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读书出身的封疆大吏。有人视他为杀人恶魔,有人视他为“千古第一完人,儒学宗师”。无论如何,是他将中国——这个千年农业帝国,带入了近代工业化的门槛。
湘军统帅——曾国藩编练官勇
曾国藩,1811年(嘉庆16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一户乡绅家庭(长沙西南100公里,毛泽东家正南50公里),其父曾麟书连续落榜16次,43岁才考中秀才。曾氏兄弟五人,曾国藩排行居长,幼年时入私塾,天资平平,且有严重的皮肤病,但勤奋好学,23岁入县学考取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两次落榜。道光十八年(1838年),鸦片战争已经迫在眉睫,28岁的曾国藩中会试第38名,殿试取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时得主考官穆彰阿提携推荐,因答对出色,深得道光帝赏识,破格钦点为一等第二名,入翰林院庶吉士(同进士入翰林,清代独此一例)。穆彰阿为道光信任的首辅重臣,曾国藩得此贵人相助,自是前途无量。翰林院期间,曾国藩结识了胡林翼、刘蓉、梅曾亮等人,交流理学,时称清流党。1843年,33岁的曾国藩连升四级,授翰林院侍讲(从五品),钦命四川省乡试正考官(副主考为四品,清代首例)。1845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收22岁的李鸿章为弟子。1847年7月11日,年仅37岁的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短短十年时间,曾国藩七次升迁,连跃十级,官居二品大员。其人为官清廉,办事练达,处世老成,深得理学道统,亦是道光帝着力拔擢的汉臣。曾国藩此次升迁十天后,34岁的洪秀全离开广州罗孝全的教堂,去广西找冯云山。同样科举出身的两个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1850年2月道光帝驾崩,20岁的皇四子奕詝继位,改元咸丰,恰逢太平军金田起事天下大乱。1852年7月,42岁的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省乡试主考官,当他行至安徽太湖县境内时,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急忙向朝廷请假回家。时值太平军进攻湖南长沙,曾国藩至10月6日才回到家中。按照祖制,官员父母去世,需在家守孝三年,称为丁忧。然而战事急迫,长沙遭太平军围攻。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请他出山,曾以守孝为由拒绝。张亮基又受贵州知府胡林翼的推荐,请45岁的湘北隐士左宗棠(举人)出山协助军务,终于守住了长沙城。1853年1月12日武昌被太平军攻陷。九天后,还在为母亲料理丧事的曾国藩,收到咸丰帝的寄谕,要求他协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曾国藩想上奏推辞时,老友郭嵩焘以太平军借洋教祸乱天下,力劝其出山维护中华道统,并提出愿劝募20万两饷银相助。一班文人就这样卷入了战争漩涡。
