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章
第十三章变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 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强调“变”这一范畴,并将其视为理解“道”和驾驭“道”的一种必然的体现和要求。如荀子所说,“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荀子·解蔽》) 在中国战略家看来,人们所认识和指导的对象都是变化的,正象孙子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
阅读全文
2007-11-24 22:08 官场·职场 ⁄ 共 4143字 评论 1 条
我是05届**大学毕业的本科,从刚毕业的在广东1200元月薪到现在上海的4200元,只用了1年时间,面试了9家公司,跳了2次槽,现在计划明年创业。大学生要有自信,我希望刚毕业工作没找好的同学们不要灰心,机会有的是,世界是我们的。 为此我把我的工作历程写出来,以次来鼓励大家 这篇帖子是我2006年4月9号发布的,有很多朋友加了我,谢谢大家的关注. 今天是2006年10月24号.到今天为止,我上个月领到的工资是6954元(税后) 继续更新,今...
阅读全文
第十二章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 “奇”,是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范畴。出奇制胜,是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思想。提到“奇”,似乎并不难理解,通常是指“稀有”、“罕见”、“怪异”等方面的意思。但细细琢磨起来,尤其是从战略角度分析和研究,“奇”字有着深层的涵义,反映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体现了中国战略强调的某种超越常规和“反者道之用”的致胜理念。“奇”字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在艺术上表现了一种美,在战略艺术上...
阅读全文
2007-11-23 20:49 伟人 ⁄ 共 4755字 暂无评论
在某位先生(比如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翻译进中国之前,中国人的字典里,“党”这个字除做地名和姓氏,恐怕只有一个具有贬抑色彩的解释[注1]。即使是在现在还在使用的组合词汇和成语中,“党”的含义仍然大多为贬义。比如“朋党”、“党争”、“党锢”、“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等。陈望道为何要将由马恩领导的共产主义组织译成“共产党”并因为这个词汇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可以让人望文生义地产生出许多的非议来,我不得而知。但自从有...
阅读全文
第十一章度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行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至也。 ────朱熹 中国战略强调“守度”,并将这一范畴与“执道”、“循理”、“审时”等范畴并列在一起来论述。“度”,作为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范畴,反映了一种如何在战略对抗中保持平衡、保持稳定的重要思想,体现了战略对抗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它能够使战略统帅在调动战略资源和选择战略时机时做到“恰到好处”,形成最佳的力量部署,达到最大的战略效...
阅读全文
第十章专 兵静则固,专一则威,争决则勇,心疑则北,力分则弱。 ──《淮南子·兵略训》 力量,要在时空中分布,要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其表现出来的基本形态是“分”与“合”(或者说“聚”与“散”)。战略在组合或运用力量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无非就是这两种基本形态的转换。所以,中国战略有这种说法:兵以分合为变。 如果能正确把握好这两种形态的变化,就能够把握好特定情况下双方力量对抗形态,形成实际对抗过程中的我优敌劣的...
阅读全文
第九章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 “知”,是中国战略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它将我们带入力量运用的战略决策领域之中,这个领域同时也是战略主体行为研究的领域。“知”决定了战略统帅的判断和决心,因而也就决定的对抗中“力”的施向,决定了“力”是否能够达到“胜”的结果。“知”,是中国“以智克力”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战略统帅思维活动之中并贯穿于力量对抗战略指导的全过程,它与哲学认识论、人类思维科学以及力...
阅读全文
2007-11-20 12:20 战略·谋略 ⁄ 共 3604字 暂无评论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2007年11月19日) 尊敬的李光耀资政,尊敬的施春风校长,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有机会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同各界知名人士和师生代表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新加坡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作为历史悠久、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秉持“致力激发创意精神,教育学生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宗旨,培育了...
阅读全文
第八章柔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老子 如果把前面“守道”、“计利”、“无形”、“任势”等思想综合起来,可以用一个“柔”字来概括。 “柔”,是中国战略在实际运用方面的一个核心的思想。这一核心思想,要求战略家们将自己的力量放在尽可能多的相关因素中去考虑,通过一种整体运作,特别是通过巧妙的借助艺术,将自己的力量得到增强,并且避免与对方力量发生得不偿失的正面对撞,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一思想,也反映...
阅读全文
第七章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孙子兵法·兵势》 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势”。 “势”,是中国战略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掌握中国战略思想的精华,不能不洞悉这个字的深刻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这个“势”字做文章。孙子说过:“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兵法·兵势》)一位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也这样表述过: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一种有利的战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