...
阅读全文
我读过几本清朝人写的笔记,恰好知道一些百年前福建官场的情况。今年1月中旬,我在《南方周末》(2000年1月14日)上读到两篇描写当代福建官场的文章,题目是《贫困县的“红包书记”》和《另一起“红包丑闻”》。古今对比,迢迢暗递的传统浮现眼前。 报上说,“红包书记”丁仰宁在福建省政和县当政两年,收受红包一百多万元。当地向领导干部送红包已经形成风气,层层都在送,层层都在收。另一篇谈到福建宁德地区官场的文章也说,红包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