1853年1月23日,曾国藩拜别湘乡父老,带着最小的弟弟曾国葆(24岁)赶往长沙,经张亮基安排,将巡抚衙门旁边的绿州学院改为行辕,正式就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开始招兵买马。团练即民兵乡勇,清代满军八旗、汉军绿营属于正规军,但采用世兵制,父子相承,世代为兵。武备废弛导致清军风纪涣散、素质低下、妒功忌能、怯敌畏战;胜者争功,败不相救,懦于御贼,却勇于扰民。做过兵部右侍郎的曾国藩,自然深知其中弊端。他首先做的就是打破清军世兵制,改用募兵制,由将领亲选兵勇,形成兵为将有,上下一心,生死相顾的垂直指挥体系。曾国藩履新的第二天,就上奏要求在长沙设立一个大团,将湖南各县乡勇招募至长沙集中训练。在湘乡名士罗泽南、王錱、罗信南招募的1200名湘乡团勇的基础上,效仿戚继光戚家军的做法编练。到1853年7月,开始形成中、左、右、辰四个营以及周凤山、曾国葆、储玫躬等各一营,兵力四千人左右。其中辰营由满人塔齐布率领(出身清军火器营)。出身山区农村的曾国藩,自然知道山民彪悍、市民浮滑的习性,所以后来军队不论打到哪里,要补充兵源,他都宁可回乡招募。兵源主要集中在湘乡和宝庆一带,仅湘乡一县,从军者达20余万人。湘军由此得名。
军制另一关键为组织,清军编制混乱,虚报空饷,常年拖欠饷银。湘军以营为基层单位,每营505人,分为前后左右4哨和亲兵6队,每哨分为8队,装备抬枪2队、鸟枪2队、刀矛4队;亲兵装备劈山炮2队、鸟枪1队、刀矛3队。每营总计装备劈山炮4门、抬枪24杆、鸟枪99杆、刀矛若干。另外每营雇佣长夫180人负责辎重运输,以保持战斗力。营上设分统,分统上设统领,统领受大帅指挥。各营独立,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大帅一人,确立军队的组织严密性和绝对忠诚(也招致清廷猜忌)。为了改变清军忙于生计,无暇训练的弊端,湘军一开始就实行集中驻屯,厚饷官兵,统领月饷520两(清廷郡王年俸也只有5000两),营官月饷50两,一般兵丁月饷四两五钱,是绿营的3倍以上,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人,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征战时重伤给付养伤银30两,阵亡给付60两。如此大的练饷开销,仅靠朝廷拨款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士绅捐献,郭嵩焘建议曾国藩设卡开征厘金(对商户征收1%的货运和交易税),并筹办湖南厘金总局。仅自咸丰十年(1860)六月至同治三年(1864)六月,四年之中曾国藩报销军费1600多万两。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厘金与盐税。(厘金是清末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军饷匮乏之虞,但也阻碍民间工商业发展,直至1931年才取消)。
曾国藩在长沙编练湘军并非一帆风顺,1853年4月湖南巡抚张亮基升署(代理)湖广总督,署理巡抚潘铎、继任巡抚骆秉章等,因曾行事专断与其发生龃龉。曾国藩拔擢保举绿营兵中的塔齐布、杨载福、诸殿元、周凤山等人,弹劾长沙协副将德清不理营务。德清伙同湖南提督鲍起豹,挑动绿营兵与湘军械斗。1853年9月16日,因得罪长沙官场,曾国藩决定移驻长沙以南150公里的衡阳。衡阳位于湘江中游,湘江北连长沙,经洞庭湖可直入长江,至武昌直下南京。半年前,太平军便是沿着这条路径打下的南京城。恰逢左宗棠陪湖广总督张亮基巡视长江,向张亮基建议编练水师。朝廷将此任务交给曾国藩。水师以船为基础,他在衡阳设立船厂,日夜兴工赶造战船,并委托广西右江道张敬修赴广东向洋人购买枪炮;12月30日委托褚汝航在湘潭设立分厂,加快造船速度。衡阳船厂是曾国藩创办的第一家军工企业,应算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到1854年,衡阳船厂赶制出快蟹40只、长龙50只、大舢板150只、拖船5只、铁甲指挥船一只;然后又购买了民船数百艘,将它们改为兵船或辎重船,配备西洋大炮和新式火炮。就这样,曾国藩的湘军水师终于组建完毕,总兵力为五千人,分为十个营。每营辖长龙船8艘,舢板22艘,其中长龙船载炮7门,舢板载炮4门,则每营30艘船,载炮144门。以彭玉麟、褚汝航、杨载福、成名标等为水师营官。至此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湘军练成陆师13营,水师10营,加上后勤约一万七千余人,号称二万(月饷近8万两),已经具备水陆联合作战的能力。
