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中国酒文化】喝酒喝到怕

2008-02-02 20:02 官场·职场 ⁄ 共 164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这次到西部出差让我深有体会的是,西部人很能喝。

在兰州的时候,兰州人接待了我们。饭桌上,每人面前都有两杯酒,一杯白葡萄酒,一杯白酒。那杯白葡萄酒喝起来象香槟,酸甜适口,更象是汽水。至于那杯白酒,拎起酒瓶一看,56度的,这能喝吗,我们一行人只能尴尬地相视苦笑。在我们厦门通常酒席上喝的是红葡萄酒,度数过高的白酒很少上桌,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十几度。这下可好,56度的白酒,准备考验我们的极限。

开胃小菜刚吃两口,兰州的领导就起身端起了那杯白酒,贵客远方来,好酒干一杯。领导都开口了,能不喝吗。于是在领导的盛意下,大家都把自己的酒干了。刚坐下,领导又把酒杯满上,再次举杯,兄弟单位有缘千里来相会啊,干杯!于是,大家又一人一杯下肚。酒杯刚放下,没料到,不一会,领导又站了起来,这头三杯酒是一定要喝的,那就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吧!没办法,大家只好再次举杯,又喝下一杯酒。

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看着摆满一桌丰盛的宴席,我们食指大动。头和领导正在寒暄着,无非都是些虚伪的客套话,称兄道弟的。趁着这会,我们开始品尝起美味的菜肴,毕竟兰州的美食还是很诱人的。

席间,忽然兰州的一位主任盛满酒杯,站了起来,向我们头敬酒,头爽快地喝掉了。接着他又满上酒杯,走向我们第二位同志。然后,按顺序他依次向我们每个人都敬了酒。在他的热情的鼓励下,我们只好一人一杯下肚。

很快,兰州几位主任级的人物也先后站了起来,轮流向我们敬酒,一圈一圈地喝下来,本来没打算喝酒的我们,每个人都喝了不少。比较不会喝酒的我们几个女同志,只能偷偷地相视苦笑着。幸好几位男士发扬了绅士精神,替我们挡掉了好几杯,但结果就是有人牺牲了。头就是被我们扶着回酒店的,结束的时候他早喝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都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甘肃的葡萄酒最有名了。对于面前那杯白葡萄酒我是垂涎欲滴。奈何热情的兰州朋友频繁敬的白酒,使我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品尝和容纳它,最终我也只喝了小半杯的白葡萄酒。带着对可口的白葡萄酒和一桌未来得及细细品尝的佳肴的深深憾意,酒宴在稀里糊涂中结束了。

回到酒店,大家都是一身的酒气,大脑已经被酒精浸泡得迟钝、发懵。我就知道会这样,每次饭桌上只要有人一劝酒,最后就会演变为觥筹交措,你来我往。也许兰州的朋友们已经习惯了喝酒,习惯了这种场合,算得上“酒精”考验,但对于我们这些平时不喝酒的人来说,已经是一种折磨。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于这种大圆桌吃饭我是相当向往的,因为往往都能吃到好吃的菜肴。但是这种场合吃饭通常是少不了酒的,喝酒成了饭桌交际必不可少的交流、沟通手段。一旦开饮,不喝到有人潦倒、有人丑态尽出,是不会罢休的。

后来,我对这种喝酒的大圆桌吃饭逐渐产生了恐惧,尤其是有领导在的场合。你若不主动敬酒,显得你很没礼貌,不懂规矩。你若主动出击,那就是在宣布你很能喝,自然酒桌上其它人不会放过你。人家敬酒,你若爽快地喝了,必然还有人第二杯、第三杯地劝,不把你放倒不罢休。若是找个托辞拒绝,有人就会刁难,你不给面子,就喝一杯。好了,若是勉为其难喝了,人家又会说,还是能喝的嘛,再来一杯。结果,上了这种酒席,我往往是由开头的婉拒,变成最后一杯一杯接着喝。

这种方式的饮酒,豪无浪漫、健康的成分,纯粹是一种牛饮,也是源于一种恶劣的酒场文化。都说酒场见英雄,依我之见是酒场见愚蠢。喝醉的人丑态百出,把别人灌醉的人洋洋得意,敬酒的、被敬的说的都是些十足的客套话,能有几句是真心的交流。倒是把平日里不见的人性愚蠢堕落的一面暴露无遗。

据说,越文明的地区,喝起酒来越有分寸,能够点到即止。在酒沫杯影中寻找品酒的乐趣,配合上优美的音乐,才能起到饮酒者交流沟通的作用,这样才是高尚的品酒文化。

而目前,人们一上酒桌,大有非得拼得你死活不收手的劲。不仅喝得伤肝伤胃,还豪无乐趣可言。除了部分喝酒成瘾者,其实大部分的人本身并不赞同这样的酒场文化,但奈于社会的陋习、传统的约束,只能苟同。至于我,遇上这样的场合喝酒实在出于无奈,能避之,则避之。实在是喝怕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