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三十七)

2014-05-01 09:15 历史·地理 ⁄ 共 4036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1929年10月24日(伪民国18年),黑色星期四,华尔街11号——纽约证券交易所。当美国股市经过十年牛市,人人相信股票能赚钱的时候。上午11时起股市陷入疯狂下跌,市场全面崩盘,当天股指下跌9%。摩根联合其他财团出资2.4亿美元救市,结果徒劳无功。10月29日,黑色星期一,当天股市抛售量达到惊人的1661万股,股指跌幅13%。到11月,股市跌幅高达48%,市值蒸发超过260亿美元。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至62.7美元,股指缩水90%。在危机发生后的四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超过45%(GDP从1929年的1036亿美元掉到1933年的564亿美元),工业产值下降46.2%,投资减少80%,外贸缩减70%,超过10.9万家企业破产,8812家银行倒闭,1700万人失业。这场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相关阅读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三十六)

1929年10月24日(伪民国18年),美国股市暴跌后,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有11位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货币主义和计量经济学创始人,耶鲁大学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在股市投机中积累的1500万美元身家化为乌有,后被耶鲁大学强制退休,靠借债度日。纽约股灾是资本逐利性的必然产物。一战后美国通过战争借贷和物资采购积累了大量资本。当战争结束时,实业生产萎缩,巨量资本需要寻找出路,股市成为最佳宿主。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涌入股市淘金。1921年美国新股发行数为1822只,到1929年已经增至6417只。当时还流行着保证金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花一美元买到价值十美元甚至更贵的股票。数据显示,截至1929年8月,经纪商借给散户的资金已经占到股市资金的三分之二,规模超过85亿美元!而1921年初,这个数值只有10亿美元。从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美国股市进入疯狂上涨期。如1928年3月3日,西屋电气股价还是91美元/股,一周后的3月9日,已经涨到313美元/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股价也从77美元涨到181美元。同时期,美国社会的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清教徒节俭禁欲的传统遭到抛弃,发财致富成了美国人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黑帮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精神上的浮躁粗鄙,使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疯狂的20年代”。 1929年9月3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达到了381.17点,全天成交量为444万股;而在1921年8月24日,该指数还仅仅是63.90点,8年间累计涨幅达到496.51%。这一天,成为1920年代美国股市辉煌的最高峰,也成为市场崩溃的起点。

1929年(伪民国18年),美国纽约街头,已经破产的投资者沃尔特·桑顿(Walter Thornton),试图以100美元的超低价格,出售他的新款克莱斯勒敞篷跑车(1929 Chyrsler roadster,售价近千美元),Bettmann拍摄。1928年,克莱斯勒公司出资2.2亿美元,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了规模是其五倍的道奇公司,一跃成为与通用、福特并列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巨头,在全国拥有超过4000家经销商,年销量16万台。同时克莱斯勒为了与杜邦财团控制下的通用汽车攀比财力,在曼哈顿岛竞相建造世界第一高楼,由此诞生了克莱斯勒大厦与帝国大厦。但是大厦刚刚动工,一场席卷世界的股灾爆发,再次应验了“摩天大厦魔咒”。由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跟着全面崩溃。英国在德国也有大量投资,英国证券市场应声倒地。法国经济早已出现投资过热,到1930年法国终于陷入危机。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拉开了序幕。从1929年至1933年,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倒闭企业超过20万家,失业人口超过3000万人,工业生产下降30%以上。【1985年至2007年,中国破产国企超过3万家,下岗工人超过4000万人,比这些发达工业国捆起来的总量还要多。无人对此负责。】

1929年3月(伪民国18年),55岁的赫伯特·胡佛当选美国总统。这位曾经在中国生活了15年,坏事做绝的美国人,在他的总统竞选演说中许诺,要让“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但是当选总统后,由于胡佛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使他的竞选承诺,成为一句空话。数以百万计的无家可归者,在城市中用木板、铁皮、油布甚至报纸,搭起了简陋的棚户区,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此外,流浪汉的要饭袋叫做“胡佛袋”,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叫做“胡佛毯”,没钱买油而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资本主义的列车,真的冲开了地狱的大门。

1929年8月27日(昭和四年),关东大地震六年后,东京日本桥(皇宫东侧1公里处)【日本電報通信社撮影】。照片中央十字路口右侧为白木屋商场,上方为日本桥,过桥是三越百货本店(创于1673年),三越左侧是横浜正金銀行東京支店(现为东京银行总行)和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欧美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十分沉重。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棉纺织品下降30.7%。农业总产值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数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日本的对策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31年到1936年,军事订货共达50亿日元之巨。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到1937年,八大老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大仓、浅野、川崎、古河)以及五大新财阀(日产、日氮、日曹、森、理研)拥有的资本达41.7亿日元,占全国公司总资本的27.2%。这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前奏。为了应付经济危机,不单是美国、日本由政府出面干预经济,包括英、法、德、意等国也由政府主导,组成了大批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形式的垄断体系。如德国在1932年形成了2500个卡特尔,法国10大冶金公司控制了全国产量的75%,英国六大汽车公司占全国产量的90%,英国五大银行存款占全国的86%。意大利强制推行国家统制经济,占全国股本16%的大型垄断组织,控制了全国经济的90%。各国经济军事化,最终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市场经济导致的经济危机,在全世界不断循环上演。走上官僚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如今同样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今日中国乱象,均为资本主义病。】

1929年(伪民国18年),当欧美国家深陷经济危机泥潭时,遭到欧美围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迎来了经济转机。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经济陷入困境,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列宁政府首先将私人银行国有化,废除沙皇政府欠下的600多亿卢布借款,废除股票,发行新卢布及国库券;将30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国有化,铁路水运企业和16230艘船只收归国有,对外贸易由国家统管,禁止私人外贸。在农村没收5000多万公顷的富农土地,建立400多个国营农场及3万个集体农庄,由政府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由于上述国有化手段过于强硬,引发了俄国国内一系列对抗事件,苏俄政府被迫放松了部分经济管制。经过数年时间的恢复,到1926年,苏联的私人企业职工有400多万,国营企业职工过百万。全国形成了数百个托拉斯工业集团,控制了近5000家企业,经济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虽然俄国在1913年就是世界四大工业国之一,但是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在世界制造业份额中仅占5.3%。苏联人口中还有50%的文盲,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城市化率仅有7.1%。【1949年中国文盲率高达80%,无拖拉机产量,城市化率10.64%。】

延伸阅读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三十一)

1926年,苏联列宁格勒,左起,安季波夫(列宁格勒州委第二书记)、斯大林(苏共中央总书记)、基洛夫(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什维尔尼克(苏共中央委员)、科马罗夫(苏共中央西北局秘书)。1924年列宁死后,由于缺少权力交接机制,斯大林、托洛茨基、李可夫、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皮达可夫等人争夺领导权,手腕强硬的斯大林赢得了胜利。1925年12月,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认“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但是工业化道路该怎么走就成了大问题。斯大林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大农村集体化的战略,不断遭到政治对手攻击。1927年12月,苏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1928年底,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921年成立)拿出最低和最佳两个计划方案供选择。两个方案内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最佳方案比最低方案各项经济指标高出20%。斯大林力主采纳最佳方案,计划到1933年实现产煤7500万吨、石油2200万吨、生铁1000万吨、钢1040万吨、棉织物62亿米。以苏联的状况,要想实现人类历史上首个五年计划,面临巨大的困难。西方媒体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

来源专题世界工业化300年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三十八)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