北伐西征——太平军所向披靡
就在湘军练兵之时,太平军展开了北伐西征,并取得辉煌战果。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4月1日,林凤祥、李开芳部攻占扬州,截断清廷漕运咽喉。半个月后,钦差大臣琦善率兵1万赶至扬州城北,建立江北大营,阻断太平军从扬州北上之路。此时东王杨秀清制定的战略是:暂缓东征上海,全力沿长江西征,兼顾北伐中原。林李部2.25万作为北伐主力,撤出扬州,转攻滁州(扬州以西102公里),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连克滁州、凤阳、怀远、蒙城、亳州五城,向西北推进300公里,与淮北捻军会师;进入河南境内,迅速占领商丘(亳州以北64公里),缴获火药1万余公斤,此战震动清廷。林凤祥本打算从商丘北上山东,渡黄河直取天津。咸丰帝闻讯急命山东巡抚李橞销毁一切渡船,严防黄河渡口。北伐军被迫放弃进攻山东,转为沿黄河西进,兵峰直指商丘西北127公里的开封。由于清军重兵集结开封,北伐军抵达开封城南18公里的朱仙镇后,又向西进军100公里,绕过郑州抵达荥阳古渡口汜水镇(郑州城西35公里),用此处的运煤船抢渡黄河,摆脱清军追兵。7月2日,林凤祥部占领黄河渡口对岸的河南温县,7月6日围攻温县西北18公里的怀庆府(今河南沁阳)。怀庆府仅有清军300人,连同团勇不过万人,然知府余炳焘死守待援,太平军围攻两个月不克。
林凤祥部只得从怀庆撤围,全军向怀庆西北进攻300公里,连克山西太行山区的垣曲、绛县、曲沃、临汾、洪洞五城,逼近省府太原。由于清军在太原重兵设防,林凤祥部只得掉头东进,由洪洞向东进攻230公里,翻越太行山进入河北境内,攻克潞城、黎城,占领黄河北岸的河北涉县、武安(靠近邯郸)。9月29日,北伐军在武安东北28公里的临洺关(今永年县),大破清廷钦差大臣纳尔经万余人。咸丰帝急命胜保为钦差大臣,与僧格林沁等人严防京师。就在清廷上下一片慌乱之时,北伐军从10月1日至9日,向东北进军160公里,连下沙河、栾城、深州等10城,逼近保定(北京西南130公里),京城官绅3万多户出逃,胜保急往深州城北设防。
10月22日,北伐军放弃深州,绕过胜保防线,全军东进140公里,连下献县、交河、沧州、青县四城。10月29日,太平军占领天津外围的静海县、独流镇,前锋距天津城仅10里。仅仅用半年时间,太平军就从长江岸边打到了京津门户,但已成疲兵孤师。天津知县谢子澄率4000团练抵抗,并掘开南运河大堤,放水阻挡太平军。林凤祥部与清军在天津对峙三个月,攻势受挫。因冬季严寒,粮草弹药接济困难,援军久等不至,林部于1854年2月5日主动南撤135公里,至河北衡水阜城,被清军重重围困。5月突围至阜城以东28公里的连镇,李开芳率630多名骑兵南下接应援军,攻占连镇以南100公里的山东高唐州(聊城高唐县),援军却已被清军击溃。1855年3月林凤祥率6000余人从连镇突围时,被俘押送北京,3月15日在北京凌迟处死。5月底李开芳被擒获解送北京,6月11日凌迟处死。北伐就此失败。
