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着眼发展 力谋多歼

2008-12-14 08:33 伟人 ⁄ 共 411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淮海战役在计划之初,设想的规模较小,只是以消灭敌军一二十个师为目标,并没打算全歼徐州守敌刘峙集团主力。但战役开始后,却发展成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至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歼灭战,共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部队,共56个师,总计55.5万余人。此外,我军还连续击退了来援的国民党军,使国民党在华东和中原战场上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全部解放,其反动统治中心南京直接处在我军的监视之下。这些辉煌成果是和毛泽东在亲自指挥这场战役中能审时度势、着眼发展、把握战机、多谋善断分不开的。

1948年9月24日,我军攻克济南。蒋介石的无可奈何之际,决定"坚固两淮、徐蚌",并令徐州"剿总"刘峙集团收缩兵力。到10月底,敌共有4个兵团、3个绥靖区、25个军,约6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路铁路沿线上,企图阻止解放军南下,以屏障南京。

为粉碎敌人的企图,华东野战军向中央提出了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其主要目标是攻占两淮、海州和连云港。中央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就华野首先攻占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淮安、淮阴地区的计划,毛泽东建议第一个战役,应以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毛泽东作如此修正,是因为该敌位置突出,宜分割围歼。此敌如为我所歼,徐州之敌则顿失右臂,失去由陇海线承担的海上补给线。因此,徐州之敌必然援救。这样,我军便可乘机在运动中歼其一部,还可将山东、苏北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我军南下寻歼徐蚌地区之敌、兵临江淮之势。不难看出,毛泽东的这一决策已预伏了该役将进一步发展、扩大的契机。

10月11日,毛泽东明确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其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曹八集、临城、沭阳等地;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该地区;第三阶段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与此同时,毛泽东又指示中原野战军迅速部署攻击郑州、徐州线,以牵制孙元良兵团。后敌情有了新的变化,毛泽东为进一步完善战役部署,于11月1日决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第一阶段由粟裕、谭震林指挥华野按预定计划力争歼灭黄百韬10个师、李弥的1至2个师、冯治安的4个师,中原野战军则同时插入徐(州)蚌(埠)一线,把缩县包围起来,视机歼灭敌军援兵,另再派2个纵队到太和和阜阳地区拖阻敌黄维兵团。第二阶段,视敌情变化,如蒋介石打算固守蚌埠以北地区,不作撤退部署,则寻歼黄维、孙元良兵团。第三阶段,解放徐州。为了胜利地完成既定任务,华野主力进抵临沂、滕县;中野主力集结于永城、毫县。预定在战役发起之日,两大集团同时进攻,使敌人搞不清楚我军真实的主攻方向,赢得时间和主动。

战斗于11月6日开始,毛泽东在战前又一次指示,针对敌军现加强了徐州正面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津浦线徐浦段所谓"一点两线"的防御,此役胜利须创造两个条件:其一,使黄、李、邱三兵团互相不能增援;其二,使黄兵团各军没有收缩集结的时间。根据淮海战场敌军密集、救援迅速和敌战斗力已有所下降等具体情况,他要求我军应以2个纵队歼灭敌人1个整编师(相当于1个军),用一半以上的兵力牵制、阻击增援之敌。

6日晨,敌刘峙集团开始向徐州、蚌埠线两侧收缩,黄百韬亦自新安镇地区往西以求向徐州靠拢。于是,我华野一、六、九纵队和鲁中南纵队及苏北兵团共7个纵队急驰新安镇,求歼黄百韬,并以8个纵队的重兵担任阻援任务,其中以3个纵队南北对进牵制、阻击李弥兵团东援,割裂了黄百韬兵团同李弥兵团的联系。战斗打响后,华东野战军如猛虎出山,奋勇歼敌。11月8日,驻节韩庄、贾汪、台儿庄一带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所属的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共2.3万余人,在我强大军事攻势的压力下和经各方面的工作,由张克侠、何基沣两将军率领举行了战场起义,从而使我军各部得以迅速通过运河防线,直插陇海线的宿羊山、曹八集一线,迎头截住黄百韬的退路,切断了国民党徐州"剿总"同黄百韬兵团的联系,为包围黄百韬兵团赢得了时间。

为挽救黄百韬兵团,蒋介石急令刘峙速调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协力东援。但刘峙害怕徐州失守,却令邱清泉兵团坚守黄口,李、孙兵团向徐州收缩,以固守徐州。善于捕捉战机的毛泽东根据新的敌情,大胆作出新的决定,计划全歼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为贯彻这一战略意图,首先必须歼灭黄百韬兵团并防止龟缩徐州的敌人南逃。为此,毛泽东在11月9日电示华野:"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并要求中原野战军派4个纵了直出宿县,截断宿蚌路;华野一部从南进击黄口、徐州线;敌如向南总退却,"则集中六个纵队歼灭之"。电令还指出:"此时我军愈坚决、愈大胆,就愈能胜利。"10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主力歼灭黄百韬兵团西撤的先头部队,切断了敌人退路。11日,我军即将黄兵团全部包围于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及其周围的狭小地带内。15日,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切断了敌徐蚌间的联系,实现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黄百韬兵团危在旦夕。蒋介石一面令黄部固守待援,一面再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援,解救黄百韬兵团。同时,蒋介石又新组第六兵团和第八兵团,令其从蚌埠沿津浦路北上宿县,令黄维兵团向蒙城、宿县推进,并调社聿明到徐州协助刘峙指挥,企图与我会战。这样,我军在紧急布置打援的同时,贯彻毛泽东"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以5个纵队的兵力加紧围歼黄百韬兵团。11月16日晨,我军歼灭敌四十四军、一○○军和二十五军、六十四军各一部后,当天晚上又向碾庄发起总攻。至22日,全歼敌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从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的5个军在我3个纵队的正面阻击和7个纵队的侧击下,进击10天,推进还不足10公里,眼巴巴地望着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聚歼。

