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国
李熙玉: 首先感谢您对成均中国研究所的访问。听说您是时隔很久之后再次访问韩国,不知您感受如何? 张维为: 20多年前我曾访问过韩国,这次再到韩国,再来首尔,感到很亲切。首尔与20多年前相比变化很大。我感到韩国学者和公众了解中国的愿望很强,我接触到的韩国民众都很友好,我们在成均中国研究所的会议也进行得很顺利。 李熙玉: 看您过去的经历时,发现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比如您曾为中国领导人做翻译,又比如在欧洲的日...
阅读全文
2015-03-09 14:45 战略·谋略 ⁄ 共 4479字 暂无评论
今年的两会,最大焦点就是反腐,这也是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大手笔之作。 不过正当中共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浪潮席卷中国之时,海外既有击节叫好之声,也有质疑的声浪:一党执政下的国家,没有外部有效监督,能真正有效的遏制腐败吗? 仿佛是对这种质疑的回应,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出席纪检监察系统老干部新春团拜会时,即兴发表了15分钟的讲话,对反腐败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有人说一党执政解决不了腐败问题...
阅读全文
中共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中共三中和四中全会通过两个重要改革决议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三中全会的核心概念,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四中全会的核心概念,就是以法治建设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尽管三中和四中全会决议,没有过多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改革方面的讨论,但一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法治建设更具实质性。 法治是任何国家最基本的国家制度。现在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还有30多年的时间...
阅读全文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但也有人担心,这是否与我们韬光养晦的外交理念相矛盾?实际上,韬光养晦主要指的是根据自身实力确定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位置和作用,不盲目当头。建构强势中国话语与之并不矛盾。 中国人从来不想惹事,想低调做事,遗憾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由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西方媒体上充满了对我国的偏见和负面报道。这背后是许多西方人盲目的政治自信,是“历史终结论”的影子在作怪。...
阅读全文
2015-01-13 19:56 战略·谋略 ⁄ 共 3430字 暂无评论
过去30多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预测有悲观的,有乐观的。有意思的是,乐观的几乎都对了,悲观的几乎都错了,而且越悲观的,往往错的也越离谱,预测中国要崩溃的最惨,不是中国崩溃了,而是中国崩溃论崩溃了。与此同时,曾高度自信的西方却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这一切引起了不少西方人士的反思,这种反思在很大程度上也包括了对中国的重新认识和对西方许多问题的重新思考。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汇集了《环球时报》记者近...
阅读全文
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思想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变化,另一方面,变化了的思想,又会对现实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旦人们接受了新的思想,就会影响到个人行为,无论是把思想作为目标来追求,还是作为行为方式来跟随。在这个意义上说,通过观察近年来亚洲的思潮变化,人们可以预知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新动向。 近年来,亚洲地区出现的最重要的思潮变化,概括地说,表现为三大方面,包括政治化和政治激进化、宗教思潮...
阅读全文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似乎越来越不理解中国。当中国已经活动在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世界对中国的“不理解”必然对中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说,国家形象工程是一个国家软力量建设的需要。这一点,中国社会是具有相当共识的。因此,中国出台了诸多大型国家形象工程,花费着大量的人、财、物,希望为国家塑造出一个正面形象,至少是一个世界可以接受的形象。 不过,塑造国家形象不是容易的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些工程...
阅读全文
中国崛起意外的在西方捧红了一个国家,一个曾在冷战时站在苏联一方的国家: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不仅全方位落后于中国: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生活,从总量到人均,从基础设施到基本的卫生(比如一半以上的人没有厕所),从教育到健康,统统远远落后于中国——而且更重要的是,印度虽然把中国当作追赶对象,但两国之间的差距从绝对到相对,都依然在拉大!1991年印度GDP240亿美元,中国是415亿美元,10年后即2001年,印度达到473亿美元...
阅读全文
2014-11-09 22:35 历史·地理 ⁄ 共 982字 暂无评论
中国是诗书礼易、唐诗宋词、高宗孝武、仓颉玄奘、解县关云长、武穆岳飞。不过,中国也是夏桀殷纣、赵高秦桧、酷吏来俊臣、阉竖魏忠贤;口蜜腹剑李林甫、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有专食人肝赵思绾、屠尽四川张献忠、扶不起的刘阿斗、贪不完的清和珅,跳梁小丑袁世凯、虎头蛇尾汪精卫。 什么是中国?中国是惟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立国于公元前3000年,为人类带来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阅读全文
过去三十来年,中国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可谓人类历史上所罕见。三十多年,外界对中国的预测有乐观的,有悲观的,有意思的是悲观的几乎都错了,乐观的几乎都对了。原因是悲观者误判了中国发展的大势。 中国今天发展的大势是什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上个月底刚出版。书中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那就是中国将从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