与北伐相比,西征是太平军的战略重点。控制住南京上游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沿江各省,才能确保南京的安全。1853年4月29日,北伐出师后的第21天,太平军以胡以晃、赖汉英为大将,率军三万,战船千艘,沿着长江水陆并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征。6月10日,胡以晃部攻占长江重镇——安徽省城安庆(南京西南230公里),赖汉英率军万人继续沿江南进,6月24日起围攻安庆西南230公里的江西南昌。江西巡抚张芾率军万人驻守南昌,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率1200楚勇增援。太平军屡次用炸药轰塌南昌城墙,但进攻兵力不占优势,围城月余收效不大,反倒被江忠源多次突袭反击。7月13日曾国藩派遣罗泽南、郭嵩焘率3600湘军增援南昌,战况逐渐对太平军不利。7月29日,石祥祯(石达开的哥哥)奉命率舟师2万增援南昌。见南昌久攻不下,太平军改变策略,集中兵力进攻南昌外围州县。8月5日太平军老将曾天养,率部攻占南昌城南56公里的丰城,8月7日攻占南昌西南54公里的瑞州府,8月18日曾天养部绕过南昌,攻占南昌东北137公里的景德镇,数万县民向太平军进贡,以免劫掠。8月24日罗泽南率领的数千湘军抵达南昌,8月28日被赖汉英部击溃,罗信东、罗镇南等81人战死(均为罗泽南弟子)。这是湘军首次与太平军交锋,即尝败绩。
9月24日,太平军围攻南昌三个月不克,杨秀清命令从南昌撤围,赖汉英部沿鄱阳湖向北退入长江。曾天养率部退回安庆准备皖北战役,赖汉英被撤职,由石达开坐镇安庆,指挥西线全局。石达开将主攻目标定为安徽合肥、湖北武昌。9月29日石祥祯部万余人,奉命自九江沿长江西进,攻占九江以西42公里的湖北武穴。10月15日在武穴西北的田家镇,大破湖北江防军及江忠源部。10月20日,攻占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已占去大半。此时恰逢石达开调整部署,集中兵力进攻合肥,便将石祥祯部调回安庆。
1853年11月6日,石祥祯率部退出汉口、汉阳,只留下小部兵力屯驻黄州(黄冈)和靳州。合肥会战开始后,太平军迅速从安庆北进,11月14日占领安庆以北60公里的桐城,11月29日占领桐城以北46公里的舒城,安徽团练大臣、工部侍郎吕贤基投水自尽。舒城东北50公里外的合肥一片大乱,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还在武昌,合肥城内守军不过5300人。12月10日,江忠源带2700名团勇驰援合肥,布置城防事宜。两天后太平军(胡以晃、曾天养部)将合肥团团围困,12月28日用炸药轰塌合肥城墙,但被清军堵上缺口。太平军遂采用双层地道攻城法。1854年1月14日深夜,双层地道挖好,直抵合肥水西门下方。太平军先引爆上层炸药轰塌六丈宽的城墙。当清军组织兵力封堵缺口时,太平军又引爆下层地道炸药,当场炸死大批清军。太平军趁机攻城,杀入合肥城内。安徽巡抚江忠源投水自尽,安徽布政使刘裕珍等被杀。至1月15日,太平军已控制合肥全城。清廷对各路援军畏缩不前十分震怒,将救援不力的陕甘总督舒兴阿革职。(袁甲三、李鸿章当时跟着吕贤基到安徽兴办团练,袁甲三转投兵部侍郎周天爵,合肥城破后升任兵部侍郎署安徽布政使,官居三品,由此发迹,袁甲三即袁世凯的叔祖父。)
合肥大捷令太平军声势大振,周边27个州县全部归附太平军。此时如果太平军趁机攻占安徽全境,便可北上河南,挺进中原,还能支援困守天津静海的北伐军林凤祥部。但石达开选择固守合肥,派曾天养进攻湖北武昌。2月12日,石祥祯率军四万,绕过黄州府,火焚城北20里外的堵城大营,湖广总督吴文镕兵败自杀(台涌接任)。1854年2月16日,石祥祯、曾天养部第三次攻占汉阳汉口,围攻武昌城,直至6月26日韦俊(韦昌辉弟弟)率部攻克武昌。台涌被革职,由杨霈署理湖广总督。
靖港惨败——曾国藩跳江寻死