与此同时,我军占领了宿县后,将由蚌埠弱上的李延年、李汝明两兵团阻于任桥、花庄集一线,将黄维兵团11个师阻击一北淝河和澥河间的赵集地区。在这一阶段,我军不仅歼灭了刘峙集团18个整师,而且调动了敌人,并割断了敌各兵团的联系。因而,进一步拓展了淮海战场,并为以后各个歼敌奠定了基础。

我军在取得第一阶段全胜后,敌我双方在淮海战场上的兵力基本相当。我军第二阶段歼敌的主要方向原是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之一部。于是,早在11月16日,徐州东面的阻援部队主动稍向后撤,以诱邱、李部深入,同时又以一部攻敌侧后,准备切断该敌与徐州的联系,但这个部署由于邱李两部不敢"大胆冒进"而未果。这样,考虑到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面作战已经数日,部队已相当疲劳,马上打邱、李部,似无绝对胜利的把握,并可能陷于被动,而这时由豫西赶往淮海战场的黄维兵团已脱离后方,且远离疲惫,因此,毛泽东及时调整我军的攻击方向,令中原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在战役的第二阶段首先歼灭黄维兵团。

蒋介石也正在力图挽回局面,令黄维、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与徐州守军南北对进,企图集中兵力打通津浦路上的徐州与蚌埠之间的联系。11月23日,黄维兵团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南坪集我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猛攻。是日晚,四纵奉命撤离,转移到浍河以北与九纵、豫皖苏独立旅等部队一起在朱口、伍家湖、半埠店、东平集等地区布置了一个袋形阵地。第二天上午,黄维兵团一部被我诱过浍河,随即我军全线出击,歼敌一部,并于11月25日晨,将黄维兵团全部包围在马家楼、双堆集等地区。27日,我军又粉碎了黄维向李延年兵团靠拢的企图,把该部进一步压缩在东西7.5公里、南北约3公里的狭小地区,同时切断了敌向宿县的去路。这时,黄维军中一片惊慌,其八十五军的一一○师在师长廖运周的率领下宣布起义。

28日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弃城南撤,然后经永城地区南下,与黄维兵团内外配合,夹击中原野战军,以达到救援黄维兵团的目的。为此,蒋介石撤销了原要黄维兵团继续突围的命令,而让顾祝同飞到双堆集上空同黄维通话,传达他新的命令,让黄维"站稳脚,就地固守,并把所占地区加以扩大"。我军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了"坚决持久围歼敌人"的方针,攻占一村巩固一村,并积极准备总攻。至12月3日,黄维兵团被我军歼灭3万多人。全兵团能用作突围的兵力剩下不足6个团,全军被长期围困后,粮弹无着,饥寒交迫,士气沮丧。全歼黄维兵团的时机已经成熟。毛泽东、中央军委及战役总前委指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和特纵一部也加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并令我军一部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北援,一部置于徐州以南阻敌南进,使李、刘两兵团南逃蚌埠,徐州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南援的计划也最后落空。蒋介石见状不得不将徐州守军悉数撤出,经永城到达蒙城、阜阳地区侧击我军,再救黄维。

然而,毛泽东对此早有预料,并命华东野战军作好了准备。当敌于11月30日弃守徐州西进后,第二天我军即解放徐州。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又将杜聿明集团30万人全部包围在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6日,孙元良兵团自行突围,即被我军歼灭。在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人两个集团的情况下,毛泽东仔细比较了敌我双方实力,认为黄(维)小杜(聿明)大,黄且位置适中,又已被我削弱易于歼灭,于是决定集中主力,歼黄困杜。12月12日,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激战至15日,全歼该敌,生俘黄维。

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后,杜聿明集团便成孤军,陷入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抑留平津之敌,在我尚未形成对平津之敌包围之前,毛泽东令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只作防御、不作攻击",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被围敌军不断进行政治攻势。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发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在这期间,我军共争取敌人来降者达1.4万余人,未降敌军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大批士兵冻饿而死。

1949年1月6日16时,鉴于我军已完成对平津之敌的包围和杜聿明拒绝投降,华东野战军集中了10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2个旅,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四天激战,至10日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围歼了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仅李弥逃脱。至此,规模宏大的淮涨战役胜利结束。(谢伟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