1854年2月,湘军练成,曾国藩举行东征仪式,发表《讨粤匪檄》,声讨洪贼挟洋教祸乱中华。2月25日,1.7万湘军自衡阳启程,沿湘江水陆并进会师湘潭。只留罗泽南、李续宾二营驻守衡阳,以防南路土匪。然而这次沿湘江一路向北挺进的“东征”,出师并不顺利。当湘军还在长沙、湘潭一带时,太平军石祥祯部2万余人已经绕过武昌,沿长江西进,攻占岳阳城,入洞庭湖后经湘江一路向南,占领湘阴、宁乡等地,并在3月7日攻占长沙城北30公里,湘江西岸的重要渡口靖港,兵锋直指长沙。3月11日,石祥祯部进驻长沙城西32公里的宁乡,与靖港联动,对长沙形成西北两路钳形攻势。湖南巡抚骆秉章急请曾国藩等人磋商防御措施。
曾国藩先派军进攻宁乡,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但太平军情报侦察不明,见湘军来势汹汹,以为清军主力将至,担心兵力过少,连夜撤至宁乡东北27公里的靖港。3月19日,石祥祯部又沿湘江,撤至靖港以北25公里的湘阴;3月21日又退出湘阴向北80公里的岳阳,入长江等待援军。3月23日,湘军水师抵达长沙,曾国藩派遣塔齐布、王錱率湘军陆师占据岳阳。3月30日,曾国藩统领水师也进驻岳阳。4月2日,曾国藩派遣塔齐布赴岳阳以东65公里的通城,支援胡林翼率领的六百兵勇,斩杀太平军副丞相林大旺、检点陈六辅、两司马黄奇瑜等千余人。4月4日,湘军水师因遇大风,在岳阳洞庭湖畔沉没24艘,撞毁数十艘。石祥祯部恰好与石达开派来的林绍璋部会师,趁机在岳阳东北48公里的羊楼司,大败湘军王錱部。第二天王錱溃退至岳阳。战局危急,湖南巡抚骆秉章急请左宗棠出山协守长沙(先前左因功受赏五品顶戴,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后归隐)。
4月7日,太平军石祥祯、林绍璋部两万余人再次攻占岳阳,曾国藩率湘军拔营南退长沙。4月15日他以岳阳战败上奏请罪。4月22日,湘军水师与石祥祯部在靖港激战。石祥祯知道长沙防守严密,由林绍璋率军1万从陆路越过宁乡,重创湘军伍宏鉴、魏崇德等营,直捣长沙城南40公里的湘潭城,企图南北夹攻长沙。被曾国藩寄予厚望的湘军,经岳阳、宁乡两次大败,士气严重受挫。林绍璋部1万人占领湘潭不到一天,塔齐布、江忠淑率4000湘军进攻湘潭,两军近身肉搏,持续激战。曾国藩受彭玉麟建议,派湘军水师5个营增援湘潭。太平军支撑不住,林绍璋留少量守军,命令部队出城登船,企图沿湘江向北撤回靖港。褚汝航率湘军5营水师全力追击,烧毁太平军船只三百余艘。4月30日彭玉麟、杨福载等率湘军水师,再次以火攻烧毁林绍璋部战船六七百艘,太平军只得弃舟登岸,再次折回湘潭城。此时塔齐布已设置重重伏兵,太平军顿时崩溃,林绍璋仅带四名骑兵侍卫逃回靖港。5月1日,湘军收复湘潭城,俘虏一批太平军官兵。湘潭大捷是湘军首次重创太平军,斩杀近万人,证明其完全可以与太平军正面对抗。
然而就在此时,曾国藩却在靖港栽了大跟头。湘潭大战时,长沙城北的靖港民团前来报告说,那里太平军人数很少且疏于防范,并称已经搭好浮桥,愿意为湘军助攻。于是在众人的撺掇下,曾国藩决定从水路进攻靖港。4月28日,他亲率大小战船40只、陆师800人奔袭靖港。但是由于风速过快,湘军战船只得停靠在靖港对岸的铜官渚。太平军顺风势焚毁湘军水师战船10余只。曾国藩惊悉水师惨败,急派陆师分三路进攻靖港,企图挽回败局,但被太平军击溃,湘军争相败逃。曾国藩又羞又愤,想要跳水自杀。幕僚陈士杰、李元度见他支开左右、神情有异,命人跟随。船行至铜官渚时,曾国藩投水自尽,被章寿麟救起。5月4日,石祥祯、林绍璋部因湘潭大败,从靖港北撤120公里,至岳阳待援。而靖港失利之后,曾国藩受到长沙众多官员的参劾。他甚至密令弟弟曾国葆买来棺材,准备自杀以谢丧师败北之罪。幸而塔齐布在湘潭大胜,使咸丰帝对湘军刮目相看。咸丰对靖港失利从轻处理,免去曾国藩的礼部侍郎职,责其戴罪立功;命塔齐布为湖南提督。(5月30日,美国全权公使麦莲访问南京,杨秀清明确允许美国通商。6月15日英国公使包令访问南京。)